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的象形字(3.字源识字巴)

1.巴和它的本义都是蛇,为什么有不同的读音?

2.阜和邑的背景图案有什么相同?

3.色和蛇的读音差异怎么产生的?

县的象形字(3.字源识字巴)(1)

巴(拟音)巴是独体文,应用笔画释义。是由“口”、“丨”、“乚”组合而成。“口”指是蛇嘴,张口之形;“丨”指示张嘴伸出的舌头;“乚”指示蛇身的形状和爬行状态;笔画总体会意为蛇张嘴吐舌爬行扑食的动态画面。读音来自尾巴拍击石头的“吧吧”声音,南方山区多蛇,读音来自南音,如巴山(蛇多)蜀水;北方的蛇多在土窝或土屋内,造“它”字指蛇,尾巴摆动听到的是“嗒嗒”声。

巴的本义就是蛇。1.依据蛇张嘴扑食引申为盼望、期望,如巴望、巴不得早点放学;2.依据蛇吞食动物前,先缠绕勒死动物作参照可引申粘贴,附在别的物体上的东西,如饭巴锅了、锅巴;靠近、挨着,如前不巴村,后不巴店;3.词尾,读轻声,如尾巴、嘴巴、哑巴。古国名,在今重庆全境、四川东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湖南西北部一带。4.姓。

邑=阝

阝邑

邑(宜yì)从其甲骨文、金文、篆书来看,上面是囗(围),可以理解国或城的外围边界或城墙,下面是一个张口的蛇,隶变楷化证明了不是人的跪坐,而是巴蛇,巴的字义为蛇张口吐舌的画面(图1)。过去的城市是用来盛放人和物的,便于人们经商聚集的地方(赶集)。借用了蛇的特性,可以吞食储存食物的特性(图2),还有盘踞的特点,来刻画城市的功能可以储存人和物,逐渐外扩的特性。所以,邑为古代人们聚集的城市。借“宜”声表示城市聚集人和物要适宜,不可过度。就像现在的“大城市病”,人满为患,车多堵塞交通,就如蛇能吞超过其体量的食物,但是也不是无限的。邑作偏旁居右为“阝”和阜作偏旁居左“阝”,位置不同表象类似,都是凸起的土堆(看古城遗址图3)。竖“丨”表示纵向或垂直,指示凸起的城市建筑;折“”表示圆或弧,指示城市的布局基本都是圆弧或方形;弯钩“”城市不断向外扩张。“阝”居右组成的有都、邓、邦、邪、邮等。

邑的本义为人和物聚集区。引申为1.古代称侯国为邑,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3.国都,京城,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4.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5.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6.旧时县的别称,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7.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县的象形字(3.字源识字巴)(2)

阝=阜

阜(负fù)的甲骨文像山崖边的石磴形,表示土山地势升降等意义。楷化后笔画释义为:撇点“”是丿的缩形,撇“丿”表示向内或向下,这里指示风吹和水的冲刷土山在慢慢降低的特征;“”是由两个“口”和一竖“丨”相连,双口表示土山的圆形或弧形,竖“丨”指示山的起伏是垂直纵向的;下面的“十”表示土山分布广大。借“负”声表示大山负托小山,山靠山的重叠之形。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中,竖“ 丨 ”表示向上起伏;“”是横折“乛”、弯勾“”的合体笔画,折“乛”表示园或弧,这里指山的跌宕起伏的弧形状态;弯勾“”指山走势呈相对凸起的高低不同的状态。

本义为土山,如:阜陵(丘陵);阜陆(高地);阜丘(土山);阜垤(小土丘);土阜(土山)。引申为1.泛指山,如:阜颠(山顶);阜积(堆积如山);2.丰富;富有,如:阜财(财富殷盛);阜康(富庶安康);阜货(财货盛多)3.高,如高阜、如山如阜;4.盛,多,大,如物阜民丰、民殷财阜、物阜民宁、物殷俗阜(指物产丰盛,风俗淳厚。)、民康物阜(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殷民阜利、民安物阜、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物阜民安、物阜民康、物阜民熙

县的象形字(3.字源识字巴)(3)

色(蛇音变sè 蛇哎切shǎi)的甲骨文和金文,没有一个统一的字形,虽各种解释说法不一,但都有其道理。也就是说古文字在统一前,表示色的本义也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古文字的基础上去探究其本义,要依据隶变楷化后的楷体笔画找到其最终楷体“色”的本义。色是由表示动物头形的“⺈”和巴组成的字。“⺈”中的撇“丿”表示向下、向内、阴柔等,这里指示蛇头向内吞食;折“乛”表示圆或弧,“⺈”表示向内吞食的圆形蛇头;巴指示蛇或蛇尾;色的字形指示从蛇头到蛇尾。由于蛇的颜色多种多样,并且都为警戒色,人见到蛇都有特殊的警觉感,看到蛇脸色会有恐惧状。了解蛇的习性的就会明白色与性有关(原因是蛇不会做窝,总是抢占其它动物的巢穴)。色(sè)的读音是蛇(shé)的音变而来;色(shǎi)的读音也是见到蛇或被蛇咬发出的蛇(shé)和哎(āi)的切音(shé āi )。色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绝、艳、艴等。

色的本义是指从蛇头到蛇尾。[sè] 1.脸色,如面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2.颜色,如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古色古香;3.姿色、容颜、美色,如绝色佳人、声色、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4.色欲、好色,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5.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如色身(佛家语),色即是空(佛家语);6.外表,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7.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8.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9.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如: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10.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如: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11.风景、景观,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12.质量,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13.天色,如月色;14.生气、变脸,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15.惊惧,如: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色 [shǎi]1.颜色,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2.色子(即骰子,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读音来源于《中华字通》和《汉字解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