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三十四则(论语求真子曰)

3.20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2),哀而不伤。”

论语十三十四则(论语求真子曰)(1)

【注释】

(1)杨伯峻:《关睢》,《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睢》,《乐》亦有《关睢》,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淫者,《关睢》、《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

(2)杨伯峻: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论语十三十四则(论语求真子曰)(2)

【译文】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关睢》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钱穆先生试译:先生说:“关睢那一章诗,有欢乐,但不流于放荡。有悲哀,但不陷于伤损。”

陈晓芬译文: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情。”

论语十三十四则(论语求真子曰)(3)

【求知】

《关雎》这首诗歌内容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情歌,寄托一位男子对于心仪女孩相思之情。相思相恋是快乐幸福的事,可是说是“乐而不淫”。相思算是一种哀吗?相思一定是一种苦,要不人们总是说相思之苦呢。单相思一定是种苦,而相情相悦的相思就不是苦,而是一种极幸福的感觉。

诗文中讲男子因思念女孩而“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但后面又讲到琴瑟相友,钟鼓相友,这不单相思而是两情相悦的爱情诗歌。“哀而不伤”的说法总感觉似有不妥。

论语十三十四则(论语求真子曰)(4)

而钱穆先生认为:此章孔子举关睢之诗以指点人心哀乐之正,读者当就关睢本诗实例,善为体会。又贵能就己心哀乐,深切体之。常人每误认哀乐为相反之两事,故喜有乐,惧有哀。孔子乃平举合言之,如成一事。此中尤具深义,学者更当体玩。孔子言仁常兼言知,言礼常兼言乐,言诗又常兼言礼,两端并举,使人容易体悟到一种新境界。亦可谓理智与情感合一,道德与艺术合一,人生与文学合一。此章哀乐并举,亦可使人体悟到一种性情之正,有超乎哀与乐之上者。凡《论语》中所开示之人生境界,学者能逐一细玩,又能会通合一以返验诸我心,庶乎所学日进,有欲罢不能之感。

或解此章专指乐声言,不就诗辞言。然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则诗之言与词,仍其本。专指乐声,使人无所寻索,今不取。学者当互参。

论语十三十四则(论语求真子曰)(5)

【参考文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钱 穆 《论语新解》

陈晓芬 《论语译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