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

经过2020年,疫情、学习工作和不讲武德,没眼看的“烂片”连环打击。

没想到,2021年一开年,居然还是被惊到了。

是的,作为不看热播剧,只翻老片的“年轻人”,居然只一眼,就对正在热映农村题材的扶贫剧上头了。(PS:同时期,比较无法避免,看得角度问题。)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

你以为,我想说的是《山海情》?

不,一般来说,在我看来,不经过时间考验的,

众口一致,满屏热搜,无一差评的剧,只需理性想想,就十分可怕,因为他只能听见“一致对”的声音,而绝对“不允许”别的声音存在,就像某种XX正确。

因为按照去年的国产电视剧,

诸如没眼看的《新鹿鼎记》、飘到下播的《雷霆战将》、全员“闭眼”演戏的《情深缘起》等大制作,“平均质量”的震撼冲击来说,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2)

好评到几乎“零差评”的程度,

它要么就真的好看到飞起,值得夸;

要么就是同行太烂,观众急需“洗眼”,于是超低期待的相衬之下,就过分好看了。

而实际的重点在于,播出一部扶贫剧的意义是什么?

真的是想要热播,被夸制作精良、服化道、细节、演技好看吗?(这是商业剧的最佳投资“回报”。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3)

细节好评

不见得,

在我看来,拍农村为地域蓝本的扶贫剧的根本意义,

在于着眼现实,对当下的社会,那些真正需要被“扶贫”的人,要“有用”才对。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4)

《山海情》的故事,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那段无比艰辛“扶贫攻坚战”的“过去”,

也真的对当地当时情景,描述地十分贴合,俗称的接地气,

不仅细节有着“处女作”般的到位,

在服化道的处理上,更是透出一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演技不用说,如此多“老戏骨”加盟的大制作,只需正常发挥,就已经甩很多剧几条街了。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5)

但是,只要随便看看那些好评——有对演员演技的,对场景的,对服化道细节的,甚至对“黄土”实景还原度的称赞都有,

就是没有对“扶贫”工作有实际用处的,可以拿来直接“用”的方法,以及有所感悟后激起也去“扶贫”的心和行动。(或许,都存在于“加快跳过”的结局之前。)

为什么?

因为它的故事讲的是“过去”,是历史,

是需要让那些曾经历经千辛万苦才“创造”了现在好生活的先辈们,

被铭记,被感谢的一个“出口”,

换句话来说,如果这是作为一部演绎前辈们“建设家乡”故事的电视剧的话,那么它是值得好评的,因为它真实。(虽然,很多只能不注水地“点到为止”。)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6)

但现在它的定位是一部宣扬正能量的“扶贫剧”,这就有“过去”的问题了。

因为,它的故事,其实对当下的现实除了会感动,会被触动之外,是没有实际指导性“用处”的。

因为它根本没有指明贫困的真正“根源”,只是记录一段当年的艰苦的峥嵘岁月。

我们喜欢的,不过是那段“还原”出来的忆苦思甜的感动,不是当时真正共同经历奋斗过来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是永远没办法真的感同身受的。

何况,正因为被还原地“太真”,或许会让人,特别是会让在未来“下乡”(储备)的中坚力量年轻人,害怕恶劣的环境,甚至恐惧那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做到的改变。

不然,那些宛若“空城”的地区,为何无论拿出多少优厚条件,都无法真正吸引现在的年轻人?

然后,看过了,就够了。

就像在开头说的,

一部具有扶贫意义的剧,被拍出来,如果可以对当下现实“有用”的话,或许在某种层面上,比一段需要被铭记的“过去”,更加实际价值。

如果当下即将要担任扶贫“主力”的年轻人们,可以看了这些扶贫剧之后,真的有所实际触动。

而在做未来选择时,可以考虑,或者真的去试着“扶贫”。

这才是一部扶贫剧,最想要达到的目的和价值。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7)

所以,我真正想说的,为大家真心推荐的,

还是这部收视第一,不理解说看起来太假了!的,有实际“用处”的扶贫剧《江山如此多娇》。

(PS:收视率的比较,除了一目了然的数字之外,重点在“加成”,也就是一部剧为这个台带来的增幅,因为它面向的观众群体其实是差不多固定的,不管放这部剧,还是其他剧。

也就是说,同一个台,同一个时段,比较不同日期的收视率。如果以前是放1,现在是1.5,那么它的加成就是0.5,不管是独播还是同步播放,加成才是一部剧的实际能力,简单累加或许有点“粗暴”了。

以及,以盈利为目的电视剧,卖几家卫视,正常获取投资回报的操作,而官方“宣传部”做的扶贫剧,一家才是正常操作,因为不需要有营利的目的。)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8)

是的,它8.4的评分不算太高;

是的,它制作相对粗糙,团队一般,连主演罗晋、袁姗姗都不算稳定的一流演员,更妄论其他演员,论演技,还真的不值一提,只能说发挥在及格线上;

是的,它服化道更是槽点满满,被诟病衣服太光鲜亮丽,人物设计缺陷太多;

细节也不够仔细,各种“超现实”的工具,有点出戏;

甚至还会被嫌弃当地有些人皮肤不够黑,太过光鲜,像拍偶像剧。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9)

可是,这部剧讲述的故事背景是2016-2020年!

一个在我们身边,正好经历着,刚刚过去没多久的,在当下的现实。

也是可以真正激励人们,不会让“娇生惯养”的新一代年轻人会望而却步,没有勇气踏入其中的现实环境的反应,

那美到宛如仙境般,不似人间的秀美景色,至少会吸引不少人驻足吧?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0)

也可以以此为例,用“精准扶贫”的优秀结果,

给予当下人去投入其中,能接受的“生活质量底线”和指导的,

对当下的现实,“有用”的扶贫剧。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1)

要知道,我们国家直到2020年11月23日下午,才真正成为一个“没有贫困地方”的国度。

这其中的艰辛与努力,除了先辈们的砥砺之外,其实更多的是如影片里的时间点一样,

就是近几年来,“年轻人”们不断努力的成果,不管它有多“假”,那都是真实的现在。

比如,在17集的故事里就有现实真实的原型,一对放弃高薪工作,姐妹携手返乡“网红”创业助农销售农产品的历程。

以此为例,显然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好比这几年兴起的“直播卖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真正解决了不少偏远、贫困的地区,很多农民们的生活。

而这,才是扶贫剧应有的宣传价值,以及“有用”意义所在吧。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2)

至于美丽过分,看起来不“穷”的景色和觉得应该丰富的资源。

它是很“假”,

假在那个地方从来“只能”被一部分人看到,

而不是一个可以轻易用漫天黄土、补丁、“高原红”等具体固有既定印象,想象出来的某省某地,大致如此的景象。

说白了,它的故事,它描绘的地方,真的太过小众了,

所以不了解的,会想当然去凭一知半解的印象去套,去联想,

只要呈现出来的不符合脑海中的想象,就被“打”成太假,被诟病。

最开始,它的名字是简单地以当地为名的《湘西纪事》

等到后来主创团队们实地生活,与当地人相处、拍摄之后,才改名为更加荡气回肠的《江山如此多娇》

因为这个故事想讲的,正是那正我们身边,活生生生活在当下,

在“江山”中,属于那些既渺小又伟大的“小人物”们,过去几年“多娇”的烟火生活。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3)

我知道,剧中人物们的衣服,总是被拿出来和《山海情》作比较,诟病这个故事里的人物,穿得太好,

甚至剧中一开头的那场“要过节,不要命”“寿材在,人才在,认死理”的剧情,都被吐槽太假,

想也不想就认定,人都是有趋吉避害“怕死”本能的,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节日,花费那么多穿好衣,怎么可能为了一件“死物”,就固执到间接害了一条生命?

甚至喜妹结婚这一段,种种看似“奇怪,不合理”的习俗,都被打成“封建糟粕”,真的好吗?

(PS:其实在现在的湘西,灰头土脸的人真的不多了,而且很多女孩子是真的很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山好水出美女是真的,不要以偏概全,去看看就知道了。)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4)

其实湘西女孩子,真的有很多很白的......

可是,这一切的“想当然”,都不是完全符合当地现实的。

碗米溪村,它位于湖南的武陵山区,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大部分人不理解的,对节日(斗牛节,在传统里习俗里,是爱牛、拜牛的表现,象征勇气,以及对未来一年丰收愿景的祝福,类似一种“过年”式的,一地人各家各户联络感情的聚会。)的“不要命”,其实是源于他们自己民族,骄傲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持。

(PS:但很可惜,好多类似的民族传统,比如特色的火把节,就因为“污染”空气、浪费木材等原因,都渐渐消亡于“不理解”的想当然中了。)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5)

斗牛节

这种“传统”不是单单能用好坏、先进还是糟粕来区分的,而或许用热爱、遵循与否比较妥当。

就好比,现在依然在各地盛行的“嫁娶习俗”一样,其实很多在现代“年轻人”看来,好多都是陋习——算时辰“出门”,用各种过分的“抢亲”游戏来考验新人,以及新人“进门”时,夫妻之间,两边亲家之间的“迷信斗法”......

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存在每一个人,或许不同的生活中的,只不过因为自己常见,所以不以为然,殊不知,在别人眼中,某些习俗,就是一种“可怕的陋习”。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6)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故事里,各个人物,都是有着明显缺陷的,

什么主角光环不存在,看似每次都顺利克服困难,觉得很“杰克苏”,

但实际上,刚刚过去的时间节点上,真的是符合实际的,

因为现在为主要“扶贫”力量的90后、00后们,

大多数真的不会如上一辈们,诸如总是像做事周全、和气生财等待人接物做事的。

有话会直说,说不通,脾气一上来会吼,所以会因为危险而站出来吼着直接打断“斗牛节”;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7)

读到研究生就是觉得自己很棒,并引以为傲,觉得自己这一套起码比老一套好、对,思想先进,所以会把自己的“道德”位置摆得很高,有种自己觉得好的,就是对的,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的;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8)

就是会大多缺乏上一代“多孩家庭”带来的,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的共情感。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19)

其实,如果真的去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种看似很“假”的故事,其实反映的正是当下“扶贫”工作最现实的一面——看起来不穷,当地知道但不想“动”,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资源看着多,却难以很好利用,以及非常难啃、知道,但难以宣之于口的“隐形”问题。(传统民族习俗与新思想,需要时间才能转变和慢慢相互理解。)

关于扶贫的电视剧已完结(这收视第一的扶贫剧)(20)

说到底,它的故事是精准到,像是看起来只属于“被设定好”的碗米溪村。

所以,从大众化的观感来说,它的魅力是“隐忍”到很难理解的。

但说真的,正是这种有点“私密感”的挑破现实,才是当下“扶贫攻坚”最核心的部分,

是,如今全国都“脱贫”了,

但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富”起来的。

是,《山海情》真的很好看,但真的对当下现实最紧迫的扶贫行动,是真的没有实际指导作用的。

因为它有天然的桎梏,它的内容主要放在记录过去,所以选择跳过“实际操作”的部分,直接给予最美好,让人感到最有希望的脱贫的未来。

反而这部记录了刚刚过去故事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具有最富当下现实的意义,一种可以直接拿来实际操作的,“有用”的意义......


写在最后:

或许对“扶贫”国产剧来说,这也要,那也要的,要求太高,本来也只是两部正能量的好剧,没必要“十全十美”。

但有时候又会想着,是不是作为观众的我们要求越高,国产剧在制作上就会被越发督促?

希望,未来国产剧越来越好吧。

最后想问一下大家怎么看“扶贫剧”,以及这类剧,“有用”和“好看”哪个更重要?

欢迎大家和我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