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要注意什么(防中暑不光要防止天气了)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时应顺应天时,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就是大暑!养生从现在开始:

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防中暑要注意什么(防中暑不光要防止天气了)(1)

可以吃一些重要,如《神农本草经》将五加列为上品药 ,五加叶是有修复神经、抗疲劳等作用的,可以使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恢复正常状态,同时消除身体的疲劳感。酸枣仁从古时候就常被用来治疗失眠,对失眠、心悸、多梦等症状效果显著。茯苓具有健脾和胃、延缓衰老、宁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大枣、百合、红参都是调理气血的良药。气顺血和就能心安神定,自然可以睡的香甜。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应重在养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小睡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二是、选择一些药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食用。

防中暑要注意什么(防中暑不光要防止天气了)(2)

三是、静心养生。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我们称之为“情绪中暑”。此时宜心态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如果夜晚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喝一杯五加枣仁茯苓茶,用五加叶、酸枣仁各2g,茯苓、大枣、百合各1g,红参0.5g。煮茶饮即可,睡前一小时饮用,可安神助眠、提高免疫力,改善失眠多梦。

三伏养胃,健脾除湿

大暑季节正直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

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可以喝点清热消暑、健脾祛湿的茶饮。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每日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

防中暑要注意什么(防中暑不光要防止天气了)(3)

赤小豆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利尿,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淡竹叶能清心、利尿、祛烦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对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

如果找不到蒲公英,可以留言给我们,我们提供有机种植的干蒲公英。

槐米具有较强的凉血止血功效。绿茶不发酵,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马齿苋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之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