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选郑和(下西洋如此重要的任务)

文/Witty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自公元1405年开始,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率两万七千多人七次下西洋。来传播他希望大家在这个世界上要共享太平之福的伟大宏愿。如此重要的任务,朱棣怎么会选择郑和?

朱棣为什么要选郑和(下西洋如此重要的任务)(1)

这事还得从郑和的经历和他的身世说起:郑和这个人其实根本不姓郑,他姓马,他小的时候居住在云南,他们家是回族世家,当时地位很高。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穆斯林去朝拜麦加,他朝拜过就可以在他的名字和家族的称号上加上两个字叫“哈只”,所以他们家很多人是哈只,当地很多这个家族的人都姓马,特别是在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很多的回族姓氏前面都有一个马,所以他们为了简化或者方便,就改姓马了,郑和他父亲被称为马哈只,而郑和就被叫做马三宝。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们这个家族就开始衰落了,到了明朝大军平定云南的时候,小小郑和也就是马三宝,就被带入了明朝的宫中,成为了一个阉人火者在宫中服役了。明成祖朱棣当时还是一个藩王,后来他被封为北平的燕王,他就把郑和带到了北平,在靖难之役当中,他们又结下了一段新的不了的因缘:燕王在靖难过程当中,曾经在北京和通州之间,与官军发生过一场激战,激战的地方就叫做郑村坝,在郑村坝之战当中,马三宝立了功,战争结束以后,朱棣对马三宝更加器重,他说这小伙子不错,于是就赐他一个姓,既作为嘉奖,又作为对这次战斗的纪念,从此他就叫郑和了。

明朝当时派人出使的地方是西洋,要必须要有航海技术,他带领一个大船队,要有统领本领,而他们所走的地方很多地方是信奉佛教,伊斯兰教的地区,还要通晓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这些都是统帅应该具备的素质。而郑和的家是回族世家,所以从伊斯兰文化这一点没问题,很多下西洋所经过的地方是信奉佛教的地方,郑和也崇奉佛教,尊重佛教,而他后来也是皈依了佛教,并且还有法号,因此这就为他下西洋提供了又一个有利的条件。至于统率能力,眼界,胸襟,我从一本书中看到对他的记载----“身高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次处说他身高大魁梧,四岳峻而鼻子小,脸稍显扁平一点;“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耳朵很大----中国人认为耳朵大有福啊,他的牙齿非常白,非常整齐;“形如虎步,声如洪钟”,走的时候像猛虎一样,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才负经纬,文通孔孟”,说他的才能有经纬之才,在过去所谓经纬之才,就是经天纬地,可以治理天下,文通孔孟就是说他读诗书,有文化,懂得孔孟之道。最重要的是他“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

可以看出郑和完全具备担任出使重任的条件,是下西洋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选,加之他与明成祖朱棣之间的重要关系,所以下西洋的统领就必然是他郑和了。

喜欢女汉子Witty的每日历史评说,关注witty125即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