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柳下惠(柳下惠因何而名)

现实中的柳下惠(柳下惠因何而名)(1)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因食邑在柳下,故称柳下惠。据史书记载,柳下惠为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属于领导阶层,而且是相当级别的领导阶层。然而,柳下惠在史书上能够留下重重一笔的,倒并非是因为取得了什么重大政绩之故,而居然是因一次寒冷的夜晚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女子来投宿,柳先生由于害怕其冻坏,出于怜悯之心而将那女子揽于怀中,并以衣服裹之至天亮而不乱之故。仅此一揽,柳老先生便名耀千古,彪炳史册。

我中华,泱泱大国,浩瀚几千年,英雄救美之事可谓多矣,缘何独独他柳下惠“坐怀不乱”就为人所称道呢?

常言道:存在的亦即合理的。套用一句:人所称道的亦即有理的。千百年来,他柳下惠之所以为人称道自是有其深刻缘由的,而这缘由,就是:面对诱惑,决不动心。

不妨时光倒流,返回两千多年前,当时的特定条件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一名柔弱饥寒交迫的女子、四周没有一位行人。那是什么样的背景呵,那样的背景,毫无约束机制、毫无监督机制,条件可谓非常之适合犯罪。但他柳下惠,就是面对这样可以随心所欲、恣意任为的大好机遇,最终还是以坐怀不乱而圆满收场。

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称道柳下惠,正是基于他在这种毫无监督机制、毫无约束力之情形下而达到的一种坐怀不乱的精神境界。这是人们对于崇高境界的一种首肯于褒奖,是对监督机制、约束机制缺失的情形下高尚道德的颂扬。

那么道德又算什么呢?其实不说人们也明白,在高尚贤明之士眼里,道德是一种神圣的东西,为了守住心中的那份道德,他们甚至可以为此献出身家性命而在所不惜;但在无道无德的小人的眼中情形则完全不一样了,在那些人的眼中,道德只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东西罢了。人的思想境界有分野,道德水准有高下,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同样是看到糖,柳下惠曰“可以养老”,盗跖却曰“可以粘牡”。道德境界之高下,如此的判若云泥。故而,道德的实质往往只不过是一把把锁,只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已,想要以道德之力来约束一切是很荒谬的。

监督、约束力的缺失,成就了柳下惠。但监督、约束力的缺失,对于那位寒夜受冻女子而言决不是什么幸事,其没受辱是一种偶然,受辱则是一种必然。虽然,一个美好的社会希望人人都能成为柳下惠,但实际的情形却是,在唾手可得的诱惑面前,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柳下惠。现实就是这般的残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