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后首个重磅主场外交(二十大后首个重磅主场外交)

应中共中央、国家主席邀请,越共中央阮富仲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共二十大后,外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来访,也是中方自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班子产生后的首场主场外交活动,吸引世界目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二十大后首个重磅主场外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十大后首个重磅主场外交(二十大后首个重磅主场外交)

二十大后首个重磅主场外交

应中共中央、国家主席邀请,越共中央阮富仲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共二十大后,外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来访,也是中方自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班子产生后的首场主场外交活动,吸引世界目光。

领航定向

阮富仲现年78岁,自2011年起连任三届越共,此前曾八次访华,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1月。那是阮富仲在越共十二大再次当选后的首次外访,将中国作为目的地,无疑凸显出越方对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重视。

与当时的情形相仿,此次访华将是阮富仲第三次担任越共后的首次出访,也正值中共二十大胜利闭幕、再次当选中共中央的重要时刻。

“我期待早日同您再次见面,就重大战略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进一步增进双方政治互信,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阮富仲23日发来的贺电中这样说。他还提到,谨代表越共中央并以个人名义,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贺中共二十大取得圆满成功。

有越南媒体注意到,阮富仲当时用“同志”一词称呼。

就在两天后的25日,中方宣布,阮富仲将于本周日应邀访华。他将成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都认为,无论从中越交往的传统还是特色看,这样的访问安排并不让人意外。

传统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党交流不断深化,一直都有党代会后互致贺电、高层互访的惯例。特色上,密切的党际关系已成为中越关系发展的鲜明特点。

“越方这次来访相当于一种回访。”许利平说,2017年中共十九大后,首次外访的目的地就是越南。这一安排传递三点信息。

其一,凸显中越关系之于两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二,展示中越之间“好同志”“兄弟般”的特殊情谊;其三,表明党际交流一直在中越关系发展中起到领航、定向的作用。当中越关系出现一些分歧时,党际交流承担着稳定器的作用,能对两国关系作出重要的规划和指导。正是通过党际交流,中越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有助于化解双方分歧,更进一步促进两国友好合作的大方向。

刘卿认为,可从三方面观察越共的这次来访。

首先,双方都对两党、两国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中越山水相连,历史经历相似,道路和政治制度相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利益相通,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其次,两党有望加强执政和治理经验的交流互鉴。目前,两国都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临各种新的问题,都坚定不移坚持共产党领导。访问期间,越共领导人将有机会更深入了解中共新时期的国家发展规划,双方可就一系列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展开交流。

再者,近年来,两位往来密切,建立了牢固互信和深厚友谊。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为中越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提质升级

就阮富仲而言,这次访问也是他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外访。不过,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中越两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始终顺畅、经贸往来热度不减。

政治上,2020年至今,与阮富仲曾四次通话。中越高层一直以通话、视频会谈、信函等方式保持密切接触。在越共十三大召开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双方领导人通过各种形式互致祝贺。

经贸上,中国连续18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越南自2016年一直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中越双边贸易总额达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9.7%。越南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双边贸易额超过13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

舆论认为,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将是阮富仲此访两大重点议题。

“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已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毫无疑问,阮富仲的来访一定会丰富这一关系的内涵。”许利平说。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双方会在一些重要议题上加强战略沟通和协调,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此外,经贸合作堪称中越关系的一大亮点。两国在疫情压力下取得两位数的增长,反映出双边贸易的显著韧性。此次访问将对双方经贸等各领域合作的提质升级注入更多新鲜动力和活力。

得益于两国发展的互补性,近年来,中越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越南大米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越来越火;中企承建的河内轻轨二号线完成运营演练;两国银行和网络公司之间积极探讨新的支付技术链接。有评论称,眼下,两国都处在现代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双方正酝酿和探讨更多的合作计划。有越南官员期待,能在吸引中方投资和扩大对华出口方面取得进展。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越关系的重要基础”。刘卿说,眼下,珠三角和湄公河三角之间的产业链联系密切,两国在中国—东盟自贸框架下贸易额不断增长,今年还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的第一年。越方此访有望推动两国经贸关系以及经济需求的更深入对接。

落地生根

围绕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将进行的元首外交,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有评论称,阮富仲的访问将向世界发出重要信号,尽管受到域外势力的煽动,尽管围绕南海问题仍有分歧,但中越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团结和密切关系,足以让两国搁置争端,携手合作。

不可否认,过去一段时间,所谓的“大国竞争”搅得地区局势暗流涌动。不过,越南等广大东盟国家并没有因此“失重”。越南高层多次表示,发展中越关系是越南党和国家的头等优先方向、越方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这也呼应了去年9月王毅访越时的表态,任何人都不能破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站在中共二十大成功召开的节点,两位分析人士指出,回望过去10年,不难发现,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全球性挑战的突出,中国推出一系列外交主张和实践,正获得地区国家越来越多的认可。这也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国向外界展示的坚持合作、重情尚义的大国担当。

“最近10年,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理念,比如亲诚惠容、正确的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正在周边地区落地生根。”许利平指出,这些理念刚提出时,各方仍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通过10年发展,中国和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越来越成为利益相互融合的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疫情时期,双方守望相助,切实践行中国提出的亲诚惠容理念。正因如此,东盟国家日益感受到中方这些理念的前瞻性和务实性,自然而然接受了这些理念。

如今,尽管仍有一些域外势力兴风作浪,但越南等东盟国家仍把对华友好作为战略选择。

“中国主张地区开放性合作,反对集团政治与阵营对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中国与东盟坦诚合作、互利共赢、命运与共。”刘卿指出,尽管仍存在海上争议,但中国与东盟国家已达成一种共识:要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基础上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共同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

许利平认为,站在地区合作的角度,阮富仲此访别具意义。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此访将为中国和东盟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构建更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开一个好头。通过此访,中越会提升政治互信,中国和东盟也会进一步拓展整体互信和合作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继阮富仲访华后,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谢里夫将于11月1日起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东盟国家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三场重要多边会议,全球治理将迎来“亚洲时刻”。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安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