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

本文为作者授权骨科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来源:《现代骨科运动医学》

主编:陈世益,冯华

本节作者:米琨,张华

MRI检查是评估半月板损伤最灵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远高于麦氏征等临床体征,不但可以明确损伤的位置和形态,还可以了解膝关节其他组织损伤的情况。

01、半月板纵形撕裂

半月板的撕裂口垂直于半月板表面,一般多见于半月板后角以及体部的红-红区、红-白区,长的纵形撕裂常发展为桶柄状撕裂。MRI的冠状位、矢状位上可见到与半月板长轴方向平行并与胫骨平台垂直的Ⅲ级信号(图1)。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的纵形撕裂易与腘肌腱裂孔混淆,须注意鉴别。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1)

图1 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MRI表现示意图

A. 矢状位出现垂直的Ⅲ级信号,类矩形中断;B. 矢状位出现垂直的Ⅲ级信号,“蝴蝶结”中断;C. 冠状位出现垂直的Ⅲ级信号,三角形中断

02、半月板斜形撕裂

指半月板内侧游离缘斜形走向体部的全层撕裂,长的斜形撕裂可形成瓣状撕裂,以半月板后角、体部多见。MRI的冠状位、矢状位上可见到Ⅲ级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成一定角度(图2)。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2)

图2 半月板斜形撕裂的MRI表现示意图

A. 小的斜形撕裂矢状位类矩形正常;B. 矢状位出现Ⅲ级信号,不垂直于胫骨平台,“蝴蝶结”中断;C. 冠状位出现Ⅲ级信号,有一个小三角

03、半月板水平撕裂

又称为层裂、鱼嘴样撕裂,是指半月板横行位的撕裂,累及半月板游离缘至滑膜面,使半月板分成上、下两层,以内侧半月板后角、腘肌腱区及盘状半月板多见,常无外伤史。MRI表现为水平线样高信号与胫骨平台平行,累及半月板的游离缘(图3)。盘状半月板MRI检查一般都出现水平撕裂,越肥厚越容易出现。半月板囊肿常合并有水平撕裂,因此临床医生不要满足于半月板囊肿的诊断,应该认真阅片,看是否有半月板水平撕裂。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3)

图3 半月板水平撕裂的MRI表现示意图

A. 矢状位类矩形内部出现长条形高信号;B. 冠状位出现水平线样Ⅲ级信号,累及半月板游离缘

04、半月板放射状撕裂

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犹如车轮一样,撕裂同时垂直于半月板的长轴和胫骨平台,好发于内侧半月板后角、半月板腘肌腱区等处。MRI除了显示高信号的方向与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垂直外,因损伤程度、位置和扫描方位而不同,会出现半月板截断、缩短、消失等征象(图4)。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4)

图4 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MRI表现示意图

A. 矢状位出现Ⅲ级信号,类矩形中断(截断征);B1. 如果撕裂未达边缘,冠状位三角形部分缺失(半月板缩短);B2. 如果撕裂达边缘,冠状位三角形消失(幽灵征)

05、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桶柄状撕裂后半月板一分为二,未移位的外侧片为桶,被推移或翻转至髁间窝的内侧部分相当于柄,一般内侧多于外侧,常合并ACL损伤。

MRI上的表现有以下特征:(1)碎块内移征,冠状位或矢状位上髁间窝内可见条状或团块状低信号半月板碎块影。(2)外周残半月板征,冠状位上外围的半月板(母体)明显变小,其内信号可异常或无异常。(3)双PCL征,矢状位上PCL的前下方出现与之平行的低信号条状阴影,实际上是撕裂的内侧半月板向髁间窝内移至PCL的前下方所致。(4)空领结征,矢状位上正常半月板用4~5mm层厚扫描,可见到至少2个层面的半月板呈“领结样”。半月板桶柄状撕裂后,有一部分移位至髁间窝,仅有小部分残留,因此很少能见到完整的“领结”形态。(5)半月板翻转征,矢状位上在半月板前角后方又出现边界清晰的半月板结构,后角变短或消失,也称为双前角征或双峰征。(6)双ACL征,矢状位上ACL的前方或后方出现低信号条状阴影(图5)。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5)

图5 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影像

A. 冠状位内侧半月板母体变小(红色箭头),髁间窝出现异常的半月板节段(黄色箭头);B. 矢状位出现双PCL征,上方为PCL信号(红色箭头),下方为半月板信号(黄色箭头)

06、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

常是ACL损伤的合并伤。MRI上的表现有以下特征(图6):(1)冠状位,可见到外侧半月板后角靠近止点处有垂直线性缺损,也称为截断征或裂隙征;(2)矢状位,可见到外侧半月板后角缺失,也称为幽灵征或者空半月板征;(3)轴位,可见到在外侧半月板后根处高信号,也称为横向线性缺损,分离移位者更加明显,这对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往往被忽视。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6)

图6 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MRI影像

A. 矢状位外侧半月板后角缺失(幽灵征);B. 冠状位外侧半月板后角靠近止点处出现截断征;C. 轴位外侧半月板后根处有横向线性缺损

07、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

一般都是膝关节退行性变导致膝内翻引起,中老年女性多见。MRI上的表现有以下特征:(1)组织变性,半月板后角退行性变严重、范围广,邻近软骨可有损伤。(2)横向线性缺损,轴位上可见到内侧半月板后根处有一裂隙不连续。(3)垂直线性缺损,冠状位上可看到一裂隙出现在PCL和半月板之间,通常为高信号线状影。(4)半月板缺失,矢状位上半月板后角信号在PCL前方突然消失或被高信号填充(图7)。(5)体部外突,冠状位上内侧半月板向关节外移位>1mm为阳性,根部损伤患者半月板外移常>3mm,也称为半月板挤压征。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7)

图7 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MRI影像

A. 冠状位见内侧半月板外突;B. 冠状位内侧半月板后根垂直线性缺损;C. 矢状位内侧半月板后角缺失

08、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因为比正常半月板大、厚、宽,所以MRI上的典型特征是矢状位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层面显示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即所谓的“蝴蝶结”),冠状位显示为一个长条形或“哑铃状”的信号(图8)。但要保证MRI检查时是釆用标准的5mm层厚扫描,否则结果就不可信。盘状半月板严重撕裂者往往不会出现矢状位上3个及以上的“蝴蝶结”和冠状位上的长条形或“哑铃状”信号,必须加以鉴别。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8)

图8 盘状半月板MRI表现示意图

矢状位扫描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的“蝴蝶结”

以上内容来源于《现代骨科运动医学》

慢性半月板损伤的mr表现(收藏常见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9)

主编:陈世益,冯华

ISBN:978-7-309-14936-4/R.18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获国家出版基金、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获第16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