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有多强大(西楚霸王项羽眼里的关中究竟在哪)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这是记载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里的一句话。这是项羽身边人劝说项羽:关中具备阻山带河、四面关塞、土地肥沃的地利优势,是称霸的基石。对关中的战略优势有如此见地的人,在史记里却未明确姓啥名谁,但可以肯定,绝不是楚国人。

关中四塞,具体是哪四塞。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晋末宋初徐广的话,认同四塞是指关中四座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因此,关中就有“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之说。

西楚霸王项羽有多强大(西楚霸王项羽眼里的关中究竟在哪)(1)

两千多年来,关中的畛域,即有纸制记载的两关之间,更有口头相传的四塞之内。针对关中的四关之中的口头说法,流传较广有两类。这两类说法,都一致以散关、武关、萧关为关中的西、南、北三面的界线,只是东面是以函谷关为界,还是以潼关为界存有争议。

第一类,以函谷关为东界。

函谷关,有新、旧之分。旧函谷关,又称秦函谷关,战国时期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北坡头乡(1993年11月撤销,设立函谷关镇)王垛村。函谷关得名,是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匣子)。函,象形字,本义是“装箭的袋子”,引申义为“信函”、“信封”、“匣子”等。函谷的意思: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函谷关东面濒临是深险如函的绝涧,西面据守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南面连接是险峻峭壁的崤山(秦岭东段的支脉),北面紧邻是顺流湍急的黄河。《后汉书·卷八十·文苑传》:关函守峣,山东道穷。(出自杜笃《论都赋》)因此,旧函谷关是掐住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函谷古道东段咽喉,自古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说。新函谷关,也称汉函谷关,汉武帝元鼎三年 (前114年)冬东移三百里外至今河南新安县东一里的城关镇东关村(社区)。新函谷关,不仅有四面环山(东有八徒山、西有奎楼山、南有青龙山、北有凤凰山),还有两边绕河(南横洛水、北属黄河)。因而,新函谷关是钳住东达河洛,逐鹿中原的函谷古道北段关隘,素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西楚霸王项羽有多强大(西楚霸王项羽眼里的关中究竟在哪)(2)

第二类,以潼关为东界。

潼关,有汉、隋、唐之分。汉潼关,东汉建安年间(196年-220年)设在今潼关县港口镇(2002年1月,与秦东镇合并为秦东镇)杨家庄附近。潼关得名,因临近潼(又名潼谷水,黄河支流)。《水经注·河水四》: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唐朝李吉甫纂修《元和郡县图志·卷2·华州华阴县》: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潼关南靠有禁沟深谷之险的秦岭,北依有渭洛汇合之要的黄河,西偎有险峻陡峭之屏的华山,东连有谷深崖绝之障的崤函。为此,汉潼关是占据西出关中,东入中原的函谷古道西端起点,向来有“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之誉。隋潼关,隋大业七年(611 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潼关南北夹峙;唐潼关,唐天授二年(691年)移关城至今秦东镇黄、渭河交汇处南岸。隋、唐潼关周边情况就不在本文中详细叙述。

总而言之,口头相传中的关中地界,东面不管以函谷关,还是以潼关为限,总之西、南、北三面分别是以散关、武关、萧关为界线。故四关之中,关中的范围是一片宽度不一的平面。

西楚霸王项羽有多强大(西楚霸王项羽眼里的关中究竟在哪)(3)

注:秦函谷关、汉函谷关、潼关的位置图

西楚霸王项羽有多强大(西楚霸王项羽眼里的关中究竟在哪)(4)

注:汉潼关、隋潼关、唐潼关的位置图

西楚霸王项羽有多强大(西楚霸王项羽眼里的关中究竟在哪)(5)

注:萧关、散关、武关及潼关、函谷关的位置图

笔者按:界线,不同地域分界的边线。秦汉时期,关中因得天独厚的环境、人文条件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明确关中的区位优势,是探寻东汉三国一系列人物轨迹及事件本质的关键。正所谓:此所千里,天府之国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