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宰白鸭故事(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持续了将近300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曾经创造出康乾盛世的辉煌,但是更多的却是固步自封,保守封建。
在我们看到的清宫戏里面,我们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
那就是衣着光鲜靓丽的王公大臣和后宫嫔妃们锦衣玉食,生活悠闲。
普通百姓也是安居乐业,路不拾遗,仿佛比现在过得还好。
但是从那些留存下来的历史老照片和史书中记载的又是另一种场面。
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清朝流行的文字狱,其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对文人迫害程度之深,竟然达到了令人发指。
随着玉米等高能产物从美洲大陆传来,同样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的增多,相应的生产力和工作岗位却没有得到提升,相反,随着土地逐步地被大地主兼并到了少数人的手中,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沦为了依附于这些地主的工具,从而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其中,著名的“宰白鸭”事件,可以说是残忍至极,连亲生儿女都难逃劫数。
“宰白鸭”事件说到宰白鸭,没听过的人会觉得一脸懵,但是知道的人却谈之色变。
这是怎么回事呢?
曾经有个说法,叫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指的就是司法的公正性,连至高无上的皇帝犯了罪,都不能逃脱司法的惩罚,那么普通人就更没有资格去跟司法裁决谈价钱了。
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一面之词。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有谁敢轻易去指责皇帝?
而深谙其道的大户人家自然也能够有样学样找来解决的办法。
“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这些人自然是不缺钱的,缺的只是“德”。
在他们眼里,司法只是管理穷人的工具,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形同虚设。
但是在表面上还需要做做样子,堵堵众生之口。
因此他们想到了重金买命的方法。
曾经有句诗中写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然而这首诗却在这里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他们这些人目无王法,随性而为,毫无约束,为了夺取利益,彼此之间甚至大打出手,有时候就会弄出人命官司。
他们贿赂官府,从而达到减免罪责的目的。
如果是犯了杀头的大罪,又实在没有办法迂回,那就在依附自己的“工具”身上买一条命。
这些失地农民,全家人都给大户打工为生,甚至租住在大户家里,大户就是他们眼中的“土皇帝”。
他们的性命完全被掌握在大户的手中。
大户们会给予他们一笔金钱,甚至在许诺些许其他的好处。
就这样,他们的性命就不再是属于自己的了。
在大户眼里,他们和家里的猪、牛、羊一样可以随意生孩子。
这种残忍的程度,对这些农民的亲生儿女都不放过。
因为这些被拉去“顶包”的贫苦农民就像因为贪吃而被人任意玩弄、屠宰的白鸭一样,所以被当时人戏称“宰白鸭”。
电视中的“宰白鸭”事件在李保田老师主演的《巡城御史鬼难缠》里面就有过“宰白鸭”的事件。
号称“赵铁面”的江南道御史因发现官员徇私舞弊,而被雇凶杀了全家。
然而犯人被押上来之后,却是一个头脑发育迟钝,口齿不清的傻孩子。
这样的人生活都难以自理,更别提行凶杀人,而且还是杀了人家全家。
这明显就是一场杀人“顶包案”。但是就是有官员假装不知道。
最终,因为官场内部的斗争,使得这场明摆着破洞百出,又无法言明的案子被交到了南城巡街御史鬼难缠的手中。
在一开始的审问中,这名孩子对罪责供认不讳,根本没有一丝犯罪分子的狡黠。
然而鬼难缠拿着吃喝引诱他,他才吐露实情。
这名叫做王柱子的痴傻孩子,本是山东一户贫苦农民的子弟。
由于家中贫困,家人一直给当地的大地主打长工来讨生活。
由于他头脑发育不健全,无法工作,只能圈养在家里。
突然有一天,有人找上门来,给他爹一笔钱,让他到大堂上去顶罪。
并且告诉他在牢狱之中,有吃有喝,还不用干活。
等出狱了还有其他的好处等着他。
王柱子本来在家就是吃闲饭的,家中贫苦,养活他非常费劲,当即就签字画押,用金钱换掉了他的性命。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待他的不是几年轻松地牢饭,而是砍头。
得知真相的王柱子,大声求饶,痛哭流涕,但是却无人搭理他。
鬼难缠一生清廉,刚正不阿,自然是眼里揉不得沙子。
况且赵铁面又是他的莫逆好友,他更是不能坐视不理。
他发现,这个案子牵扯的人太多,里面不乏封疆大吏。
在他积极地开展案件审讯的时候,他遇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
甚至还惊动了当朝的皇帝。
虽然真相大白,但是王柱子依然被顶包判了死刑。
因为即使是皇帝也要顾及各方的利益。
鬼难缠无奈,最后跪在自己父亲的坟前,陷入了久久沉思。
“宰白鸭”背后的深思《巡城御史鬼难缠》虽然只是一部情节虚构的电视剧,但是却真真切切反映了那个时代发生在底层老百姓身上的悲惨境遇。
在司法不健全,缺乏监督的清朝,特别是到了晚期,洋人们通过大炮敲开了清政府国门的时候,各种思潮涌入中国。
北方捻军,南方天平天国,之后又是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在跟洋人的一次次战争中接连失利,这使得它的权威丧尽。
特别是沿海一带的南方,清政府的管理能力更是大打折扣。
当地的老百姓接受了多重思想的洗礼,清政府的统治已经不再深入人心,反而是当地的宗族势力盛行,皇权到了这里也要“让位”。
当地的官员明知事态的严重,但是也是束手无策,毕竟没有中央机构的大力支持。
单凭他们自身的能力实在有限。
“宰白鸭”不过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它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多重矛盾。
官与民的矛盾,民众之间贫富差异过大所造成的矛盾。
在没有新的生产制度产生之前,即使是坐在金字塔顶尖的皇帝,面对这些问题,也只能是“装聋作哑”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