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至四十五回考点(红楼梦阅读提要)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回目解释:①“魇(yǎn)魔法”,被魔法魇住。“魇”,梦中惊叫,或觉得被什么东西压住而不能动弹。 ②“叔嫂”,指宝玉和凤姐。③蒙蔽:(被)遮蔽。 ④“双真”,指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真,真人,旧时所谓仙人。
重点情节:①贾环烫伤宝玉。 ②赵姨娘、马道婆陷害叔嫂。 ③凤姐打趣黛玉。 ④宝玉中邪后,众人的态度。
经典语言:1、“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下流种子”指谁?)
2、“如今就是个样儿,我们娘儿们跟的上这屋里那一个儿!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我只不伏这个主儿。”
(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这个主儿”指谁?)
3、“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象个避猫鼠儿?”(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你”指谁?)
4、“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
(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你”指谁?)
5、“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
(这段话是谁说的?)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蜜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回目解释:①“蜂腰桥”,谐音“逢妖桥”,贾芸、小红相遇之处。 ②“设言传蜜事”, 指贾芸让坠儿还手帕给小红,借以传情。“设言”,用言语寄寓心意。③“潇湘馆”,谐音“消香馆”,黛玉在大观园的住处。 ④“春困发幽情”,指黛玉为情所困,自语“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春困”,春日精神倦怠慵懒的样子。“幽情”,深情。
重点情节:①贾芸、小红“设言传蜜事”。 ②黛玉“春困发幽情”。 ③“潇湘馆”之景物特点。
④黛玉夜访吃闭门羹。
经典语言:1、“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这段话是谁说的?)
2、“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这段话是说谁的?③“混账书”指什么书?)
3、“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这段话是说谁的?)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回目解释:①“杨妃”,杨贵妃,这里指薛宝钗。 ②“埋香冢”,葬花的地方。“冢”,坟墓。
③“飞燕”,赵飞燕,这里指林黛玉。
重点情节:①宝钗扑蝶。 ②宝钗“金蝉脱壳”。 ③黛玉葬花。 ④《葬花吟》解读。
经典语言:1、“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这段话是谁说的?)
2、“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高枝儿”比喻什么?)
3、“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人之外,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好孩子”指谁?)
4、“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奶奶”指谁?)
5、“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了来。”
(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文中的“你”指谁?)
6、“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
(①这段话是谁说的?②这段话说的是谁?③文中的“这话”指什么话?)
7、“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像了!”(①这段话是谁说的? ②文中的“老爷太太”和“别人”分别指谁?)
附:第二十二回至第二十四回经典语言解说
- 第二十二回
1、这是王熙凤对贾母说的话。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让凤姐给宝钗过生日。凤姐打趣贾母,说贾母有很多钱,却不肯拿出来,摆明是要“勒掯”(敲诈、勒索)她;还说老祖宗偏心,心里只有宝玉,将来百年后把“梯己”(私人的积蓄)都留给了宝玉。“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顶”,顶灵,在灵前持幡引路。“上五台山”比喻死后登临佛教圣地。凤姐这番话表面上是抱怨贾母,实际上是讨好恭维。说贾母很有钱,说贾母有个孝顺的孙子,说贾母百年后能成仙成佛。所以贾母听了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戏称凤姐是“猴儿”。
2、这是黛玉对宝玉说的话。贾母喜宝钗“稳重和平”,“蠲资二十两”让凤姐置办酒戏,为宝钗过生日。宝玉约黛玉去看戏:“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黛玉冷笑着说了上面这番话。“跐着人借光儿”,言外之意是跟着别人(宝钗)沾光。黛玉为什么不高兴?原因大概有三方面:一是认为贾母偏爱宝钗,二是看不惯宝玉兴高采烈的样子,三是忌恨宝钗,忌恨“金玉良缘”的流言。
3、这是黛玉对宝玉说的话。宝钗念《寄生草》,宝玉听了喜不自禁,手舞足蹈,又称赞宝钗无书不知。宝玉对宝钗的赞美,让黛玉醋意顿生。她借用《山门》和《妆疯》两出戏名,来讽刺宝玉“拍膝画圈”的样子,表达不满之情。《山门》又叫《醉打山门》,写鲁智深打死郑屠后,在五台山出家避难,因不守佛门戒规,醉酒大闹寺院,被他师父赶走的故事。《妆疯》写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因不肯挂帅而假装疯病的故事。
4、这是宝玉对湘云说的话。凤姐说唱戏的小旦像一个人,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黛玉。但是凤姐不说破,宝钗“不肯说”,宝玉“不敢说”,只有湘云脱口而出:“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使眼色”制止湘云,让她别说。湘云误会了宝玉的意思,以为是给她脸色看,生气要回家。这番话就是宝玉对湘云的解释,表现出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黛玉“多心”,湘云心直口快,宝玉和事佬。
5、这是湘云说的话。“他”指黛玉。宝玉出于关心,怕湘云说话直来直去,得罪了“多心”的黛玉,便“使眼色”制止湘云。不料湘云误会了宝玉的意思,认为宝玉处处都在维护着黛玉,自嘲自己是“奴才丫头”,挖苦黛玉是“小姐主子”,以此表达对宝玉的不满。
6、这是宝玉说的话。湘云的误会,让宝玉急了,他赶紧赌咒发誓,表示自己没有“外心”。宝玉和湘云从小青梅竹马,认识的时间比黛玉还早,他了解湘云直率的性格,也了解黛玉“多心”的性格。他不希望在两个妹妹(“林妹妹”和“云妹妹”)之间有一方受到伤害,更不希望看到“两败俱伤”的局面,所以才会发下“千古未闻之誓”,表达自己的“恳切尽情”(脂砚斋语)。
7、这是湘云说的话。面对宝玉的“恶誓”,湘云不为所动。她讽刺宝玉的话是“散话”(闲谈的话)、“歪话”(不合情理的话)、“没要紧”(不重要)的话,都是哄人的“花言巧语”。她挖苦宝玉早已被“小性儿、行动爱恼”的黛玉“辖治”和管束,她甚至要“啐”宝玉,就是要把口水吐到宝玉的脸上,以此表达对宝玉处处迁就、顺从黛玉的不屑。
8、这是黛玉说的话,“他”指湘云。湘云口无遮拦的一句话,彻底惹恼了黛玉。她把对湘云的不满都发在无辜的宝玉身上:故意曲解宝玉“使眼色”的用意,故意说自己是“贫民的丫头”,故意说湘云和她玩就是自轻自贱,故意说这一切都与宝玉无关。黛玉这样说,显然是无理取闹,凭她的智商,她不可能不知道宝玉维护她的意图。她质问宝玉,其中不乏撒娇、撒泼的成分,她就是要从恋人宝玉这里,找回来在湘云那里的失分。
9、这是宝玉说的话。黛玉与湘云闹矛盾,宝玉居中调和。二人非但不领情,反而把气都撒在宝玉身上,宝玉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宝玉很郁闷,袭人劝他“随和”一点,这样“大家彼此有趣”,宝玉听后说了这番话。“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出自戏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的《寄生草》,意即看破红尘,什么都不必牵挂。反映了宝玉夹在黛玉、湘云中间而无力化解她们矛盾纠纷的悲观心情,也成为后来宝玉出家、遁入空门的引子。
10、这是贾政的心理活动。元宵节大家制灯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谜底依次为“爆竹”、“算盘”、“风筝”和“海灯”,暗示了她们各自的人生结局。贾政认为这些谜底都是“不祥之物”:爆竹“一响而散”,算盘“动乱如麻”,风筝“飘飘浮荡”,海灯“清净孤独”,所以心情很是郁闷。
- 第二十三回
1、这是贾母说的话,“好宝贝”指宝玉,“他”指宝玉的父亲贾政。这番话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溺爱,也为后文宝玉挨打埋下伏笔。贾母对宝玉一味溺爱,从衣食起居到上学读书,事事都顺着宝玉,放纵宝玉,已经到了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的地步。不仅如此,贾母还经常干涉贾政和王夫人对宝玉的管教,甚至当着宝玉的面贬损他父母的形象。
2、这是宝玉说的话,“你”指黛玉。黛玉选择潇湘馆,宝玉说“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宝、黛二人不约而同的选择,说明他们之间心意相通、志趣相投,已经到了高度契合、无需言说的境界。
怡红院原题“怡红快绿”,院里一边种着芭蕉,一边种着海棠,海棠又名“女儿棠”。这些“红香绿玉”般的芭蕉、海棠,象征着漂亮美丽、风姿绰约的女孩,所以宝玉是怡红院最适合的不二主人。
3、这是黛玉说的话。宝玉在沁芳桥边桃花树下读《会真记》(《西厢记》),身上书上落了许多桃花,他怕践踏了,就把花瓣抖在水里,随着流水而去。恰好黛玉过来,“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让黛玉把地上落花扫起来撂在水里,黛玉听后说了这番话。“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暗示着只有大观园才是干净的、纯洁的;“花冢”指掩埋落花的土堆。
其实,宝玉的水葬也好,黛玉的土葬也罢,都说明他们都很爱惜落花,体现出他们灵魂中拥有着一份高贵的情怀。他们祭奠的不仅仅是逝去的落花,而且是逝去的青春年华和美好生命。
4、这是宝玉说的话。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宝玉情不自禁,借用《西厢记》中的“淫词艳曲”(黛玉语),大胆表达对黛玉的爱慕之情。黛玉就像崔莺莺一样,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自己就是张生,因为相思而“多愁多病”。宝玉如此直截露骨的表白,让黛玉“不觉带腮连耳通红”。
5、这是宝玉说的话。宝玉的“胡说”“混话”(黛玉语)惹恼了黛玉,只见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扬言要去告诉舅舅去。宝玉赶紧求饶,这是宝玉求饶的话。“癞头鼋”,鳖鱼,一种爬行动物。“大忘八”,大乌龟,传说中能驮碑。“一品夫人”,是诰命夫人中级别最高的封号。宝玉发誓自己没有“欺负”黛玉,一方面把自己贬得极低,另一方面又把黛玉抬得极高,就连黛玉也被逗得破涕而笑。
6、这是黛玉说的话。她借用《西厢记》的台词回击宝玉,嘲笑宝玉外强中干、色厉胆薄。“苗而不秀”,语出《论语》,意谓庄稼虽生长,却不秀穗开花。比喻虚有其表。“银样鑞枪头”,看上去是银白色的,实际上是用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共读《西厢》,不仅表现了宝黛二人有过目不忘的读书本领,而且也直接激活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朦胧爱情的意识。
- 第二十四回
1、这是袭人说的话。宝玉像“扭股糖”(用麦芽糖制成的一种食物)似的粘在鸳鸯身上撒娇,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袭人很是生气,威胁宝玉“你再这么着,这个地方可就难住了”,言下之意就是要离开这里,离开宝玉。与第十九回“约法三章”前后呼应。
2、这是贾芸说的话。贾芸是贾府宗亲,属草字辈,比宝玉晚一辈。宝玉见他长得“斯文清秀”“十分面善”,就开玩笑说“倒像我的儿子”。贾琏嘲笑宝玉“好不害臊”,因为贾芸年龄长宝玉四五岁。贾芸说“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意即辈分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躺在摇车里的孩子,是爷爷辈的;拄着拐棍的老人,却是孙子辈的。“山高高不过太阳”,贾芸把自己比作“高山”,把宝玉比作“太阳”。这些“随机而应”(脂砚斋语)的俗语,表现出贾芸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的性格。
3、这是邢夫人骂贾琮的话。贾琮是贾赦庶出的次子,年龄与品行应该与贾环差不多,所以每次出场,多与贾环并列。“活猴儿”是说贾琮调皮、顽劣,就像一只活的猴子。“黑眉乌嘴”是说贾琮又黑又脏,脸上、身上都是泥土。邢夫人是贾琏、贾迎春、贾琮的继母,她对三个继子女都很冷漠,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和赵姨娘属于同一类型人物。
4、这是贾芸的心理独白。倪二,绰号醉金刚,与贾芸是街坊近邻,贾芸知道他的根底。倪二平时靠“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过日子,“打降”,就是靠拳头说话,用武力降服对方。对于这样一个“泼皮无赖”,贾芸的心里显然有几分忌惮。贾芸也知道倪二还“颇颇的有义侠之名”(“红楼四侠”之一),“颇颇”解释为:很是;但是要“因人而使”,意思是要看人的。倪二慷慨解囊,轻财尚义的做法,不仅出乎贾芸的意料,也让很多读者刮目相看。相比之下,贾芸舅舅的所作所为真的“不是人”(卜世仁)。
5、这是凤姐对贾芸说的话。贾芸想谋个差事养家糊口,先找的贾琏,事情毫无进展;后找的凤姐,顺利谋得在大观园管理花草的活儿。贾芸的成功在于他能抓住凤姐的心理说话行事,借钱买来冰片、麝香送给凤姐,投其所好却又不着痕迹,每一环节都拿捏得很有分寸。凤姐说贾芸“拣远路儿走”“早来不早完了”,表面上是责备贾芸,实际上在显摆自己,表现出她擅权虚荣、爱出风头的性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