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道数(为什么我们习惯用画)

每当唱票计数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于使用画“正”字的方式,每一笔代表一票,一个“正”字刚好五票。那么“左”、“主”、“只”、“汁”、“占”等常见的字也是五画,为什么不用这些字呢?亦或是十画的“原”、“哥”、“班”、“格”和“根”等字岂不更方便计数?谁又是首先倡导使用“正”字计数法的呢?它又是怎么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呢?

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道数(为什么我们习惯用画)(1)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社会中,随着劳动的产生,人们计数的需求也逐渐产生。今天有多少人?打了多少猎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自己的手指计数,手指也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工具。每个手有五个指头,因此,人们也习惯于用五和十为单位进行计数,后来人们在计数中就出现了“五进位法”和“十进位法”,这也是算盘“五升十进制法”产生的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需要计数的范围和数量越来越大,这时,人们就开始用随手可见的石子和树枝来帮助计数。“计算”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本意就是“计算用的石子”。唐代刘禹锡就曾在《岭表记蛮》州中详细记载了贵州苗族人是怎样用石子计算一个人一生的年龄。

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道数(为什么我们习惯用画)(2)

而画“正”字计数的方法,是由上个时代上海戏院中的记账先生们记账演变而来的。清末民初,上海的戏院很发达,那时还没有门票制,仅由服务员(当时称“案目”)在戏院门口拉来看客,并引观众入座就席。每当领满五位观众入座后,记账先生(当时称“司事”)就在水牌上某案目的名字下写一个“正”字,到散场结账时以保证无误。这个方法随着后来戏院实行门票制就被逐渐弃用了,但是画“正”字这种方式简洁方便,在社会中被广为接受,并一直流传了下来。

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道数(为什么我们习惯用画)(3)

当然,画“正”字的方式能够流传到今天,主要还是因为“正”字的每一笔都是直的,既便于记录,一目了然,不好作假,又很符合中华文化中公平正义的含义。方便好用,又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这样的计数方式,确实让人爱不释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