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风景区简介(山峰突兀怪石嶙峋)
大孤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西南东港市境内的大洋河河口右岸,孤峙于黄海之滨,兼得海山之胜,为辽东著名风景区。其山脊状如锯齿,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树遮天成荫,野草闲花覆坡为锦,景色清幽,引人入胜。
大孤山山上古木参天,巨柞银杏,夹道成荫,生长着松、柏、槐、杨、柞、枫、柳、榆、皂角、连翘、鹅儿枥、法桐、腊树等上百种树木。丁香、玫瑰、杜鹃、樱花等灌木种类繁多,到处可见。300年以上的古树有2000多株,构成了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大孤山辽代就建有佛庙,由于兵灾破坏和风化侵蚀,至明代末期“殿宇荒废,仅存基垣”。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崂山金山派道人倪理休,云游此地,见有古刹遗址,便发愿重建庙宇。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娘娘殿(即三霄娘娘殿)工程中,地下掘出十六尊辽代时期铁铸罗汉,因此又增建罗汉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天后宫(即海神娘娘殿),由于光绪六年(1880年)发生火灾,将正殿及两厢全部烧毁,于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大雄宝殿,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地藏庵,民国后期,将地藏庵改名为地藏寺。道光四年始先后修建戏楼、财神殿、龙王殿、玉皇殿、钟楼、文昌阁、吕祖亭。历经清代的重建、增建和维修,逐渐形成如今之规模。
景区看点;大孤山古建筑群是辽宁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孤山古建筑群分戏楼、上庙、下庙三部分、占地5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殿、堂、楼、阁共126楹。一条中轴线贯穿圣水宫、天后宫、和古戏楼,使上、下庙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碑文记载:"迄至明末,殿宇荒废,仅存基垣。"到了清代,经过乾隆、嘉庆、道光等各时期的重修和营建,规模逐渐扩大,增建了殿宇亭台。若从空中看,古建筑群像一个繁体的"寿"字,寿山福地,既看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匠心独具,也凝聚着美好的祝愿。
上庙:由三宵娘娘殿、龙王殿、玉皇阁、药王殿、罗汉殿、观海亭、七层石佛塔等构成。登山远眺,鹿岛、獐岛尽收眼底。上庙接近大孤山峰顶,自然景观众多。其中,孤山圣水位于皇阁后,流泉四时不涸。水底洞天位于上庙圣水宫处,三眼酿泉,冬暖夏凉,清人诗曰:"碎空倒影三千丈,疑是瑶池落九天。"
下庙:有地藏寺、天后宫、大雄宝殿、文昌宫、财神殿、关帝殿、天王殿于独辟一处的吕祖亭等形成一个整体,殿堂依山顺势,构成阶层式院落。
大鹿岛度假村;位于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岛上,它隶属于东港市孤山镇,是一个自然渔村,距孤山镇9.6海里。大鹿岛东西走向,面积6.6平方公里,岛上居民923户,人口3234人。大鹿岛四面环海,岛岸线长12.15公里。在其南面海域,是的"甲午海战"的古战场。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至今还沉睡附近的海底。岛上有邓世昌墓地、邓世昌塑像。明代将领毛文龙碑亭、英国导航灯塔、老虎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一层天:位于圣水宫顶绝壁之上,山势险峻,逢晴日,登其上可观海上日出。东山景区在大孤山东侧,山势峻峭,以树木葱茏,洞岩密深和怪石奇异见长。登山下瞰别有韵味,山下大洋河蜿蜒流入黄海。峭壑阴森,嶙峋峥嵘。远眺,豁然开朗。人行此处,游兴倍增。古代诗人有诗谓"石笋凌云插壁峭"。
观景台:高句丽城沟西崖,在环山路停车场西南部有一小山头,,一次可容纳几十人站或坐在此平台上。向东可观望高句丽城遗址;向南可以看到大鹿岛、獐岛和近处鹤大公路上的车辆;向西可以看到沼泽地万亩苇田,以及半个大孤山镇的古城新貌。
狐仙洞:在石人山东,有一大山洞,长约4米,高2.5米左右,洞中有洞,口小腹大。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进洞上香的人成群结队,洞内洞外香火缭绕。
莲花峰:朝阳寺西北部的山峰,由一些形状像花似的石灰岩石构成。
八步紧:位于莲花峰北部山脊处,有一段形状如牛背的山脊,宽约2米,长5米左右,两侧悬崖陡壁,只能一人爬行而过。
避风岩:朝阳寺北部山坡处,有一块约1500平方米的坡地,东西北三面全由形态各异的高大岩石围住,如同石墙。
百丈崖:八步紧东侧是一个深达几十米壁陡似刃的悬崖。下瞰峭壑阴森,怪石嶙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