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宽广的田野里(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 | 宋懿
在我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中国画。尺幅不大,约有5个平方尺。她看起来并不靓丽,只有黑、白、黄三色。她描画的对象不是名山大川、珍禽异兽,她甚至不是画家本人的真迹,只是一幅复制品。但她对我来说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和缘分,她伴随我的金融职业生涯和业余学艺之路,如草蛇灰线般的在过去的时空里时隐时现,绵延至今。
在这幅画的右上角空白处,竖着题写三行文字,最右行是“涓涓流水汇成江河”,中间是“庚午年新秋应”,左边是“山东省工商银行之命写此启后”,并在“写此”和“启后”两字左侧钤盖两枚印章“魏”“启后”。这是一位名叫魏启后的画家在庚午年(1990年)初秋,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的命题创作的作品。那么魏启后是谁?他又为什么应山东省工商银行之命题而作画呢?
(魏启后先生(左)与启功先生合影 )
提起魏启后先生,在全国书画届和山东省金融界可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大家”。他1920年生于山东济南市,早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课余兼习书画,受教于溥心畬、溥雪斋、启功诸先生,受宜良多。后从事金融工作,公余之暇多与书画界交游,广结墨缘,以书画自娱。山水竹石法宋元文人画而自有新意。书学二王初唐及北宋诸家,真书多隶意,草书多章草法,行书近米元章。
1981年、1989年两次访日并举办书画展览,获日本白扇书道会最高特别奖。作品在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均有收藏。魏启后先生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顾问。
他的书画艺术不仅赢得季羡林、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前辈大家的推重,同时赢得了千千万万书画爱好者的尊崇。魏老一生不以书画为业,却获得了更大的艺术自由,规范严谨的金融事业和浪漫从心的艺术表达在他这里达到了完美的平衡。魏启后先生1980年在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离休,2009年12月9日因病在济南去世,享年90岁。他在世时常说:“我不是‘职业画家’,我是属于金融届的”。德高望重名满天下的老人家,每当提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总是那样一种拳拳深情。
作为一名供职于山东省工商银行的后辈,我对魏启后老前辈的这幅画非常感兴趣,查阅了很多档案资料,努力追寻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印记:1984年12月24日,人工两行分设,山东省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承接了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其中储蓄业务开办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储蓄三大储蓄业务品种。
之后,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品种基础上大力创新储蓄业务品种,陆续开办了定活两便储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有奖储蓄、保值储蓄、储蓄存款异地托收、储蓄存款异地通存通兑、储蓄旅行支票、个人汇款、定额汇票、个人支票、工资转存、代发工资等一大批新品种、新业务。同时确立了存款立行的战略和“存款第一”的基本方针,坚持“行长抓、全行办、言必及存”,采取增加储蓄网点,发展储蓄联办代办,实行储蓄承包责任制,创新产品和业务品种,推行优质服务,实施网点电子化建设等措施,全行上下奋力组织存款,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大规模开展了储蓄业务宣传。
特别是1986年2月15日,省行在济南珍珠泉礼堂举行“有奖储蓄活动”盛大开奖仪式,当场中得电视机、电冰箱等当时属于“几大件”奖品的客户喜笑颜开、奔走相告,气氛很是热烈。时任山东省副省长张敬焘先生也到会祝贺,鼓励这一“新生事物”。
在全行大力发展储蓄的火热形式下,书画艺术作为良好的宣传媒介,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5年3月,省行在省农展馆举办“全国储蓄书画展”。1990年4月,举办“全省储蓄书画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全行围绕储蓄增收工作的多措并举和群策群力转化成为了储蓄存款增长的强劲活力,全行储蓄存款实现了连年大幅度增长,1988年余额过百亿元,1991年余额突破200亿元。魏老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涓涓流水”象征着全行上下奋力组织存款,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生动局面,“汇成江河”则表现出储蓄存款连年增长,强劲态势盛况喜人。
徜徉于漫漫历史长河,可以发现,金融与书画几度交相 辉映,结下了不解之缘。翻开近现代诸多书画名家的人生履历,总能找到他们与旧时银行、钱庄之间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书画作为一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被银行广为采用,一批遐迩闻名的书画大师应邀挥毫泼墨,将储蓄利国利民的主题演绎的鲜活而深入人心,魏老无疑就是其中的身体力行者。
(魏启后先生1990 年为山东分行作画《涓涓流水汇成江河 》)
让我们来静静的欣赏下这幅画吧!曾见过很多类似题材的画,多数采用传统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取景——崇山峻岭中深藏的汩汩泉水形成涓涓小溪蜿蜒而下,形成美妙的曲线,顺势流入到山下大江大河中。有的还画出了江河奔腾向前汇入远方的浩瀚大海,海上波涛汹涌,天上一轮红日蓬勃直上、光芒四射,画面着实磅礴大气。然而,魏老却一反这种常态化思维创作模式,采用了类似西洋美术中的“焦点透视法”取景,将创作对象聚焦到近处的几处景物上,采用“三段式”构图,前有高低错落的两棵小树,中间是一方平静如鉴的水塘,后面是错落起伏的坡石。坡石轮廓线的高度恰好在整幅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坡石后面的大片空白是水、是烟、还是天?留给人无限的想象。
其实,这种画法在魏老崇尚的元人绘画中是大量存在的,如“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代表作品之一《六君子图》就是这样的格局,虽然没有大山大河大江大海纵横捭阖的气势,但平远的景致给人宁谧安然、飘然出尘的感受。
从用墨用色看,这幅画仅使用了水墨和赭石色,朴实无华。但就在水墨淋漓、墨迹洇染中竟然出现了奇妙的透明感,墨分五色使黑色调不单调,自然的分出了树的层次。树干的“粗线”与树叶的“细面”、坡石横向的“块面”与细流的纵向“细线”都形成鲜明对比。在静谧的画面中,从涓涓流水线条曼妙的律动中,让人分明听到了叮咚悦耳的音符,感受到了时间的缓缓流逝,让一幅画顿时由“静”而“动”了起来,真有白石老人为一张山溪蝌蚪图题名“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情妙意,让人百读不厌。
说来,我与这幅画还是颇有缘分的。我们的初次相遇是2005年,那时我刚到省工商银行工作。座落于经四路310号济南老商埠核心区的银工大厦,楼内触目可及的魏老书画,让我这个业余书画爱好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感悟到魏老的艺术魅力,也让我迅速成为一个地道的“魏迷”。休闲时间我流连书店画廊,搜集一切与魏老有关的图文资料。特别喜欢逛离单位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因为这里有济南最大的旧书市场,能淘到很多“宝贝”。
那是一个初夏的下午,下班后我又来到这里,金色的夕阳把整个公园照得格外通透,微风拂来,鲜绿的树叶落在地上的斑斑光影在轻快的舞动变幻,空气中弥漫着花草和泥土的香气。走进旧书市场,在迎门的书摊上我一眼便看到了一本8开本的书画册,近前仔细观看——咖啡金色的封面,启功先生题写的书名,啊!这不就是我正在苦苦寻找的《魏启后书画集》吗?!她静静的躺在那里,身上略带尘土,仿佛一个离家游玩很久累坏了的孩子,在等待家人带她回家。我毫不犹豫的付钱买下,掏出纸巾反复擦拭干净封面,一溜烟儿似的回到宿舍,饭也顾不得吃便仔细品读起来。
这本书画集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于1992年6月出版的,参与编辑的单位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和山东画院。书前是三篇序言,分别为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的《酒无人劝》,省行首任行长宋修义先生的《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时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邹振亚先生的《不激不厉 风规自远》。全书收录作品共67幅,其中书法44幅 ,绘画23幅,基本涵盖了魏启后先生80-90年代的精品力作。在绘画部分有两幅省行命题画,其中就有《涓涓流水汇成江河》(收录在第56页)。因为题写了省行上款,所以在众多作品中给我印象颇深。
经当年同魏老共事过的老同事回忆,1990年省行举办全省储蓄书画展,《涓涓流水汇成江河》正是魏老应省行之命而作。当时共有三幅命题画,另外两幅分别名为《生机盎然》(收录在本书画集63页)和《年年有余》(未收录本书画集)。据说,为出版书画集魏老亲自精心挑选作品,委托行内一名同事与出版社接洽制版事宜。这位同事非常认真尽职,在作品完成制版后,立即将所有作品的原件都归还给了魏老。他说:“这些作品是经我手从魏老家拿出来的,必须由我送回去,一张也不能少!”受人之托而重然诺,一言既出而重于泰山,当年人的古道热肠让今天的我们由衷钦佩。
(魏启后先生题辞)
我与这幅画的第二次相遇是在2012年8月24日。那天,省行历程馆开馆仪式在银工大厦9楼隆重举行,我也有幸作为员工代表第一时间参观了历程馆。历程馆筹建历时3年,真实记录了山东省工商银行28年辉煌奋进的历史,展示了历代山东工行人孜孜以求、拼搏奉献的精神。历程馆遵循历史发展脉络,按照时间顺序布展,占地面积500平方,展出面积1500余平方。陈列各类古钱币、老票据、金融资料、金融机具、老物件等实物1200余件、展示图片1000余幅、图表97个,是全行行史教育基地、传承文化窗口和宣传交流平台,也是山东省金融界第一家银行历程馆。
在历程馆密集的图片陈列区里,设计者专门为魏老开辟出一整个版面,介绍这位属于全行骄傲的金融书画大家生平和艺术成就,并配以两幅代表性作品的喷绘复制品。一幅书法作品,是魏老于2009年初为山东省工商银行成立25周年纪念日题写的“风景这边独好”六个行草书大字。一幅绘画作品,就是这幅《涓涓流水汇成江河》。她们作为展现山东省工商银行经营发展历程的珍贵史料,把历史告诉未来,激励全行员工续写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新篇章。每次驻足伫立在她面前,我仿佛可以听到她的娓娓诉说,感受到她的亲和温度,久久不愿离去。
不久后,我们在网络上又相遇了。那时互联网日益发达,也为我对魏老艺术的“发烧”和“淘宝”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在土豆、优酷等网站上,可以搜到很多著名书画家当场挥毫泼墨的短视频。从一些魏老在经五路太和里“晋元斋”里题字作画的视频中,我竟然看到老人家身后的墙上,竟然悬挂的就是这幅《涓涓流水汇成江河》!从魏老对艺术的取舍角度来看,他“独持己见 一意孤行”的沉浸在“晋字元画”的高妙境界里,为了保持高度的欣赏水准,就像他在自作诗中写的那样,“朝餐怀素苦笋,夕服大令鸭丸。四壁钟张羲献,梦里米家画船”。在四壁满是钟张羲献、元人名画的书房里,“不太和谐”的悬挂着一幅多年前自己的作品,可见老人家对她是多么的偏爱啊!
我相信,注重笔墨细节的魏老选择的钟张羲献、元人名画一定是上好的复制品,那么这幅伴随主人日日夜夜的《涓涓流水汇成江河》,一定是魏老最得意的真迹吧!或许不仅因为这些吧?画中题款“山东省工商银行”字样,是否也是老人家心里的一个情节,一个关于“家”的情节。
我们的第四次相遇,是在位于英雄山下的济南魏启后书画艺术馆。因共同的话题与热心传播魏老艺术,我与馆长李德生先生成为了朋友。我也成了艺术馆的常客,经常到馆中欣赏珍藏的魏老书画精品。2017年12月,展览馆展出了一批魏老早年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魏启后书画集》收录作品的原作,《涓涓流水汇成江河》赫然其中。流连在这些跨越近40年、纸张已经泛黄的珍品原作间,我深深为之震撼,感受到许多印刷品所表达不出来的神韵来。
看到我在仔细品读,热心的德生馆长走上前来,与我交流起来。我对馆长提起这幅画,并谈起了自己对魏老把她悬挂在身后有何深意的理解来。听完我的一席话,哪知德生馆长微微一笑,说出了一句让我目瞪口呆的话来:“魏老悬挂在身后的,其实不是真迹原作,是一幅复制品啊。” 啊?在背景并不太清晰的视频上,我竟然没有看出来!当我还在发懵的时候,馆长又向我诉说了一段关于这些展品递藏的往事。
当年这些作品归还给魏老后,就一直在老人家珍藏。1996年秋天,在一场大病痊愈后,魏老开始思索自己的百年后事,并留下一纸遗嘱:“我空手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七十多年,它给了我许许多多。在我个人,今后除了饱暖再没什么需求了。只有书画、我毕生的收藏创作要全部还给这个世界,交给子女们去办吧。尽量多写些画些,那才是空手而去。”
2009年魏老去世后不久,家人按照这一遗嘱,将家藏的一批魏老书画精品交由济南魏启后书画艺术馆保管,并通过定期举办主题展览的方式,让书画爱好者们能够欣赏到这些艺术珍品,让魏老“全部还给这个世界”的心愿真正得以实现。原来是这样!一段并不如烟的往事更让我对魏老,以及妥善安置这些藏品的所有人们肃然起敬。几千年来,文脉的流传,精神的延续,文明的传承,也许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吧。
(魏启后先生对本图介绍影印件)
能够得到这幅画,得益于我们的第五次相遇。2019年,受德生馆长邀请,我参与了纪念魏启后先生诞辰100周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启后》大型画册编辑工作。画册出版后,又接续加入《魏启后》期刊编委,为传播魏老书画艺术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审阅《魏启后》第一期时,我惊喜的在第34页又看到了《涓涓流水汇成江河》,更令人意外的是在第35页,竟然刊载了魏老用钢笔写在信纸上专门介绍这幅画的文字的影印件!
魏老说道:“这幅‘幽涧寒泉图’,是根据自己在通往佛峪的山路上雨后的速写稿结合回忆画成的。这里是一道长长的山沟,雨过天晴,遍山的山水像是无数山泉潺潺流下,就构成了这幅‘涓涓流水汇成江河’的储蓄宣传画。从画面的角度看,是一幅颇有深度的速写加淡彩的写生画,从国画角度看很有倪云林、黄子久、柯九思的画意。”茅塞顿开!原来这幅画还有另外的名字,取景在哪里,为何而画,从中西方绘画角度如何理解,魏老为我们解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别是在提到自己时,老人家开玩笑似的顺从大家的口气称呼自己为“魏老”,让人直接感受到他一贯的幽默和洒脱,不禁会心一笑。
完成审阅,到魏启后书画艺术馆向德生馆长交稿。交谈间突然看到德生馆长身后的榻上,正中央摆放着《涓涓流水汇成江河》的原大复制品。她制作精良,颇有荣宝斋木板水印画的效果。镶在精致的红木框里,更显美观大气。我感到即使把她与真迹放在一起,也让人一时间难分伯仲。细心的德生馆长看到我的目光在画上久久停留,还没等我开口,直接说道:“你是工行人,魏老这幅画为工行而作,她跟你有缘,我把她送给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除了起身深深的作揖道谢,我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此,《涓涓流水汇成江河》走进了省工商银行,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开始与我相对朝夕。身为一名年青的工行人,历经19年的职业生涯,每当看到她我都会思绪万千,不断品读出新的意味来。这幅画从创作至今已经过去了32年,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工商银行作为最后一家从人民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国有银行,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39年不平凡路,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中国到世界的不断成长的光辉历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银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代表,工商银行历史记载的不仅是一家银行成长发展的轨迹,更是一部中国银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而当年的“储蓄”也早已改变了旧日的模样。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工商银行不断因时 而变、因势而变,始终追求着卓越。如今的个人金融负债产品品类更加繁多,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客户可以不用到银行网点,只要登陆网上银行动动手指就能办理好个人存取业务,方便快捷又安全。
如果愿意光临我们的网点,宽敞整洁的厅堂、先进智能的自助机具和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人员必定会带给客户更加贴心的优质服务体验。而当年多少还要靠运气才能抽到的“有奖储蓄”,现在则变身为常年发行的各类增值产品和开展的客户优惠让利活动,不断让客户得到实实在在的保值增值服务。金融为民、便民、利民、惠民,成为了如今工商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鲜明时代主题。
但是我想,“涓涓流水汇成江河”这个主题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无论是个人金融条线业务还是其他专业条线,员工都始终是工商银行蓬勃发展、基业长青的最宝贵财富。每位辛勤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干部员工,都是一股涓涓的细流,都以“奋斗 落实”的昂扬姿态汇入到工行集体大家庭的滔滔江河中,这条江河奔流不息,汇入到金融大潮和时代变革的海洋中,在流金岁月里激荡澎湃,谱写着新的篇章。
如果魏启后老前辈能够看到这一切,他一定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吧!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这幅令他非常得意的画作跨越了整整32年,从书画集上、从书斋墙上、从互联网上、从纪念馆里一路走来,最终以“下真迹一等”复制品的方式又回到了山东省工商银行,回到了他职业生涯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地方。她就静静的悬挂墙上,像一位心中藏满故事的慈祥老人,微笑着看着工行的后辈们,与我们又朝夕相伴了。
作者简介:宋懿,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现为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创作内容多为自撰诗词,部分诗词作品收录于《文学高地》、《银海放歌》文集。部分散文作品收录于 《金融文坛》《行家》。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