有三种孩子未来没出息(一个孩子未来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

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没有出息,也不是长大后突然变得没有出息,这都和他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这些根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

有三种孩子未来没出息(一个孩子未来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1)

1、犹豫不决:谨小慎微的懦弱

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曾说:“下定决心,果断行动,并承担后果。在这世界上犹豫不决成就不了任何事。”

孩子犹豫不决的背后,是没有主见,不会选择。

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是不懂得选择的,或者说,他们很少有选择权。成长中,唯一的选择是好好读书,连穿什么衣服都不用操心。

我们从不教孩子选择,等孩子长大后,有了选择的自由,在那些大事面前,他能选择到真正想要的几率有多大呢?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接着帮孩子呗!”

可是,再万能的父母,也无法拍着胸脯保证能做到一辈子都代替孩子去选择。

生命的意义,往往就在于一次又一次地果断抉择。

2、拖延,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

在我们后台,咨询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磨蹭、拖延,我见过很多学生,最大问题也是拖延。

关于拖延和磨蹭,有的孩子是因为年龄,加上本身的内在节奏就比较慢,可以理解。

但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坏习惯。

早上醒来躺在床上,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

期末考试,非要等到考试前两天开夜车拼命看书;

寒暑假的作业,总是等到最后一天才开始补......

很多大四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将拖延发挥到极致,正常情况计划用一个学期写完的论文,却在截止时间前一个星期熬夜完成,内容质量可想而知。

对喜欢拖延的孩子来说,简单快乐的事是第一位,最重要的事情反而被排到了最后。

这种做事的模式,换来的只是短暂的愉悦,拖到后来,懒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之而来的还有焦虑,最后事情也是敷衍了事。

3、三分钟热度:你的失败大都源于半途而废

关于三分钟热度,要么是孩子真的没有兴趣,要么是没有耐心,不够专注与坚持。

前一种情况很正常,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父母就要重视了。

我有个朋友,将孩子送到了小提琴班学习,最开始,孩子还觉得很有趣,几天之后就觉得枯燥,不想学了;过了几天,看邻居家小朋友学钢琴,她也嚷嚷着去学钢琴,于是朋友斥“巨资”买来钢琴,孩子练了几天,又不想学了,现在钢琴成了家中的摆设......

想要完成某个目标,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去忍受枯燥,耐得住无聊和寂寞,只有这样,才能沉下心,专注于自己眼前事情。

孩子三分钟热度,有时候,还需要家长逼一把,不让孩子的放弃来得那么简单。

4、害怕被拒绝: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 越是在意那些无足轻重的底线和自尊心。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有着极强的自尊,活得小心翼翼,唯恐落人笑柄。

孩子也一样,自尊心太强,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点,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有共鸣。

儿童节那天晚上,我们后台收到一条留言:“孩子今天得了优秀奖,没有得三好学生,回家关起房门不吃饭,不管怎么劝就是不肯出来。”

自尊心强的孩子,是接受不了一点点失败或是否定的。而聪明的家长,懂得帮助孩子建立恰如其分的自尊!

5、自我设限:杀死自己的潜能力

所有的平庸和低成就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

什么是自我设限?自我设限不是指一个人没有能力,而是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

孩子的自我设限,大多来自父母的暗示,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不会说话、笨、胆小、懒惰.......时间久了,便成为他对自己的认知。

比如家长总是说孩子最笨,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直接给自己下定义:“我本来就不会说话。”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孩子遇到人更不会主动打招呼。

“这不可能”、“我不行”、“我不合适”,这是喜欢自我设限的人最喜欢说的话。自我设限就像是心理枷锁,牢牢锁住所有的尝试。

就像顾城有一首诗《避免》中写道:

“你说 你不爱种花

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

所以 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

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

6、逃避现实:白日梦患者

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叫做“鸵鸟心态”,当大漠中的鸵鸟遇到危险时,它总会把头埋在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就安全了。

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有位朋友是高中老师,他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一有空就钻进网吧打游戏,屡教不改。

朋友花了很长时间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孩子最后支支吾吾地说:”因为玩游戏的瞬间,可以忘记学习的烦恼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逃避现实最好的避风港,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应用、网络游戏能让孩子逃离现实世界。

逃避现实,可耻,却很有用,准确地说,是短暂有用,因为学习的苦,生活的烦恼,不管你怎么逃避,都不会消失。

而且,当你逃避现实时,美好的生活也在逃离你。

每个孩子,始终要学会直面不那么如意的现实。

7、总找借口:永远有找不完的理由

洛克菲勒曾经写道:“我鄙视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做错事总找理由是一个很差的习惯。

很多孩子做错事就会疯狂找借口,比如摔碎了杯子,怪地板太滑;作业没带,怪爸爸妈妈不提醒;考试没考好,埋怨考试那天环境太吵......

简单来说,这样的孩子总是找别人的原因,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找借口这件事,其实和孩子的责任心有关,用借口将自己犯的错误合理化,推卸责任,从而心安理得。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对孩子最常说的话是:“都怪妈妈......"出现一点事舍不得责怪孩子,而是怪自己,时间久了,孩子也习惯出了点错就赖到妈妈头上。

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手不要伸得太长,不要替孩子做太多,把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他。

8、恐惧:畏惧失败就是毁灭进步

恐惧失败,是孩子扛不住事儿的体现,它和孩子挫折感有关。

前段时间,江苏有个高二男生因为抄袭,被班主任老师批评,并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检讨。不幸的是,几个小时后,这个男生从自家小区纵身而下,没救回来。

只因为一次批评,孩子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有个好朋友曾说:“现在好多孩子扛不住事儿。”

这样的孩子,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发脾气,因为遭遇一点小挫折,整个人就沮丧之极。

动漫《海贼王》有一句经典台词:挫折之后还是挫折,这就是人生,如果我倒下了,这能说明我只是这种程度的男人而已。

失败不可怕,对失败的恐惧才可怕。

9、拒绝学习:你不是废柴,你只是不想学习

知乎上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特雷西亚的答主说: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看电视、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多舒服,而学习显得痛苦了些,所以拒绝学习的反面是自律,是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但是如果孩子拒绝了学习,未来等着他的将是得过且过的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