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哪种面料更凉快(古人用来抵挡酷暑的面料)
夏日已至,酷暑来临。
古人穿衣保守、捂头捂脚,他们用什么面料来抵挡夏日之暑?
那就是「夏布」。
夏布二字,因为沾了“非遗”二字,近年来曝光度在增加。但是市场云龙混杂,浑水摸鱼的大有人在,有很多五花八门的面料都叫起“夏布”的名字来,让人很难分别。
要说清楚夏布的来龙去脉,可能要花一点时间。所以我先把结论拿出来:
在当代,夏布就是指以苎麻为原材料,采用绩麻成线的方式织造的面料。
这里面有两个核心观点:
1、苎麻为原材料
2、采用了绩麻的工艺
也许在古时,夏用之布包涵的内容会比较多,除了苎,还有葛等其他织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当葛等织物逐渐消失时,夏布的内容越来越窄了,逐渐变成对材料和工艺的特指。到了当代,夏布已经不再是一个泛指的名称,也不再强调其“适宜夏用”的功能,而是专指以苎麻为原材料的手工织物,不论这个织物粗细厚薄、是否宜夏。
那么夏布为什么是苎麻制成,什么又是绩麻的工艺呢?
(一)苎麻
夏布夏布,其本初之意,应指夏用之布,用意专注于季节适用性,非特指某一织物。就像春布(韩国目前将经丝纬苎的织物称为“春布”)、冬布(清代《南越笔记》中即有以“冬布”易蕉布之记载)的意思一样。
现在我们把所有面料都泛称为布,你可以说棉布、麻布、绸布、化纤布……
但是在古时,并不是所有的面料都叫布。“布”专指朴素的平民织物,用以和华丽的丝织品进行对比。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对不同的阶层使用的面料是有严格规定的,平民只允许穿着“布”的衣服,因此“布衣”成为平民的别称。
约成书于汉末的《小尔雅·广服》曰:“麻、纻、葛曰布;布,通名也。”
其中的“麻”指大麻布、“纻”指苎麻布、“葛”指葛布。
麻、纻、葛都属于韧皮纤维,我将所有的韧皮纤维都归类为“麻”。
也许你会有疑问:为什么全是麻,没有棉?同样是麻,现代常见的亚麻为什么不在其列?
敲黑板:
棉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宋末元初才大量传入中国。
亚麻原产地是地中海地区,近代日本殖民东三省后才在中国大规模种植。
棉和亚麻被PASS掉,那我们现在来分别说说这麻、纻、葛,看看谁最宜夏用。
葛布分絺[chī]、綌[xì]、绉[zhòu]三种。《说文解字·糸部》:“絺,细葛也。”“綌,粗葛也。”“绉,絺之细者也。”葛织物的吸湿、散湿性良好,清凉离汗,一般用来作夏衣。《诗·邶风·绿衣》:“絺兮綌兮,凄其以风。”郑氏笺云:“絺綌所以当暑。”《汉书》卷六四《王襃传》:“故服絺綌之凉者,不苦盛暑之郁燠。”
看来葛布是很宜夏用的,那葛布是夏布吗?我觉得古时是。
但葛多产于山地,生长缓慢,茎皮出麻率低;加之其纤维较短,保暖性能差,故葛布后来逐渐被苎麻布、大麻布所取代,数量减少。到了唐代,大致仅在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山区继续生产。元代棉布逐渐普及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后,麻织品受到巨大的冲击,葛布更是悄无声息。在当代中国,生产性的葛布已经消失。
所以说,虽然葛布清凉离汗,适宜夏用,但因其过早消失,已经不在当代夏布考虑的范围了。
现在就只剩麻和苎了。
这是两种目前都存世的织物,而且麻和苎两种纤维非常相似,视觉上可能专业人士也容易混淆。
目前所发现的先秦至汉代的出土实物中,苎麻在南方较多,大麻在南方、北方皆见。精细度上,苎麻织物大多较高,甚至有超过二十升的;大麻织物则相对偏低,十升以下的很多,少有超过十五升的。从色泽看,苎麻织物似较洁净,大麻织物则偏暗。
在中国北方,气候相对干燥寒冷,不宜苎麻生长,而人们又穿衣较多,因而特别倚重大麻。
所以大麻布和苎麻布的对比之后我们会发现,苎麻面料更细腻、轻薄,主要适用于南方;而大麻布则更粗厚、柔软,更适用于北方。
也就是说,大麻布的保暖性更突出,而苎麻布的抑暑性更突出。
关于苎布清凉的特性,宋《岭外代答》卷六有记载:邕州左右江溪峒地产苎麻,洁白细薄而长,土人择其尤细长者为綀子,暑衣之轻凉离汗者也。
宋戴复古亦有《白苎歌》云:雪为纬,玉为经。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
因此,从纤维的特性、面料的细腻度、出土和当代实物的记载来看,大麻布柔软、厚实,更适合秋冬季节使用,而夏天属于轻薄、通透、快干的苎布。
(二)最传统的做线工艺:绩麻
什么是绩?
简单的说,绩就是破麻成缕,接短为长。“绩”字的词源,就是指治麻这个工艺。
把苎麻浸泡在清水中,使其柔韧,再用手破开……绩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纤维的工艺,数千年来都未曾改变。
这肯定是效率很低的一个工序,并且如今都无法用机器来替代这个工作。但我们还是有办法来提高效率、利用苎麻的。受到棉花做线的启发,人们把苎麻进行脱胶成纯纤维,再用纺棉一样的工艺来做苎麻线。
(整捆整捆刮青后的苎麻原材料,准备送往麻纺厂进行脱胶)
脱胶、漂白后的纯苎麻纤维,这就是最纯的纤维了,不包含任何其他物质,一团团絮状,就像棉花一样。
把这样的麻纤维和棉花一样纺成线,就可以大幅提高苎麻的利用效率,这就是我们的麻纺工业。
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所以苎麻又称"中国草",这90%以上的苎麻,估计有95%以上是以麻纺的形式加工的。
那么麻纺的线,和手工绩麻的线,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线坨,分别是机纺苎麻纱和手工苎麻纱。
机纺苎麻纱,理论上一根线不需要接头可以无限长。而且线纱粗细、强度都非常均匀,很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织造。同时纺纱是用纯纤维缠绕成线,所以机纺线必然是一个圆柱形。
此图为苎麻机纱细节,线纱粗细较均匀,可以看到一条线由两股拧成。
将两股线纱揭开再细分,就全部呈现絮状纯纤维。
但手工纱呢?通过上面的视频我们看到了,它全靠一根一根的接起来。因此必然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接头,也就是绩头。而且它是劈麻成缕,基本上线纱的形状是扁平而非圆柱形(绩麻后加捻成圆形是特例,而且国内目前几乎没有这种做法,目前不在此讨论)。这也是夏布在民间普遍被称为“扁纱”的原因。
手工纱理论上也还是可以继续破开,但是散开处不会呈现机纺纱那样的絮状,同时手工纱有很多接头。一个线团里,也无法保证每一段线纱都粗细完全一模一样。
这也就说明,手工线纱粗细、强度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再加上不断重复的绩头,几乎不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工业机器来将它织成布,只有在传统的手工织机上,由人工耐心的调整、适应,才能织造出布料来。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半手工布、全手工布、机纱布:
这是全手工布放大后的面料细节。我们看到它的经纬线上,都存在绩头。也就是说,这个面料经纬线都用的是手工线纱。所以我们叫它全手工布。
而这个细节图,我们看到它的经纬均匀,不存在绩头。也就是说,这个面料经纬线都用的是机纺纱。所以我们叫它机纱布。
那半手工布,就很容易猜到,其线纱只有一半用的是手工纱,另一半用的是机纺纱。实际操作中,因为对线纱要求不一样,基本上都是经线用机纺纱,纬线用手工纱。所以它的机理主要会体现在纬线上。
△△△△△△△△△
所以我想,夏布既然是一个传统的、非遗的织物,它必须要和历史有一些联系,不是吗?那这个联系应该是什么呢?
我觉得就是这个做线的工艺:绩。
一块苎麻面料上,如果丝毫没有“绩”的工艺,那它就断开了和历史的连接,不能被称为夏布。
而且因为使用了“绩”的工艺,其实就不太具备用机器纺织的基础,只能在手工织机上来织造。
而那些全机纱布,我觉得使用手工织造的意义不大,完全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然实际上,市面上的苎麻布料,也主要都是这些机纺机织的。有些人为了要手工布的感觉、又要降低成本,也会织造一些全机纱的手工布。
而半双工布,就是一个折衷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提高面料的柔软度。
因为纺出来的线纱,毕竟将纤维已经完全打碎,在相同的精度下,要比绩出来的线纱更柔软舒适一些。
但是绩的线可以做到210条,所以我认为,纺是对绩的学习和追赶,纺的线目前最多好像是48号麻纱,大概相当于手工绩麻140条的精细程度。
绩追求的是手工的极限,极细的夏布面料,轻薄如丝、柔软如云,是目前机纺难以达到的高度。
所以,夏布是什么?什么是夏布?
夏布就是以苎麻为原材料,采用绩麻成线的方式,织造出来的面料。
本文整理分享自东家匠人:闲云夏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