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

作者:依依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1)

(一)《红楼梦》梦境诡异,险象丛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一朝入“红楼”,终身梦不醒;有梦不醒在“红楼”,不醒入梦境迷离。

《红楼梦》梦境诡异,险象丛生,若能破解,那或许可称得上梦里看花……

是的,是花。

金陵十二钗,是朵朵娇艳美丽,摇曳多姿的花儿。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2)

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落英缤纷,斑斑红雨,似娇弱别致的桃花。

薛宝钗,犹那雪白山茶花,朵朵,冰骨玉肌;瓣瓣,羊脂美玉。心机人缘皆比。

贾元春,国色天香,如牡丹般不妥协不媚俗的高贵品质和清醒头脑。

贾探春,一株带刺红玫瑰,香甜雅洁。移植他乡,绽放异彩。

贾迎春,犹柔弱的迎春花,温柔和顺,甘心摆布,不知反抗,直至花谢花落。

……

秦可卿,袅娜纤巧,温柔和平,神秘朦胧,来去匆匆,如“月下美人”昙花。

其实,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生动自然活灵活现,而“金陵十二钗”个个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堪称“经典”人物。秦可卿是排在“金陵十二钗”最后,却是最先离世的。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3)

(二)秦可卿的死是小说构成重要部分

小说作者除感慨身世忏悔情孽两点外,书中主要的人物就是十二钗了。这些内容都为表现以贾府为代表的家族没落、社会没落这一主题。那么,秦可卿的死,应该是整部小说之关节。从秦可卿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死去,人物描述并不多,但这一艺术形象却特别地值得推敲、琢磨。前后九章内容,但由秦可卿直接或者间接引发的故事涉及颇多,许多人物的性格都在此得以体现,王熙凤性格在此也得以凸现。例如:捉弄贾瑞、协理宁国府和弄权铁槛寺等重要内容。只不过作者写的朦胧而虚幻,使得读者自觉不自觉地掉进作者精心设置的陷阱,且在如梦似幻,幻影憧憧中乐此不疲。

《红楼梦》第五回写道:“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这可以说是秦可卿的第一次正面出场。对于秦可卿,贾母的评价是:“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听到贾府最高权威者贾母的评价,我们隐隐感受到秦可卿在贾府的人缘与地位非同一般。接下来,作者就势对秦可卿卧室进行一番颇有深意的精雕细刻。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4)

(贾蓉)

生前的秦可卿,作者大多是侧面烘托,反复皴染。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作者第八回直接交待秦可卿出身:其父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通过叙述,我们大体知道:秦可卿是营缮郎秦业从养堂抱来的一个孤儿;她又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还是警幻仙姑的妹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也。一系列描写,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出身似贫寒,但鲜艳妩媚、袅娜风流而生活又极其的奢华高贵的女人。所有这些,都为秦可卿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给许多读者乃至众多红学家留下诸多待解的谜团。

我们还是搁置秦可卿的神秘出身,先随着秦可卿进入王熙凤的神秘梦境。

《红楼梦》写作随处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其结构安排更是自然精巧不着痕迹。每一个故事情节的设置,必有其发生发展的自然性、必然性及合理性。例:香菱入园,必得打发那薛呆兄远走方可。故有了后文薛呆子离家避羞,香菱得以进入大观园。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5)

(秦可卿与贾珍)

那么,秦可卿的托梦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巧缘。那就是黛玉之父林如海病重,贾琏陪着林妹妹回了扬州——“话说凤姐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秦可卿就是在这时候,趁隙入梦的。

现在,我们一齐来看看《红楼梦》中第七集秦可卿如何托梦与王熙凤的。看原文——

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

秦可卿不愧是贾母眼中重孙媳中最得意之人,其见识的确高于一般闺阁中人。秦可卿梦中情感真挚,是想挽救贾府?还是报答贾母及众人之恩?秦可卿一番托语,从另一方面看也无意间让读者看到了贾府这座大厦倾覆的最终结局。试看梦中秦可卿的几句俗语(说是“俗语”,其实一点不俗)。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6)

(三)观可卿托梦,揆度其抱负见识并不在凤姐之下

1、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周易·丰》中有“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其“昃,是太阳偏西;盈,说的就是月亮圆了;食,就是亏。”亦即:“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红楼梦》开篇曾借冷子兴之口:“如今这荣国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第十八回省亲贾府奢糜到极致。这无不表明贾府已走到顶峰。

2、登高必跌重。这句话其实与第一句意思相近。梦中秦可卿曾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贾府登峰造极。但高处不胜寒,高处未必稳,“登高必跌重”,物极必反。

3、树倒猢狲散。秦可卿的话震耳发聩。无论是怀抱贾府的“猢狲”,还是依附于朝中权贵的“猢狲”,一旦树倒便四处逃散。

4、盛筵必散。再盛大筵席,总有一散。即再美好的事物,终有消散。第二十六回红玉就曾说过:“……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第七十二回司棋因同表哥在园内幽会,被鸳鸯无意间撞见,她回去后吓病了,鸳鸯去看她。书中写着:“……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再过三二年,咱们都要离这里的。”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7)

且不说小红和司棋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就连林黛玉都曾对这个家族未来表示担忧。红楼梦第六十二《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道:“……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检,必致后手不接。’”足见贾族命运岌岌可危。

5、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按刘心武先生的说法:万物生长的春天已过,所有的繁花都会凋谢,各人顾自各人吧;另一种解释是三春是指元春、探春、迎春,即元迎探春之后,贾府必败,其余诸芳只能各奔前程,一场盛筵终必散。

这些,无不在暗示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府,将“盛筵必散、物极必反”。

最值得一提的,秦氏所给建议中的“趁今日富贵,将祖莹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并将家塾亦设于此”。其见识远见真的非常人可比。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8)

虽是梦境,但贾府现实的确如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可见一斑:秦可卿,一个贾府小辈,棺材竟用“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无处买去”樯木。停灵四十九日,单请禅僧道士就三百余人。送殡队伍“压地银山般”, 达官贵人、王侯命妇的路祭竟排了半条街。再看元妃的省亲: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耗费近五万银两。连贾妃看了都“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确确实实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无论是借“假语村言”敷衍,还是奴仆小人谶语,都预示贾府最终结局。这“筵席”,散场是必然的。

总之,恍惚间的托梦,即透露了贾府最终结局,也表明了秦可卿的心迹。秦可卿临死前想为贾府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或缘于报答贾母及一家子对其的信赖(贾母眼中的秦可卿是“乃众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抑或是以此来减少自己内心罪恶感。总的来说,秦氏找到“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想让其为贾府子孙考虑,做好退步抽身打算,但梦中王熙凤,想的是“如何永保无虞”(其实,世人无不如此,只有见了棺材才掉泪)。看来,秦可卿想以托梦来惊醒梦中之人实是不易。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9)

总之,红楼第一梦,为整部小说定好了基调。当然,这一梦也为小小营缮郎女儿披了层神秘面纱。但说到底还是“真做假时假亦真,无为有时有还无。”

秦可卿生时神秘,去时朦胧,如梦似幻,随风而去。触摸掠过的阵阵轻风,远望飘过的片片云雾,倏地,一粒晶莹的泪滴,闪闪发光,酸酸楚楚,悄然落下……

人,终将会有梦醒时分。

诗云: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

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红楼梦梦境分析(红楼梦梦境繁多且诡异)(10)

【作者简介】依依,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

后宫佳丽三千,唐高宗为何偏偏宠爱父亲的妃子武则天?

秦可卿,潘金莲?

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百家号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