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南京同仁堂(走近南京同仁堂)

熟悉南京的人都知道,六朝古都,雕栏玉砌,少不了琉璃瓦片。在明朝的时候,南京所建的古刹“大报恩寺”的琉璃瓦,皆出自窑岗村。那里周围还有一座“眼香庙”,因传说这里有一口井,井水能治好眼疾而得名,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有人在此祭拜祈福。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同仁堂与窑岗村结缘。

1955年,公私合营之后的南京同仁堂,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之下,得到了大发展,开启了发展新篇章。熟悉南京同仁堂的人,或是熟悉南京的人,都知道在窑岗村,有南京同仁堂的药厂,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有年头了。

有几个南京同仁堂(走近南京同仁堂)(1)

1926年,乐笃周购买了三山街中华路31号的房产,开始筹建南京同仁堂的店铺,到1929年正式开业,这是南京同仁堂在南京的第一处产业。之后,南京同仁堂在中华路附近也几经延展,又租用它地,进行养殖等,逐渐扩充产业。

南京同仁堂与窑岗村结缘,得从1965年说起,那一年经过上级政府批准,南京同仁堂开启了自己的迁址计划,最终选定了中华门外窑岗村(原称眼香庙)。

南京同仁堂搬迁的经过,一波三折。作为一家药厂,想要迁址,交通和环保是两个不得忽视的条件。交通便利,才能保障原材料进出;远离居民,才能不因部分污染的排出而影响居民生活。南京同仁堂的选址提出之后,南京市城建部门给出了4个选择,经过反复考虑,最后确定了中华门外眼香庙(现窑岗村)附近,临近药材公司仓库。

有几个南京同仁堂(走近南京同仁堂)(2)

虽然敲定了选择,但是最终定址还是有差距,这就不得不说另一段渊源了:当时的南京锅厂也已经申请了从市区迁出,地点也选在了眼香庙,南京同仁堂搬过去,两家就能成为邻居,可是迁址不是联姻,得考虑实际问题。面对已经敲定的地址,南京同仁堂又陷入了新的思考:关于环保。南京锅厂原征地点标高最低点28.1m,最高点31.2m。南京同仁堂新征地的标高最低点22.9m,最高点27.5m。锅厂的自然地势高于本厂,铸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灰尘、烟尘、氧化物等,就得对药品产生污染,这在“重品质”的南京同仁堂自然是不允许的。于是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虽然咫尺之地,南京同仁堂也要据理力争。

有几个南京同仁堂(走近南京同仁堂)(3)

很多人不解的是,都是政府批的地,政府难道没有专家测算吗?还要你一家药厂去说环保。其实不然,由于分管部门不同,两家新址选地都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核测算的,但是当药品生产和铸造行业相遇,急于开工建厂就会出现隐患。终于,在南京同仁堂的努力之下,1966年8月18日,由南京市卫生部门牵头,多方协调,两家原征用地互换,最终敲定新厂地址。

有几个南京同仁堂(走近南京同仁堂)(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