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纪念贝多芬)

贝多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纪念贝多芬)(1)

德国波恩的贝多芬雕像

2014年,我去维也纳音乐之旅十天,其中一个内容是寻访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故居古迹。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国的波恩,22岁(1792年)开始移居维也纳直到去世。由于居无定所,经常搬家,贝多芬在维也纳共住过几十处。我去了他的主要故居、墓地、活动遗迹,包括存有《海利根斯塔特遗嘱》的纪念馆。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全球隆重纪念,我也想借此机会前往波恩,参观贝多芬出生地故居,参加纪念活动,听几场音乐会,了却一大夙愿,却不料被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尽管如此,贝多芬依然是今年世界乐坛的主题,在世界各地渐渐复苏的音乐会上,贝多芬的曲目依然是主干,尤其是在全球抗疫背景下,贝多芬音乐更彰显了其伟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的爱乐生涯中,最先感动我的是贝多芬(另两位是柴可夫斯基和莫扎特),那时在国内上演最多的也是贝多芬。多少年过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上海音乐厅聆听贝多芬系列音乐会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倍感温馨。我想,与我有同样经历的乐迷一定不少。后来,我欣赏古典音乐的领域越来越扩展,听遍了几乎所有主要作曲家的作品,但如果要我在其中选出三位,我的选择是贝多芬、瓦格纳,另外一票在莫扎特和布鲁克纳之间。

贝多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纪念贝多芬)(2)

维也纳中央公园的贝多芬之墓

二百多年了,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常听常新、百听不厌,几乎成为古典音乐的代名词?他与其他作曲家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在贝多芬之前,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巴赫、莫扎特、海顿。巴赫被誉为古典音乐之父,海顿奠定了交响曲的形式,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神童和天才,他第一个摆脱教堂和宫廷束缚,成为自由作曲家。这三位作曲家的风格鲜明,听几个音就知道是谁的作品。然而,如果你再去听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会发现,有些作曲家的音乐与他们颇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巴赫、莫扎特、海顿的音乐,既有个性,也有明显的共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三位作曲家的个别作品(不是代表作),究竟是他们个人所写,还是他们同时代人所为,音乐史上至今尚有疑问。到了贝多芬,别开生面,异峰突起,作品风格鲜明,辨识度非常高,个性强烈,独一无二,你拿贝多芬同时代作曲家的音乐来作比较,不会听到第二个贝多芬。可以说,古典音乐发展到贝多芬,作曲家的个性空前彰显,作曲家的地位空前提高。真正的一花一世界。

那么贝多芬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受当时欧洲浪漫主义“狂飙突进”思潮熏陶和影响,贝多芬有着非同常人的抱负,他认为自己的音乐并不仅仅为贵族、市民、音乐爱好者服务,并不仅仅是娱乐,而是要影响社会,要为社会的公正、公平、正义摇旗呐喊,最典型的就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简称贝三)。贝多芬年轻时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鼓舞,视拿破仑为英雄,他的贝三最初就是题献给拿破仑。当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贝多芬极度失望,毅然在乐谱封面划去拿破仑的名字,并改名“英雄”——“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贝三成为所有为人类自由和进步而英勇奋斗的英雄的赞歌。到了晚年,贝多芬在忍受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不如意(他多次恋爱,但终身未婚)时,人类和谐大同的情怀和理想越发强烈,其巅峰之作就是《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简称贝九),呼唤人类要团结如兄弟,共同向往美好的未来。在当时,贝九是交响曲中篇幅最长、气魄最为宏大、境界最为崇高、在器乐中首次加入独唱合唱的皇皇巨著,真可谓标新立异,气贯长虹。就是到了今天,怎么评价贝九的伟大也不会过分(现在欧盟的会歌就是贝九)。在用音乐影响人类的历史上,贝九无疑是一矗划时代的丰碑,无出其右。德国哲学家、音乐理论家西奥多·阿多诺说:贝多芬的交响曲就像是对全人类的激情演讲。没有比这更经典的评价了。

贝多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纪念贝多芬)(3)

贝多芬手稿

对作曲家来说,有人文情怀,更要有与此相配的作曲技巧来表达。贝多芬十几岁就进宫廷演奏,他主要是靠实践成才、自学成才。后来他跟海顿学习作曲,但他并不是听话的好学生,与海顿的关系很僵。他认为海顿的作曲技法太老套,已经过时(事实证明贝多芬是对的)。贝多芬在掌握了当时流行的那套作曲技法后,毅然告别海顿,走自己的路。他终结古典乐派,开创浪漫乐派,从那以后,古典音乐进入了最辉煌灿烂、最多姿多彩的时代,一个个风格鲜明的作曲家如雨后春笋,枝繁叶茂,蔚为壮观: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肖邦、门德尔松、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柏辽兹、德彪西、拉威尔、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我们现在聆听最多的古典音乐,或者说音乐会的常演作品,大都是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所作。回首望去,在乐史长河中,贝多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集终结古典、开创浪漫于一身,实在是居功至伟。

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与众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私人原因。1802年,32岁的贝多芬已感到明显耳聋,并被医生告知这种病不可逆转、难以治愈,这对视作曲为生命的贝多芬来说犹如五雷轰顶——作曲家听不到自己的乐曲音响,还如何作曲?绝望之下,他写下遗嘱——即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准备自杀结束生命。但强烈的使命感令贝多芬心有不甘,他痛定思痛,激发出“扼住命运的咽喉——它要让我屈服,我偏不屈服”的呐喊!从此,贝多芬向死而生,更加发愤创作。他最伟大最成熟的作品,都诞生在他耳聋以后。

贝多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纪念贝多芬)(4)

贝多芬《海利根斯塔特遗嘱》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耳聋对作曲不利,贝多芬怎么会是相反?其实,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有两面性。耳聋以后,贝多芬与人交流主要靠写字。他更加孤独,只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每写一个音符,都是内心的表达。如果说以前他还能试听自己作曲的音响效果,以便作某些修改,现在不行了,现在只能“随心所欲”,完全按照“心音”来写——到此,坏事变好事了——所谓试听或修改,某些方面可能会是一种妥协,妥协于创作和聆听的习惯,妥协于当时的流行时尚。现在听不见了,一切“唯我独尊”,这里的“我”,就是内心。贝多芬的耳聋导致他“屏蔽”了一切外界干扰,虔诚创作,“唯心”创作,与上帝对话倾诉。他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这时候他全聋了),音响效果奇特,乐思深奥,用演奏家的话来说,一个有正常听觉的人,难以写出这样的音符。祸福相依,这也许是贝多芬音乐不同凡响的一个独特原因。

有的作曲家,如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专重歌剧;有的作曲家,如李斯特、肖邦,主攻钢琴;有的作曲家,如布鲁克纳、马勒,专注交响曲。贝多芬,除了只写有一部歌剧《菲岱里奥》,在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曲等诸多领域中,不仅创作数量庞大,而且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依然是乐队和演奏家们的保留曲目。如此全才,大概只有莫扎特可与之相当。最重要的是,贝多芬的音乐最悲天悯人,最富人间情怀和人类理想,最具社会影响力。他已超越音乐范畴,成为全人类的精神瑰宝、艺术瑰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