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

前言:我们读《三国志》知道曹操最后选择了曹丕作为继承人,曹丕也因此代汉自立,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的儿子当中不乏才能出众、文武兼备的人,所以对曹操而言,选择继承人却不是那么容易。曹操家族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在这么多儿子当中,除了长子曹昂前期战死外,对于王位有着竞争优势的还有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在这几个人当中选出个合适继承王位的世子,对曹操而言必须要深思熟悉。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1)

曹操父子与荀彧司马懿

前有嫡长子继承制,后有才能出众的竞争者,曹操是立嫡还是立贤,多么为难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曹操选择继承人的为难之处以及曹操又是如何化解这个难处的。

立嫡还是立贤,为难之处曹操有心想打破常规

嫡长子继承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嫡长继承制。这种制度一直深深影响着着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从周朝到两汉,也一直沿袭着这种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可以稳固人心和政权,为何曹操会在此事上多次犹豫不决呢?

前面说到曹丕、曹植、曹彰和曹冲,这四个都是曹操儿子中出类拔萃的。尤其是曹冲,曹丕字后来继位后曾对大臣下,“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三国志》记载曹冲年幼有成人的智慧,通过曹冲称象与智救库吏两件事显示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明仁爱,因此得到曹操的喜爱。曹操也数次向群臣夸耀,有让他继嗣之意。只可惜在公元207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就病死了。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曹丕的幸事。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2)

曹操与曹冲 曹操甚宠爱曹冲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见《三国志曹冲传》

纵观曹操的一生,是个非常不按常理出牌的英雄人物,比如在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曹操突破这一制度,三次发布求贤令,为求有才能的人辅助自己,“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招人才”,壮大了自己集团的力量,得以在乱世站稳脚跟,并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见三国志曹操传》

同样在选择继承人上面,曹操有心打破嫡长子继承制,希望在儿子当中选出一个能继承基业的人来,立贤成为曹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曹昂死后,理论上曹丕就是嫡长子了,但曹丕却一直举止谨慎,生怕会犯错惹怒曹操。嫡长子制度在曹操这里貌似行不通了。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3)

中郎将曹丕

嫡长子制度曹操也并非没有考虑,奈何儿子们如此优秀,曹操打下北方的基业,虽然有实力称帝,但终其一生,曹操始终未再进一步,曹操所要考虑的是选择怎样的一个继承人能这份基业传下去。

立嫡还是立贤,这是曹操的为难之处,下面接着说曹操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问志向曹彰无缘世子大位

曹彰是个比较出色的猛将,曹操曾经问曹彰等几人的志向,曹彰回答颇得曹操的中意,曹彰要想霍去病一样当个驰骋疆场、斩将建功的将军。曹彰也凭着征讨乌桓、降服鲜卑柯比能的战功封侯。曹操也非常喜爱曹彰的勇猛,称为“黄须儿”,但曹操深知曹彰并不适合当继承人,曹彰虽然尚武,但继承基业更需要有知人、用人的特点,很显然曹彰并没有这方面突出的经验。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4)

鄢陵侯曹彰

优秀如曹植与曹丕,曹操应当如何选择

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曾有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比不过曹植、武不能胜曹彰”这是大多数对曹丕的一种看法,曹植的文学水平确实很高,其实曹丕的文学成就也不差,要不然也不会与曹操、曹植合称“三曹”。

在当时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让儿子们都登上去作赋。曹植拿起笔来立刻就写成了,内容很可观,曹操十分惊奇。相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曹植,曹丕自叹不如。曹操认为曹植最能成就大业,于是曹操数次有立曹植为世子的想法。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5)

临淄侯曹植

但曹植性格散漫、好饮酒、无节制,耽误大事而不为曹操所喜,比如曹操策曾想让曹植去领兵去救援被关羽所困的曹仁,曹植却喝醉酒而不能动身,性格上的缺陷让曹操感觉曹植并不适合做君王,做个逍遥王爷还差不多。相反曹丕深知自己不如曹植受曹操喜爱,处处表现得低调、沉稳。曹植擅走只有天子才能走的司马门,不懂政治上的敏感,此举更让曹操对其失去宠爱。

曹操最终未能逃脱嫡长子继承制 曹丕得以继承世子大位

.曹丕不管怎么样说,既是嫡长子,又是个有才能的人,从后面曹丕继续倡导节俭、薄葬、禁止妇人、宦官参政、平定叛乱等也未尝不是一个开明的君主。

.废长立幼的弊端。曹操曾问贾诩立何人为世子,贾诩以刘表、袁绍为例,此二人皆爱幼立幼导致兄弟内讧,从而导致基业拱手让与他人。群臣的看法也是曹操所要顾忌到的,问计贾诩只是想要得到准确的答案。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6)

曹操以世子之选问计贾诩

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见《三国志贾诩传》

.世族的态度。曹丕拉拢了一大批的世族,比如陈群、司马懿、华歆、钟繇等名门望族,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曹操想要政权的稳定不得不依赖这些世家大族

曹操为什么要选曹丕(聊一聊曹操为何最终会选择曹丕为继承人)(7)

曹丕代汉自立称帝

结语:在立世子这件国家大事上,曹操想要打破常规,立贤不立嫡,但最终还是未能突破。经过多番犹豫,最终曹操还是选择了更加沉稳的曹丕,虽然《三国志》中记载曹丕用权术赢得了世子之位,但曹丕继位后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稳定了曹魏的政权。曹丕或许不是曹操最优秀的儿子,但如果气量再大点,重用曹氏宗亲兄弟,曹魏政权必定会走得更远些。正如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价若加之“若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曹丕未尝不是一个合格贤明的君主。

参考文献《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系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