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树先生的人物分析(树先生分析韩杰的蜕变)
我们在《HELLO 树先生》里看到了当下中国的真实一面,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有血有肉的一面让我们印象深刻。——2002年戛纳电影节评委 Jan Schütte
韩杰风格独特,巧妙的呈现了当下社会的复杂生活状态,对小人物的描写细致独特,前途不可估量。" ——导演王小帅
如果仔细翻看上述评价,会发现其中很多词语和对于贾樟柯《小武》的评价如出一辙。小人物、现实中国、社会底层写照的镜子。这些评价如何出现在《小武》身上,便如何呈现在《HELLO 树先生》身上。即便是网络媒体,提到《HELLO 树先生》必须要提到的人不是导演韩杰,而是监制贾樟柯。似乎《HELLO 树先生》从方方面面来说,都更像是一部贾樟柯的电影。
这样的说法,实际上韩杰本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反感。反倒是在许多公开电影节上,他都表现出对于恩师贾樟柯的感谢。作为贾樟柯多年的副导,或许对于他本人来说,是否被人打上"小贾樟柯"的标签并不重要。《hello 树先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片,但是好片的本身也是一种另类的束缚。韩杰在此之后,手中拿出的作品就显得差强人意。
《hello 树先生》王宝强剧照图
有人认为韩杰和《HELLO 树先生》的成功,背后的贾樟柯,才是电影爆红的关键所在。的确《HELLO 树先生》贾式风格非常明显,不仅聚焦的对象是其常见的小人物视角,其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情节也是浓厚的贾樟柯写意表现手法。
当韩杰再次向市场投放电影的时候,商业性质满满的作品,让所有人对于这位新生代导演颇为诟病。"小贾樟柯"的名衔,成为韩杰个人标签无法甩掉的一点。但"成也贾樟柯,败也贾樟柯的说法",过于武断;韩杰之所以会走下神坛,和《HELLO 树先生》的关系更大。
1、 文艺化的叙事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无法拯救的票房《HELLO 树先生》是一部十足的好片,在当时的娱乐风向上也确实有一席之地。作为多家公司合力打造的作品,又有贾樟柯亲自操刀监制,从一开始《HELLO 树先生》在电影圈的关注就让人乍舌。王宝强经典的抽烟镜头,时至今日也是非常流行的一个"名场面"。但是好片叫好不叫作的问题,再一次出现在《HEELO 树先生》的身上。
《HELLO 树先生》王宝强上树图
抛去浮华的表现,这部片子贾式风格之下,更多表意仍旧是韩杰个人导演阐述的魅力。《赖小子》的设计理念,在《HELLO 树先生》当中仍旧有浓厚的影子。贾樟柯被人所诟病的一处,在于汾阳大叔对于剧本的掌控力上。表象意义实际上已经高于故事本身,这对于有艺术审美的观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玩味元素。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过高的门槛。
《hello 树先生》并没有呈现这个问题,讲故事的时候韩杰很客观的角度,尽可能地为观众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叙事逻辑线。虽然表意的手法,依旧是习惯性的文学化叙事手法但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显然韩松高出贾樟柯一筹。贾樟柯的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类似,只是会用点缀性的魔幻现实主义,为自己的影片拔高作为寓意象征点。
《HELLO 树先生》中哑巴和树先生牵手图
韩杰却将其视为重要的叙事线索,荒诞和最朴素的村庄结合式,韩式电影的韵味由然而出。《HELLO 树先生》过分的文学化手法,哑巴美人、死去的家人、荒诞的婚礼这一切都在魔幻现实主义的解构下,并不会让你觉得过分突兀。反倒是产生联想幻觉。对于这个悲哀的树先生,产生出不由自主对最底层人的怜悯。但魔幻现实主义能够让你感受韩杰的导演功力,却无法让更多人所理解。票房遇冷的现象,便是韩杰市场失败最好的铁证。
2、 用最淳朴的行为解构最痛彻的哲理,现实寓意电影的诞生《HELLO 树先生》绝对不是一部适合在影院观赏的电影,作为监制的贾樟柯也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他曾经在发布会上评价《HELLO 树先生》"少见"。如果贾樟柯是把社会和时代的现状,赋予在一个小人物身上体现大时代群众痛楚。《HELLO 树先生》本质便是一部狂妄之作,用"疯癫"的表象,演绎出当代寓言故事。
树先生的荒诞婚礼
树先生的举止行为,在格格不入之间,又让你感受到一种由然的真实感。在社会上一位粗鄙的"伪君子",实际上在边缘角村落、城市的小社会中最常见的存在。"社会共性",成为韩杰捕捉的关键所在。当他放置于真实故事存在的人物,再用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时,观众心中的"群众记忆"被彻底唤醒。
《HELLO 树先生》同样讲底层,也同样将边缘村落中会出现的粗鄙行为,带入到高雅的电影艺术殿堂之上。当现实披上艺术的外衣,只要用良好的点缀,便能够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死去的父亲和哥哥,一个是严肃刻板的父权形象,一个是树先生最为敬仰的幽默兄长。兄长寓意着一个向上的树先生,阳光开朗都是他最为向往的目标。但是兄长最后死于父亲之手,树先生回想一切之后彻底走向崩溃。
树先生的电焊工作
为何崩溃?因为父权本身的探讨面,不仅仅只是一个父亲。你会发现剧中的男性角色,都在试图压迫树先生。村长小舅子要他下跪、酒肉朋友当着他的面无视"给个面子"的请求、即便是小孩也能够无端的嘲讽树先生。"父权"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和社会存在的权力本身息息相关。前半段的"树先生悲惨世界",实际上正是为了给树先生的荒诞事件立下铺垫。
因为树先生本身,早已经在压迫之下产生出幻想,最后决定自我毁灭沉浸在虚拟的世界。《HELLO 树先生》多年之后再次火热,实际上因为树先生的本质便是一面镜子,他映照出来当代社会下人们最不愿看到的自我。韩杰并没有打算用最尖锐的语言表现一切,试图用苦大仇深的语言来说教、训斥产生问题一切的本源,而是用"寓言电影"的形式结构现实的本身。
3、 魔幻、寓意、现实 无法再创造的可能性- 无法再创造捏合的创意,猎奇观感的一次性消费
说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韩杰随后的作品走向消除。实际上这和《HELLO 树先生》本身,已经耗费他巨大的精力有关系。魔幻解构现实的手法,需要一个好的"堂吉诃德",更需要一个完善的魔幻现实世界作为铺垫。树先生这样的"堂吉诃德",才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并且将魔幻、寓意、现实三个要素兼备,需要太多的前提条件,再次复制的可能性很低。
树先生落寞的背影
但是要知道电影不同于文学,创造人物角色的同时,需要一个优秀的演员进行诠释。王宝强的演技巅峰造极,但是绝无可能第二次呈现出相似的场景。偏远农村的设定,再次演绎一个"父权"压迫的微观社会,将会带给人们非常严重的审美疲劳。况且《hello 树先生》这样的类似题材,对于中国来说不多不少只有一个刚刚好。
- "小贾樟柯"的标签,现实主义狩猎的瓶颈
韩杰为什么会转头拍摄商业片,而不是坚持在文艺、现实主义题材继续前行。这和贾樟柯本身也有一定的渊源,《HELLO 树先生》挣脱贾樟柯的束缚,但是再想继续寻找新的韩杰式现实主义风格,留给他创新的道路并不多。魔幻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一定会让人觉得新鲜;两次会让人觉得导演过分沉重,这是一条无法可持续创造的道路。
韩杰和恩师贾樟柯、演员王宝强
如果继续延续现实主义风格,师从多年贾樟柯务必会展现出许多类似的痕迹。这些痕迹的出现,会让电影市场产生"贾樟柯复制品"的疑虑。以现实主义题材拍摄的导演,大多有自己的创作温床,贾樟柯有山西小城、王小帅有知青时代.....要想重走前人独立电影、导演电影的风格,韩杰缺少自己的创作源泉作为基点。
结语:魔幻现实主义给予蜕变,却让韩杰陷入两难无法再复制,魔幻现实主义的玩法不太适合过多的结构。虽然中国农村一直被视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天堂,但它本身并不适合做太多的解构演绎。过多的禁忌元素,注定聚焦于农村的电影和当代现实要求脱节。并且作为独立电影人,韩杰和郝杰碰上同样的问题。在脱离荒诞、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之后,面向市场性的商业电影,都很难表现出从前的高度。
文艺电影长期被市场要求商业性、通俗性,这和他们本身所追求的品质格格不入。
当文艺电影人走上商业电影的道路,习惯做淡茶的匠人并不能做出高质量的快餐消费品;面对清心寡欲的作品,市场也并不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电影消费模式。韩杰的困境和瓶颈,在放弃《HELLO 树先生》之后,便已经提早注定结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