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历代进士举人(宁晋古代进士考)

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翻看古籍《宁晋县志》,时而会看到“乡贡进士”这个字眼,乡贡进士,实际上并不是进士,千万别被这个名词误导了。

"乡贡进士",最早出现在唐朝科举史料中,是唐代由州府取得解状赴京应进士试者的俗称。即指地方的州县官吏依据私学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进士及第以才授翰林学士。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南靖历代进士举人(宁晋古代进士考)(1)

宋承唐制,凡应进士科考试的举人亦有此称。宁晋最早的乡贡进士,是北宋的李献臣,民国《宁晋县志》卷六记载:“李献臣,绍兴中乡贡进士。”北宋时期的宁晋乡贡进士,民国《宁晋县志》还记载有皇甫琳、皇甫璋。“皇甫琳,庆子,绍圣中,乡贡进士。”“皇甫璋,元丰中,乡贡进士。”

南靖历代进士举人(宁晋古代进士考)(2)

然而,微信公众号《稀事宁人》2017年12月1日发布的《北宋时期宁晋的历史(下)(文化讲堂) 》一文却把上述“乡贡进士”都当成了进士:

据旧志载,有宋一带,宁晋先后考中6名进士,第一个为曹利用,为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进士,景德元年(1004年)代表北宋政府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为北宋带了120年的边境安宁。考中进士的还有李献臣,皇甫琳、皇甫璋兄弟,分别为绍圣和元丰年进士。据明清《宁晋县志》记载;自宋至清光绪 三十一 年(1905年)取消科举,隋唐、五代没资料可查,在将近1000年时间宁晋县先后考中98名进士。

由此也不难得出结论,既然乡贡进士不是进士,上文的“有宋一带,宁晋先后考中6名进士”之说就不能成立了,也就是说有宋一代,宁晋没这么多进士;上文的“在将近1000年时间宁晋县先后考中98名进士”这句话也就更不对了,需要重新统计才行。

南靖历代进士举人(宁晋古代进士考)(3)

南靖历代进士举人(宁晋古代进士考)(4)

元代会试落第者,时人亦以乡贡进士称之。元代的宁晋乡贡进士也为数不少,民国《宁晋县志》卷六记载:

吕琏,仁宗时乡贡进士。

段瑗,延佑中乡贡进士。

张彦修,顺帝时乡贡进士。

安砥,元统中乡贡进士。安庆路怀宁县尹。

李祚,顺帝时乡贡进士。

萧世辉,顺帝时乡贡进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