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ca时代的底层能力(宫玉振用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过程中,双方都处于高度不确定中,只有通过虚虚实实的方式,把更大的不确定性交给对手,才能成为不确定性的最大受益者。不确定性带来了最好的机会,利用和创造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智慧。

来源 | 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2022年1月6日,聚变计划·土士学堂 | VUCA时代领导力工作坊在北京举行。本次课程邀请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杨壮教授和宫玉振教授以VUCA时代不确定环境下的领导力为主题,通过中外案例进行了分享。

今天带来的是宫玉振教授分享内容的摘编,他分享的主题是《四渡赤水: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战略与领导力》

vuca时代的底层能力(宫玉振用四渡赤水)(1)

▲宫玉振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学术主任

- 1 -

中国人对VUCA本身有亲和力

中西对比,我们回顾一下,中国人对于环境的理解,从来都是动态的,中国哲学的基础是《周易》,“易”有三易:变易、简易、不易,中国人一直在追求的是在一个动荡变化的世界里,用简单原则来找到不变的东西,从而更好的驾驭不确定的环境。

中国人对VUCA本身有一种亲和力,跟西方人的理解不太一样。中国人对智慧的理解,最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水,孔子讲“智者乐水”,老子讲“上善若水”,孙子讲“兵形象水”。

水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水是没有形状的,水在桶里面就是桶的形状,水在河里面就是河的形状,水是一种跟周边环境结合的最密切的物质,你是什么样的环境,我就是什么样的形态,机动能力极强,这就是VUCA时代,从战略领导力来讲必须具备的特征。

- 2 -

四渡赤水不是谁设计出来的

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角度去理解VUCA的概念,对我们今天会有一些启发。我选的案例是“四渡赤水”,这个经典案例就要说明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如何制定战略,如何体现领导力。

四渡赤水不是谁设计出来的,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方案,这是真实的案例。不确定环境最大的特点是“环境是动荡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没有人能从一开始就看到结果”。

不能根据事先的计划,而要根据对形势的判断来调整方案,环境是塑造战略的最大力量。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有时候一丝一毫的威胁就让你全军覆没,有时候一丝一毫的机会就能让你突围而去。这个时候要感受环境,在动态中寻找机会,在动态中调整策略。

在战争中,如果没有计划肯定是不行的,战略决策一开始就是一个框架,是一个假设,是一个初步的计划。这个最早的行动八成是错误的,关键是要在打的过程中更新认知,这是一个反复迭代和调整的过程,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要学会利用不确定。

在四渡赤水过程中,双方都是处于高度的不确定中,只有通过虚虚实实的方式,把更大的不确定性交给对手,才能成为不确定性的最大受益者。不确定性带来了最好的机会,利用和创造不确定性,才是最大的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组织都能做到应变,只有柔性的组织才能胜出,游击战最大的特点是“船小好调头”,孙子说行动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好的组织能快,能慢,能攻,能守,能低调,能爆发。柔性管理能适应各种各样的战争环境,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孙子说“兵形象水”,不断调整你的方案,迅速调整资源的配置,在关键局部产生压倒性优势,这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像水一样的组织。

- 3 -

组织使命不变,战略意图稳定,行动随机应变

四渡赤水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发是:你的思维、你的决策、你的组织一定是柔性的,适应能力要极强。但是在不断变化,调来调去的过程中,是不是就不需要计划,不需要战略呢?

如果没有目的和一定之规,就会发生战略的漂移,跑来跑去,调来调去,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四渡赤水有一条是没有变的,就是北渡长江,到四川去,长征没有改变的战略是“寻找落脚点”。战术层面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所有战术变化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只有灵活变化才能实现战略意图,这就是“四渡赤水”变化中相对不变的因素。

战略意图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是变化的,在战略意图背后还有一层就是组织的使命和愿景,这从来就没有变过。完成四渡赤水,对于手下的士兵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们很疑惑,今天向左,明天又向右,在任何组织里都是很正常的。但因为有了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大家却以惊人的意志力完成了任务。

总之,四渡赤水的战例告诉我们,组织的使命是不变的,战略意图是相对稳定的,但需要不断调整,行动则要随机应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前途是光明的,才能承受眼前曲折的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