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笔的五种技巧(请看执笔与运笔)
执笔与运笔方法是依靠五指、腕肘、身体、眼睛四种人体机能,密切配合,行动一致,才能将字写好,或者说,才能写好书法作品。
正确的执笔应遵循以下原则:笔杆垂直,以求锋正;指实掌虚,运笔自如;腕肘悬起;执笔松紧适度。执笔方法有多种,现多采用五指执笔法。简单说就是:拇指按住笔管内侧,食指压住笔管的外侧,与拇指相对,使虎口圆如马镫形;执笔之姿势务求笔管直立,指实掌虚。如此运笔转动较为灵活。中指勾住笔管的左侧;无名指顶住笔管的右侧,与中指上下相对;小指在无名指的下方,帮助无名指用力。一切要自然,力避勉强。唐代韦荣宗著《论书》中说“凡下笔,心生于手,然后方可下;若少等闲,殆亦无凭。须浅其执,牢其笔,实其指,虚其掌。论正书、行、草,则曰真书小密,执宜近头;行书宽纵,执宜小远;草书流逸,执宜更远。远取点画长大,近取分布齐均,各有度数,不可轻率苟且。须养胸中无俗气,不论真行草书,自有一段清趣,学者当自得之”。
这些都要在学习书法的实践中去用心体会。 严复对于执笔看法是:“执笔之术,大要不出指实掌虚四字,此法须面授为佳。”这是经验之谈,要在书法的实践中去掌握。 王面补另据《唐人叙笔法》云:学书之初,执笔为最,盖明于位置点画,便于墨道也。须其良师口授,天性自悟,纵横落纸,笔无虚发,即能专成。其势大约虚掌实指,平腕竖锋,意在笔前,锋行画内,心想字形,轻重邪正各得其趣。又云: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
由此可见,唐代书法理论家已经提出用笔为第一重要了。
运笔方法是借手与臂的升降,它随所书文字之大小而定。书写小楷用枕腕,可以左手平覆纸上,将右腕置于其上,如此运笔书写亦可。中楷宜用悬腕,若书三寸以上大字或写行书、草书应用悬肘,腕随肘行。高度自我调节,怎么写着舒服,就怎么来做。书时应用左手扶案以免身体摇动。执笔之松紧与字之优劣大有关系,如执笔过松则使笔无力,若执笔过紧则运转不灵。总之,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不宜执之过紧。执笔之要领在于能以全身之力,由肘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管,而注于笔尖,若执笔太紧则力注于管,而不能达于笔尖。
身法,书时身体应端坐挺胸,不可曲背,胸宜离案的距离可自己掌握,头可略向前俯,两足并排着地,笔管应置在胸部之左右。所书之字应置在视线之正中,同时左手贴案并将纸张按住,以免书写之字偏斜不正。若身体斜坐,或背曲,或胸贴案,或头倾斜,或两足乱置,则书时不能用全身之力达于笔尖,故应注意。如书三寸以上大字则应起身立书,两足分开,右足稍前,上身微屈,左手扶案,右手悬肘执笔书写。当然,这只是常规。因为人分男女、高矮,一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能搞教条主义。
眼法,细心研究笔画的书法,及其部位的结构。书写前应先凝神静思,意在笔先,然后动笔。
当执笔书写时,眼与字之距离不可太近,过近眼睛将成近视病,过远又不易看清笔画。眼与字之距离应随所书字之大小而定,书小字宜近,书大字宜远。合理之距离,最近应在半市尺以上,通常习大楷、中楷宜在一市尺左右,若书一尺大字则应远离二市尺左右,否则必不能发现所书笔画及其部位之缺点,因此正确的眼法是书写优美字体的先决条件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