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

出了家门就能上班,走在村里就像逛公园,家乡文化代代相传……对于不少宿迁市的农村居民来说,这是他们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

近日,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行动“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采访团队走进宿迁,体验在苏北乡村大地上的“诗和远方”,追寻这片有梦可追的广阔天地里留下美景留住人才的秘密。

文化振兴,让乡音活起来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2)

“哎——洪泽湖上好风哎啊光啊,咿呀呀嚯嘿,呀嚯嘿……”在洪泽湖西岸的泗洪县半城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张仁高拿着羊皮鼓边唱边敲,向我们展示了“洪泽湖渔鼓”这个源自古代渔民祭祀、祈求渔获丰硕的古老表演艺术。

张仁高的父亲发掘了渔鼓文化,1983年,张仁高参加工作后,从父亲手中接过文化传承的重任,此后他几乎每年都深入洪泽湖湖区走访民间艺人,系统整理渔鼓的表演形式,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新编排的舞蹈《渔鼓飘香》荣获宿迁市“五个一”工程奖,组织申报的洪泽湖渔鼓在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对于自己的成果,张仁高表现得很谦逊。他说,渔鼓这项古老的艺术,如果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民间非常可惜,作为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把它保护下去。他希望经过几代人不断的保护传承,使这个项目能够不断走向群众的生活。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3)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4)

作为远近闻名的“非遗之乡”,洪泽渔鼓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这些年来,张仁高等人不断发掘、整理半城镇渔家文化精髓,申报各级“非遗”项目17个。刻纸门花、半城鱼圆、酥肉……一大批文化遗产不仅得以保存,更进景区,进校园,进田间地头,在发展传承中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作为带头人,张仁高对此深有感触,他颇为自豪地说,半城的酥肉和鱼圆,大小饭店都在做,来半城走亲访友,都要尝一尝。仅镇上就有四五百人从事非遗美食这方面的工作。整个半城镇从事洪泽湖渔鼓表演的有四十多人,每年通过表演,每个家庭增收都有三四万块钱。

社区改造,让乡容美起来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5)

村庄移步换景,民居错落有致,优美的环境让人心生向往。走在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新型农村社区,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赞叹这座村庄的美丽。潺潺流水环绕着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村里的百年古树仍扎根原地,村庄肌理也完美保留,村庄旧貌换新颜,却依然保留着曾经的味道。

农村社区改造既要提升人居环境,还要唤醒美丽乡愁。唐圩村党总支书记王先兵谈到这里表示:“注重村庄肌理的保护,就是原来的房屋,定位在哪里,我们还是在哪里,还是坚持依水而建,村庄的形我们保留了。第二个我们注重保护古树古井,古井发掘出来我们保留了,古树也都保留下来。”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6)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7)

85岁的居民唐献柏大爷谈到现在的生活,就充满幸福感。他坐在自家小院里,高兴地为我们细数了这些年来,他感受到的村里的变化。环境整洁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家门口果树飘香。日子越过越好,唐大爷说自己的心态也变得年轻起来。他还盛情邀请我们去家里坐坐,尝尝自己门前果树的果子,看看老照片,感受当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8)

产业提升,让乡民富起来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9)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0)

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水面,眼前是繁花盛开的花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里就是曾经的小水洼“牛角淹”。如今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村已然成为了游客感受悠然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村是宿迁蔡集镇乡村文旅产业提升的一个显著成果。随着这座度假村的建成运营,越来越多人走进这里,或徜徉在花海间,或去“稻田书屋”体会阅读的乐趣,或者摸一摸小牛“妞妞”沾沾牛气,放松身心。游客在这里得到治愈,乡村居民则在这里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1)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2)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3)

农业科技创新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走进田洼智慧农业园的智能毛玻璃温室大棚,蔬果芬芳。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目前,田洼智慧农业园已建成核心区面积超万亩,其中智能化玻璃温室超4万平方米,经营主体26家,依托“5G 农业”技术,全面实施品种预测、种苗选育、产品溯源等数字化管理,成本仅为传统种植五分之一,综合效益达到了传统种植的50倍,而村企联建的运作模式,也让村集体年分红超300万元,30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

在农业园里管理西红柿、黄瓜的村民经娟说,家门口就能上班,她很满意。她表示,在这里比在家种地轻松。现在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了,在这里还能一年还能挣两三万,还能照常接送孩子,感觉不错。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4)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5)

蝴蝶兰大世界是王官集镇“美丽经济”的代表。这个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蝴蝶兰种植项目集品种研发、种苗繁育、栽培种植、展示展销为一体,企业、农户联营共赢,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村民就业650余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50万元。

小小蝴蝶兰在当地开出了“致富花”,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政策扶持,让乡贤留下来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6)

宿迁是电商大市,王官集镇在这个电商产业兴旺的大市里“突围”?这不得不说一说他们文创产业。说到王官集镇,就不得不锁不提到80后海归创业者、宿迁奇瓦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邬国园。2016年,英国留学归来的邬国园放弃了宿迁市区事业单位的工作,返回故乡王官集镇投资创业。主营装饰画的数字化开发、生产和电商销售。邬国园表示,宿迁市委市政府非常鼓励支持全市的电商创业,所以对创业人来说,提供正向的支持就少了很多障碍,这是他创业的核心点。

2020年起,邬国园的公司也开始尝试发展电商直播,如今在各电商平台拥有十几家店铺。

有奇瓦丽公司的成功先例,王官集镇采用“文化 创新”驱动,兴建电商产业园,围绕苏北最具特色的“文创小镇”发展定位,蹚出产业发展、农民富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现在,产业园已进驻20余家文创企业,年产值超过11亿元,带动周边2000余名居民就业,占全镇常住人口近十分之一。镇上还成立了文创综合服务中心,为各类企业提供电商、作品展示、物流等配套服务。王官集镇正在将乡村振兴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邬国园觉得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他说,曾经创业只是一个为了实现自我的小想法,而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就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定要把企业做好,让更多的身边人能到公司来就业。”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最诚挚的愿望。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7)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8)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1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和美乡村画卷。

说大地丰收的欢喜,听生活幸福的甜蜜。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融媒体行动

正在进行,敬请关注

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去另一个战场(他们为何选择留在这里)(20)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笑脸”报道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