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1)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2)

传说:

桥的名字是因为有24位美人曾在这里吹箫,江南风光让人陶醉,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来这里相聚,并且还有歌姬在此地吟唱。

一个月明之夜,萧笛悠扬,让杜牧有颇多感触,所以便有了这首诗流传千古,“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3)

现如今的扬州二十四桥,靠近瘦西湖西门,是一座单孔拱桥,栏杆是用汉白玉雕砌而成的,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就连台级也是24层,都和它的名字相对应。

二十四桥巧妙的将熙春台、玲珑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连在一起。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4)

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它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的转折处。

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

“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

郁达夫曾评论说: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相传当年扬州盐商曾在这里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被称为“春台祝寿”。

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

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与朱红色的门窗、柱子相映成趣。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5)

而望春楼和“小李将军画本”两座建筑,隔湖与玲珑花界相望。

跨过二十四桥往东,

西楼是“小李将军画本”,

东楼是望春楼。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6)

细究,方知“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之子李昭道,为不曾带兵却有着将军封号的画家,开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

所谓“金碧山水画”,就是在山石轮廓处勾以金粉线,因而称之。

将此地取名“小李将军画本”,说是其景色与小李将军的山水画画意相近。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7)

楼西面,郑板桥题匾“小李将军画本”。

两侧篆书抱柱联:

“万井楼台疑绣画;千家山郭静朝晖。”

分别集自唐诗人张九龄和杜甫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笛意义(二十四桥明月夜)(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