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伴我成长250字(写法治法治写法苑第7期)

法治伴我成长250字(写法治法治写法苑第7期)(1)

法治伴我成长250字(写法治法治写法苑第7期)(2)

书法《行路难·其一》

法治伴我成长250字(写法治法治写法苑第7期)(3)

肖学彬 / 书

(作者单位:宜宾市南溪区人民法院)

这个奖我不能领

作者:沈前祥

治安先进表彰会颁奖念到了儿子的名字,可老张左看右看,儿子却没来。奖状与奖金,只好由他给代领了。

“雷雷,我把你的奖状和奖金都给领回来了。”老张一进家门,便兴冲冲地叫着儿子。

“啥子?”本来这几天就很反常的儿子,此时显得更反常了。他的怪脾气又冒了出来:“我不去开会,就是怕领那个奖。可是你,爸爸,谁叫你去拿回来的……”他一挥手,竟把老张正要递给他的奖状和奖金都打落在地上了。

老张怔了。儿子过去曾因盗窃被公安抓过,因为他改造得好减了刑期被提前释放了。这次他抓住了一个偷一家公司仓库的贼,这奖,难道犯过罪的人做了好事就不能得吗?

老张认为不该是这样。他想开导他的儿子。“雷雷,谁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既然你……”“爸爸,你不知道……”儿子打断了老张的话,“这个奖,我不能要,不能要啊……”

这是因为什么呢?老张很纳闷。这天晚上,老张和儿子都没睡好觉。以往,老张一倒上床就呼呼入睡,今夜却在床上翻来覆去,他是在想儿子这几天又突然反常的事。

儿子在睡觉前都要背背英语单词,他从未成年犯管教所释放就发过誓要重新做人。今年他要参加高考了,可英语不过关。

老张想到儿子曾找自己商量过能否买一台便宜的英语单词录放机,可自己说家里经济不宽裕,没买。

难道今夜儿子是为这件事睡不着?老张左思右想,可儿子今夜根本没背英语单词,可见他不能入睡是与学习无关。可是,老张分明又听见儿子在床上辗转着,还不时在呸呸呸地骂着什么。

“雷雷,你在骂谁哦?”老张问。“骂我自己!”灯亮了,是儿子把灯打开的,“那天晚上我抓偷儿,事实上我也是去偷,只不过我去迟了一步。为高考,我想去偷我想的那个机子,我也不知怎么就抓住了那个偷儿,可谁又来抓我这个偷儿呢?我这种人还要得奖?爸爸,我、我有多不要脸……”

一晚上,父子俩都没入睡。天亮了,老张和儿子一起向派出所走去。此时,儿子脸上笼罩着的阴云不见了,是忏悔的泪水洗去的。他振作起精神,面前的路上,明晃晃的阳光铺满一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

追光者

作者:周文惠

光与热的汇聚

从来不是偶然

深自缄默,源于担当

所有的琢磨、推敲

一切的讨论、分析

只为坚持

这一阙热忱激荡

终能奏响

法治的高亢

荧光虽弱,不掩锋芒

请聆听法律人心中

守护正义的乐章

以守责、尽职为翼

每一次共振

都升往心中的方向

徽章在前,担当在胸

长风未歇,大幕将启

(作者单位:彭州市人民检察院)

高原警察的壤巴拉赞歌

作者:张东旭

今天接到派出所同事小媛的消息,她听说我之前在阿坝州藏区工作时曾是高原警营爱心团队的创始人,觉得题材很好,能否就此写点东西。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排斥的,后来我在悠悠的弦子乐中回忆起高原上的点点滴滴,回忆像开闸的洪水一般涌上心头。

壤巴拉高原上的警察和弦子一样,在动听之外总有那么几处耐人寻味和值得挖掘的地方:男儿们豪情奔放且不失善良,女儿家柔美体贴又不失铿锵。当雄鹰飞过头顶的时候,也曾缓缓为之翱翔,他们在阿妈的诵经声和日夜轮转的经筒中守护着一方土地的平安。

就像弦子能够演绎出优美、高亢、抒情的各式曲风一样,高原警察也有那似雄鹰云绕的很多面,值得发掘。

懂得分享,这是高原警察最淳朴的一种味道。除了物质上的分享,他们更愿意分享精神上的乐趣和收获。

懂得感恩,这是高原警察最根深的一种观念。从小在家人的熏陶下,他们懂得了感恩的真谛,因此助人为乐不只是职责所在,而是一种精神的一脉相承。

懂得享受。这样的享受不是指物质上的肤浅享乐,他们将高原上太阳赐予的温暖和拥抱作为最舒服的享受,这抹暖阳让警徽闪耀着荣光。

懂得付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高原警察来说是铭刻在心中的精神信仰,而付出过的努力也不求回报,只希望能得到认同和理解。

爱心所聚,举袖成云。2015年,我担任岗木达派出所所长,带领全所民(辅)警成立了岗木达派出所爱心小分队。爱心捐赠从五湖四海而来,派出所由此集齐了第一批爱心物资,并将这批物资捐赠给了一名来所办理户籍业务的藏族老阿妈。

老阿妈不会汉语,眼角噙着泪,激动的竖起大拇指,一直说着“卡卓、卡卓”,让每一名民(辅)警都感动不已。

截至目前,我和我的爱心小分队已发放爱心物资5万余件,并联合周边兄弟派出所一起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深入杜柯片区的每一片牧场、每一座帐篷。

2019年,我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所长职务和藏区的高薪待遇,来到了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分局工作,来回千里的路程和内地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并没有让我放弃我的爱心小分队。我认为,爱心活动是一种来自灵魂的信仰和对生命的热爱,它需要发自本心的坚守。

清水波澜,宇宙浩渺。我身虽如沧海一粟,我志却如蓝天广阔。无论身处何地,我始终牢记着“地处偏远思想不保守,条件艰苦工作创一流”的高原工作精神。我将继续发扬高原警察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在三苏故里,再谱壤巴拉赞歌。

(作者单位:眉山市公安局松江派出所)

情深谊长

作者:孙子拉约

“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同志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传为佳话。”正如所说,彝海结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和军民团结的壮丽颂歌。

1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啊……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

结盟圣地,红色彝海。悦耳动听的革命歌曲《情深谊长》划破了寂寞的山野,也激起了前来这里联合开展“发扬红色传统、传承彝海结盟”主题党日活动的凉山州委政法委、四川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二十一指导组和冕宁县委政法委近百名党员和干部的热情。

清晨,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大凉山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里,我们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追忆红军长征过凉山的光荣历史,追逐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追思政法的使命与担当。

我们沿着红军长征路前行,一路聆听红军在冕宁的精彩故事,观摩绘有红军长征路线的微型板。徒步在冕宁瑞金广场上,仿佛我们也在长征。在这里,一切都是光荣的红色。

一个个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一件件红军长征的动人故事,让每个党员都了解了红军过凉山的历史脉络,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穷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在长征的艰苦条件下,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精神。

步入“红色冕宁纪念馆”陈列展厅,历史的烽烟扑面而来。最令人难忘的是红军在冕宁留下的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冕宁县抗捐军、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等六个“第一”,它们是中央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给生活在黑暗奴隶社会里的穷苦人民点燃的光明和幸福,带来的希望和梦想。

2

随后,我们爬过一道又一道山坡,翻过一道又一道山梁,来到庄严神圣的彝海结盟纪念圣地。红彤彤的彝海结盟纪念馆镶嵌在绿油油的森林里,与大自然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左侧,波光粼粼、清澈如镜的彝海湖水正在森林里欢快流淌;馆前,神形兼备、气势恢宏的群雕无言矗立。

在群雕前面的台阶下,我们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深切缅怀和感悟红军长征和彝海结盟的动人故事和初心使命。

“各位同志,请跟我来,现在我们去参观彝海湖……”宣誓结束,我们跟随讲解员来到彝海边。

彝海,原名叫“鱼海子”,以盛产细鳞鱼而得名,彝语“乌勒苏泊”即“海子”之意。湖边矗立着一块大约1米高的大理石,上面雕刻着醒目的“彝海”两个字,这里就是当年彝海结盟的取水处。

如今,彝海结盟圣地,已经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也成为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观区之一。

青山作证,彝海作证;彝汉一家,情深谊长。当年,刘伯承和果基约达在此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保红军通过百里彝区。一个汉族红军司令员、一个彝族家支首领,成功地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一支红色的队伍、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彼此命运至关重要的关键时刻选择了共同的方向和信仰。这就是彪炳史册的彝海结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民族团结;这就是红军长征的初心使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

太阳已经偏西,我们来到当天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坐落在彝海边的结盟新村。步入新村,映入眼帘的是新村广场和广场上方崭新的移民新村,传入耳中的是气势雄浑的《红军不怕远征难》。

“自从与政法结缘,就选择了奉献,理解了担当。自从把党徽挂在炙热的胸膛,就习惯了勇敢,护卫善良……我们无悔,无悔这一行。”受此感染,冕宁县委政法委的同志们朗诵起了他们原创的诗歌《无悔这一行》。

“哎……索玛花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凉山州委政法委的同志们也不示弱,唱起了《情深谊长》。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的同志们更是不服输,《歌唱祖国》响彻云霄。

一时间,结盟新村广场内歌声飘扬、诗意浓浓,我们沉浸在一股别开生面的学习政史、党史、革命史的浓烈氛围中。

打铁趁热,一场政史、党史、革命史知识抢答赛紧随其后。“中央红军是何年、何月、何日到达冕宁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目标要求是什么?”党员们你问我答,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那一天,大家通过参观学习红军长征史、彝海结盟史和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接受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重温党的伟大历史,回顾党的峥嵘岁月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辉历程,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大家的党性得到了进一步锻炼,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触动,心灵得到了进一步净化,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洗礼。

(作者系凉山州作家协会会员)

一台黑白电视机

作者:蓝江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机在我国中小城市里还未普及,对寻常家庭来讲还是件稀罕物。

我们小院内有位善良的老太太,家底殷实,儿子、儿媳都收入不菲。老太太的儿媳为人很厉害,不允许老太太出门。白天时老人孤苦一人在家呆着,很寂寞,她的儿子就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与老人为伴。

我母亲进城后,因为闲在家里无事可做,常常敲开老太太的家门摆龙门阵,盯住人家的电视机不转眼。老太太心神领会,打开电视机与我母亲边聊天边看电视。对她们来说,在“鸡犬不相闻”的城市里,能有个姐妹互诉衷肠很惬意。

老太太的儿子是个实权人物,进出他家的人很多,大都提着大包小包。所以,他对我母亲的造访多少有些不放心。于是,他不顾老太太的劝阻,又买回电视柜,给电视上了把冷冰冰的大锁。我母亲见状自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看见母亲不快的样子,我们兄妹三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商议无论如何也要买一台电视机回来,但电视机的售价让我们倒吸了口凉气。走遍大街小巷,我们终于发现有家国有电器公司可以分期付款买电视机,我们兄妹决定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圆母亲的“电视梦”。

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她老人家时,善良的母亲直摆手摇头。因为她知道,那时候,我们每月的工资才30多元,成家立业需要钱呀!

见说服不了母亲,我们决定“先斩后奏”。

当崭新的黑白电视机搬进家门时,母亲先是惶恐不安,继而高兴地围着电视机东摸西看。

家里有了电视机,母亲开朗了许多。那时《霍元甲》正热播,院子里的大人小孩便争先恐后地挤满了我们家,母亲总是乐呵呵地为客人端凳子、倒茶水,热情有加。

电视机成了母亲的生活伴侣,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拧开电视机有滋有味地看起来,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我们也格外开心。

后来,老太太的儿子东窗事发进了“局子”。据说都是电视机惹的祸,送电视机的人还“进贡”了3000元,这事被人检举了出来,老太太的儿媳一气之下将电视机砸了个稀烂。检举老太太儿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送电视机的人,因为他的职称没评上,气愤之余告到了检察院。

城市的发展节奏比乡下快得多,没过几年,城里人大都“鸟枪换大炮”,将黑白电视机卖了,购回彩电享受。我们兄妹也决定跟随潮流,母亲却总是不答应,她深情地说:“看黑白电视机,心里踏实着呢!”

1980年代末的那场洪灾,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党中央发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母亲看了电视后,彻夜难眠。

第二天,她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决定:她琢磨着将电视机捐给灾民,不知人家肯不肯收?

知母莫若儿女,于是,我们在电视机上郑重地贴上母亲的名字,送到了民政局。

(作者单位: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检察院)

执行主编:开永丽

编辑:刘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