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暴力有多强(网络劫持侵犯网民权利)

5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上网被“劫持”,问题出在哪儿》的重磅调查报道报道分析了“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难点对于近10亿中国网民来说,上网过程中遭遇流氓软件劫持的问题的确需要重视起来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搜索、浏览信息的速度,更涉及我们上网的权利保护,乃至我们的隐私保护、财产安全等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现在网络暴力有多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现在网络暴力有多强(网络劫持侵犯网民权利)

现在网络暴力有多强

5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上网被“劫持”,问题出在哪儿》的重磅调查报道。报道分析了“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难点。对于近10亿中国网民来说,上网过程中遭遇流氓软件劫持的问题的确需要重视起来。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搜索、浏览信息的速度,更涉及我们上网的权利保护,乃至我们的隐私保护、财产安全等问题。

对于普通中国网民来说,浏览器被劫持实属常见。在各大各类计算机论坛、百度知道、知乎等网站上,很多人都会问“浏览器主页被毒霸网址大全篡改无法修改怎么办?”“大家对于搜狗输入法劫持主页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浏览器主页被劫持为Hao123怎么办?”导致网民上网被劫持的途径存在多种,既有正版软件在你选择“同意”安装的条款时,夹带私货的行为,也有因某些第三方工具软件的捆绑安装所导致,还有恶意软件或电脑木马病毒所为。

此外,像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端也有类似现象。比如,有的手机装机自带一堆软件,用户觉得不需要,但也无法进行卸载。而这些APP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索要权限过大的问题,一个手电筒APP就可以掌握用户的通讯录,甚至是银行密码。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网络劫持的问题大有更为严重的趋势。

网络劫持现象愈演愈烈,与背后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劫持浏览器,用户对广告的点击构成了网站的收益。而另一种流氓行为,即持续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通过对用户上网的偏好、关注的话题、购买商品情况等相关信息的掌握,对用户进行“画像”,再投放相关广告,这样可以增加广告的点击率。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某网站的广告市场报价显示,“导航首页右侧电梯浮层”的价格为17.5万元/天,“浏览器新标签页默认开屏”的价格为70万元/天。有了巨大的利益诱惑,即便网络劫持会侵犯用户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计算机信息系统拥有权,但依然无法阻止它们作恶。

上网的安全隐患绝不仅仅是被迫点击广告那么简单,一些恶意软件或病毒更可能收集用户的银行账号、密码。一些用户因为点击了某些钓鱼网页,甚至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此外,如果用户被劫持到挂马网页,就会感染木马病毒,从而被黑客控制浏览器乃至电脑。这些用户的电脑可能会成为傀儡主机,被用来攻击其他电脑,最终变成全网性的安全问题。

很显然,网络劫持是一种违法行为,对该行为的惩治,不能简单依靠互联网企业的自律。2017年6月,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七条都从原则性的角度否定了“流量劫持”行为。2015年上海浦东法院所判决的全国首例“流量劫持”案,给日后的“网络劫持”案件提供了样本意义。在这起案例中,原告网民想要访问A网站,却被突然劫持到了B网站。最终,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以及退缴在案的违法所得并予以没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将该案发布为指导性案例。

目前,对个人信息权利保护极为重要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制订之中。这部法律将对打击“网络劫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会强化政府机构的监管权限,也赋予个人用户以法律权利,同时对企业的行为做出严格规范。当然,法律只有在应用过程中才能真正起作用,所以,个人诉讼能否获得大力支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法律的效力。

而在这部法律出台之前,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整治也非常重要。毕竟,在互联网的治理上,政府的经验和手段还需要不断积累。在个人信息的保护层面,个人、企业和政府缺一不可,三方以法治的方式实现最终目标,注定会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