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峰书法欣赏(读高俊峰书法作品有感)
读高俊峰书法作品有感
商子雍
与书法家高俊峰相识,是在一次文化活动中。蒙他惠赠书法作品集,粗粗看过,印象不错,又听说师从邱宗康老师,则倍感亲切。因为,邱星、邱宗康父女,不但和我同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而且在道德、学问两个层面,早就被我视为楷模;邱宗康老师的学生,无疑不会是凡俗之辈。这几天,稍有闲暇,细细阅读高俊峰书法作品,多有感触,遂信笔写出如下一席话。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字中,大概唯有由横、竖、撇、捺、点这样一些“零件”所构成的象形方块汉字,在具有记录语言的功能以外,其本身也还可以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也因此,中国的书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
尽管汉字的特殊构成方式,使得用软笔书写汉字可以成为复杂而生动的艺术创造(不像西方拼音文字的硬笔书写,即使也冠以艺术之谓,也简单了许多、平淡了许多),但书法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显然和封建时代的开科取士制度有关。既然“一笔好字”是“金榜题名”的重要条件之一,那对当时几乎所有的读书人来说,认真习字的动力首先无疑是功利的。在一个可以说是囊括了所有读书人的软笔书写群体中,凭借着天赋和爱好的支撑,能够从功利追求层面提升到艺术追求层面的,仅仅是极少数人,但正是这极少数人,创造了中国书法的辉煌。二王、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米芾、黄庭坚、苏东坡……他们的成就,恐怕是很难被后人超越了——我在书房读帖,我在碑林读碑,常常会如此慨叹!
然而,面对软笔已经不是大众书写工具、甚至硬笔书写也正在被键盘书写替代这么一种现状,软笔书写的群体只会越来越小,这势必使得即就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也远远赶不上古人的水平。显然,中国书法的最辉煌时期早已走进历史,并且一步一步地离我们远去。对中国的传统诗歌,鲁迅先生1934年12月20日在致杨霁云的信中,曾说过如下一通很有意思的话:“来信于我的诗,奖誉太过。其实我于旧诗素无研究,胡说八道而已。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亦殊可笑。”我觉得,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好像亦可作如是观。
当然,企图改变中国书法颓势者一直大有人在,而他们的努力又体现着“继承传统,弘扬国粹”的良好愿望,所以很容易在社会上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果真能成为现实,使得中国书法重现唐、宋时的辉煌吗?我看难!
原因倒也简单:作为书写工具,在方便与快捷这两点上,软笔根本无法和硬笔以及键盘相匹敌。以现代社会的节奏之快、压力之大、竞争之激烈,那些担负着文案工作的白领,又有谁能够(或曰敢于)四平八稳地用软笔来料理每日都要面对的大量文字呢?用软笔写字的人大大减少了,中国书法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出类拔萃书法人才的出现,当然不容乐观,改一句成语来描述此种情状,此之谓“水落船低”是也。
不过,我也并不认为,中国书法将会毫无长进、甚或走向消亡。作为一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中国书法肯定会千秋万代地流传下去,只是它不再是所有读书人都掌握的一种技能,而成为少数人热心研习的一门艺术;换言之,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这些有志者的肩上。也正是由于此,我对那些一丝不苟地从读帖、临帖、读碑、临碑做起,认真体味古人的书法之妙,然后博采众长、融汇古今,来丰富、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的书法家,尤其是对像邱宗康老师这样既勤于书法实践、又精研书法理论的书界翘楚,一直都是深怀仰慕、崇敬之心,高俊峰在邱宗康老师门下学艺,当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无需置疑的是,天赋、勤奋、再加上名师指点,高俊峰的书法,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他送我一幅斗方,“鹤寿”二字,就写得沉稳且灵动,特别又以红色的三只瑞鹤瓦当纹装饰,整个作品呈现出一派祥瑞之气,让人欣喜;但同样毋庸讳言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书法领域里,高俊峰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至于提升的路径,我在阅读邱宗康老师本人以及介绍她的文字作品时,曾摘录下一些自己心目中的金句,稍加梳理,在这里与高俊峰分享。
邱宗康老师曾言道:“华夏文明从文字开始,金文是中华文字的基础和瑰宝。”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要晚于语言、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最早的中国文字大篆,其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功能,随着岁月流逝,可以说已经丧失殆尽,然而,它的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依然存在,它的历史功勋尤其不可忘记,学写大篆的人,必须对这种被邱宗康老师称作“基础、瑰宝”的书法艺术,长存敬畏之心!
邱宗康老师还说过这么一句貌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深刻的话:“我只希望自己能够和古人靠近一点。”反复体味这句话,对前人书法成就发自内心的尊重之情、仰慕之情,跃然纸上矣!前面我曾说到:重现唐、宋时的辉煌,我看难!但认真汲取前人遗产中的有益成分,则不可或缺,靠近古人的终极目的,即邱宗康老师之所云:“我们要把古人的东西拿过来,经过思想的磨合和笔底的锤炼,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种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汉语表述中有两个貌似十分接近、实则内涵天差地别的词汇,一曰匠气,一曰匠心。在书法实践中,如何去匠气而存匠心?我曾认真拜读邱宗康老师惠赠之大著《大篆艺术散论》,深感她在文化研究上着力甚多、造诣颇深。书法当然需要在技术层面下功夫,但如果缺乏通过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拥有匠心,技术再熟练,也只能算是匠人一枚,与大匠无缘矣!
邱宗康老师在《碧禅小语》开宗明义便告白:为了书画艺术,自己“树目标,定计划,弃玩乐,轻家业,潜心其中,每有小得,欣然忘寝。”
以上几段话,其实已经揭示了成功(不仅仅是在书法领域里)的真谛所在!
还有邱宗康老师的一篇陈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字,感人至深,其中有言:“九六年秋,身体特别不好,早上醒了居然下不了床,想着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很是悲观。决定要出本作品集,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便带着初稿去北京找(欧阳中石)先生。先生鼓励我好好做学问,要出大部头的论著。并且说:‘有追求的人没有那么容易就走的!‘”
“有追求的人没有那么容易就走的!”诚哉斯言!我觉得,还算年轻,亟需在书法创造上更进一步的高俊峰,应该以此为座右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