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对睡眠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失眠)

目前多种原因,导致失眠等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增多,包括我们医院门诊这方面就诊患者也越来越多,自然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成了十分热门的话题我利用工作业余时间,查阅了近几年多个专家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结合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完成这篇文章意在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人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发生失眠等睡眠障碍,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危害和如何恢复正常睡眠,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长期失眠对睡眠有什么危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长期失眠对睡眠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失眠)

长期失眠对睡眠有什么危害

目前多种原因,导致失眠等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增多,包括我们医院门诊这方面就诊患者也越来越多,自然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成了十分热门的话题。我利用工作业余时间,查阅了近几年多个专家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结合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完成这篇文章。意在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人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会发生失眠等睡眠障碍,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危害和如何恢复正常睡眠。

一、人为什么要睡觉?

人为什么要睡觉?我们先从失眠说起。通常说的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广义讲睡眠障碍包括难入睡,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早醒,嗜睡,惊醒等等。在讲睡眠障碍时,又要知道我们正常睡眠的由来。

睡眠与生俱来,也就是说人生来就会睡觉。睡觉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功能。睡眠不只人类需要,所有哺乳类动物都需要睡眠。

美国科学家曾经用白鼠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下,剥夺其睡眠,几个星期后白鼠无法生存,最后死亡。这说明动物的睡眠是生命必需的。

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使生命更易生存、利于安全和延续的过程,但有意思的是,睡眠不仅是休息一下,而是完全失去知觉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利于生命安全生存的状态,是一种有危险、易被害的状态。既然这样,那为什么生物进化中仍保留了睡眠功能呢?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睡眠本身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睡眠用脑电图(EEG)很容易区分出来。最近日本筑波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血流量是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2~3倍。相关论文发表在2021年8月17日出版的《细胞报道》期刊上。作者指出快速动眼阶段脑血流增加,说明这个阶段大脑还在积极活动。积极的活动可能是大脑在清除由白天脑代谢活动产生的大量废物。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实验发现,在非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大脑把白天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再重新复习一遍,把美好的利于生存的信息由海马转移到皮层,进入永久记忆,把剩余不重要的信息则删除,这样以便大脑留出空间,明天使用。相关论文发表在2021年7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期刊上。总之睡眠是人类生存功能的需要,睡眠是生命必须的。反过来讲,如果睡眠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身体不适的临床症状。这就是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对人是多么重要!

二、为什么会发生失眠等睡眠障碍?

朋友们一定要问既然睡眠这么重要。失眠等睡眠障碍后果这么严重,现在睡不着,究竟是什么原因?

凡事都有原因。有因就有果。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也很繁杂。每个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各有不同。我把临床上遇到的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去除或者避免这些问题,来保护和恢复我们的睡眠。

1、熬夜。我们把每天晚上12点或者晚上12点以后上床睡觉定义为熬夜。科学家发现人体最佳睡眠时段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以这个核心时段提前1~2小时或延长2~3小时。而整个睡眠时长应该是6到8小时。上面说的时间仅仅是一个标志。实际上这个标志代表着我们人在某个时点所处在的时空位置。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处在的赖以生存的地球,在时时刻刻地自转,地球又围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这就是自然界规定了我们人类什么时段该睡觉,什么时段该工作,这两个时段不能颠倒,如果颠倒就会出问题,就会睡眠障碍,就会失眠。临床上常常见到,熬夜一个月至熬夜十年的人,或早或迟都会发生睡眠障碍或失眠的病例,发生的早晚仅仅是个体差异。但是,熬夜导致睡眠障碍、失眠的因果关系一定是存在的。关于这个问题,下文提到的中医学理论也早有论述。

最近挪威科技大学心理学家,在对52名年龄在18岁至35岁的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在每天晚睡两小时连续三天后,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犯错误更多了,而且他们的积极情绪也减少了,感到不那么快乐和热情,注意力不集中,满足感下降。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到昨天没睡好,今天就觉得无精打采的原因。当然,这种损害时间短,症状可能暂时,是可以自我恢复的。但如果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严重的临床问题,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这就需要医生的帮助才能恢复。

2、工作种类。临床观察到,从事某些工作种类的人群里,比如公司的管理人员、从事教师工作、医务人员及从事护理工作,财务工作、公安刑警工作等,以及做生意办工厂的人群里,发生睡眠障碍、失眠的人更多一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也是因而生活不规律、熬夜。

3、儿童期生长环境和个人性格。

临床上常常见到,儿童从出生到12岁或者更大年龄时,一直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还有一些本人的性格,比如处在弱势状态,但内心“满足感”强烈,或自我为中心的人。这些人群里发生睡眠障碍的也较多。幼年儿童期正是人类大脑发育健全的黄金时段,这个时段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特别是儿童期如果经历虐待、忽视、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等逆境成长的人,之后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

此外,这些非父母身边带大的儿童,成长到12岁或者更大年龄时,来到父母身边后,与父母有很大思想隔阂,这种亲情的隔阂有时候是很难弥合的,导致日后生活很难相处。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演变为一种孩子对父母的仇恨。当然不是说所有非父母身边带大的儿童全部会出问题,只是讲在这类儿童群体里发生问题概率大一些。还有学者发现,儿童期有逆境经历的成年人群患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增大,这些经历亦会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懒惰、不洁性行为,滥用药物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00多万个参与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上述结果。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对幼儿儿童期成长的培养。儿童期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有了孩子,在儿童期父母要离婚时,一定要权衡利弊,慎之再慎之而后行。

还有一些个人性格问题,就是某些患者或文化知识比较少,或社会接触范围比较小,或思维僵化、性格固执,或多疑多虑,缺乏信任又自以为是,自我封闭不愿与人沟通等等。当自己的意愿不能被满足时,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非常抵触和生气,甚至暴怒。这样也易导致内心的不平静,进而发生睡眠障碍。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人,遇到问题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一吐为快和人讲一讲,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寻求周围人帮助,而是把不愉快的心情压制住,憋在心里,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表面强作快乐内心十分痛苦而导致睡眠障碍。

4、疾病。很多疾病可以导致睡眠障碍。最常见的一些慢性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帕金森病。还有一些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焦虑,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等疾病,都可以伴发睡眠障碍。

5、情感问题。最多见到的就是恋爱,婚姻问题。常常见到失恋可以失眠。家庭不和睦、一方出轨婚外恋、夫妻一方不管不顾,赌博成性,没有家庭责任感,导致婚变离婚;还有一些父母子女关系不融洽,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等等。还有些家庭父母与子女问题是我在这难以说出的情况,简直是道德沦丧,突破了人伦道德底线的情况,这些都是情感不仅受刺激,而是严重受到挫伤,当事人心情不能平静导致不能入睡,进而睡眠障碍。

上面我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前因后果讲明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恢复睡眠。首先,患者要自信地按照我上面说的,去梳理一下,对照自己,看自己是哪一些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如果能够找到原因,通过自我调理,尽快把睡眠调理过来,恢复睡眠,那是很好的。如果自己调理不过来,一定尽早就医,寻求医生帮助,切勿耽误太久,形成顽疾,更难治愈,或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三、失眠等睡眠障碍的恢复措施

我们知道了失眠等睡眠障碍的严重后果及原因,那么就不能让失眠等睡眠障碍再继续下去。要恢复自己的睡眠,要恢复到我们自己的本来健康睡眠状态。我一贯认为睡眠障碍的恢复不是靠简单的服药,而是要靠医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睡眠的过程。如前所讲,睡眠本来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功能。这个功能是被上述种种原因破坏掉了,那我们就要去除这些破坏原因,恢复本来的睡眠功能。关于睡眠障碍恢复的措施,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在临床工作中我也尝试应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自救。

当发现自己很难入睡(一般我们认为半个小时内不能入睡,称之为难入睡),早醒,醒来以后很难再入睡,等等睡眠障碍时,千万不要焦急。而是要静下心来。慢慢想一想。按照我上述所叙述的原因找一找。对一对你是哪一种原因?千万不要一味的着急强迫自己能很快睡着;或者因为睡不着,焦急万分。有些患者当在下午的时候,就要焦虑晚上怎么睡呀,睡不着可怎么办呀!等等焦虑的情绪。这样的心态适得其反,使你更加难以入睡。因为睡眠是一种功能,这个功能被破坏,是不由我们主观意志控制的。我们只能创造条件去恢复睡眠,这就是我说的自救。这种自救包括自我放松。按照自然规律规定的睡眠时间上床。保持宽心舒适的心态。先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人用自己的意志控制不了睡眠。所以睡眠时心静下来,顺其自然,等待“睡神”的来临,这是最好的自我放松办法。还有一种放松方法:当你实在静不下来,你可以非常专注的感受在呼吸时左侧鼻孔进气出气……进气出气……,然后你可能不知不觉入睡了。这是国外一篇科普文章看到的,大家不妨试试。但是睡眠时数数,睡不着时反复看表几点了,自己夜里测量深睡眠还是浅睡眠都是不可取的,都会加重睡眠障碍。

2、纠正睡眠时间。

关于睡眠时间,这里只是讲我们晚上上床的时间和起床的时间。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我们很多病友不能科学安排睡眠时间。正确的睡眠时间与保证我们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1)时间是几点,不是个数字问题,而是一个时空概念。作为常识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我们所处在的地球,载着我们时刻不停地按着固有轨道在宇宙空间转动。所谓时间几点,是指当时地球在宇宙空间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人在宇宙空间的位置。简单讲,某个位置适合人睡觉,某个位置不适合人睡觉。换而言之就是某一时间段适合睡觉,某一时间段不适合睡觉。这种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一般认为,当地球背着太阳转的时候是夜晚,夜晚是适合人睡眠的时段,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天睡眠无法获得非快速动眼睡眠。这也证明白天睡觉不能代替晚上睡觉,也就是说白天不适合睡觉。

(2)上面提到,人类睡眠分为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一个人如果白天睡觉,就不能获得足够的非快速动眼睡眠。也就是不能完成大脑整理信息,储存信息的功能。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3)、那么几点属于科学的睡眠时间。我建议晚上10点到11点,为晚上睡眠时间。早晨6点到7点,为早晨起床时间。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升落,昼夜规律,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由于时辰不同人体不同经脉气血有盛有衰,它们环环相扣十分有序,把这样的规律叫“子午流注”。子午指时辰,流注是指灌注气血流动。一个时辰走一经,昼夜不停,如环无端。亥时列为十二 时辰最后一段时间。对应晚上 9点~11点时段, 这个时段,称为“人定”时段,意为人停止活动,安歇入眠。所以我建议晚上十点至睡11点为上床睡眠时间。如果亥时(21点~23点)不睡而子时(23点~1点)睡,视为熬夜。关于这方面内容重庆市中医院胡梦琦在“抓住黄金时间,睡个养生觉”也有更详细的解释。文章发表在《大众健康》2021年1期。此外睡眠,还有一个量的问题。 一般认为一个成年人睡眠的时间,应该是6个小时到8个小时。这个睡眠量是因人而异。有的人睡眠时间可能需要6个小时,有的人可能需要7个小时不等。睡眠的量,由个人感觉而定。假如你睡眠6个小时或7小时,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那么这个时间就是你的睡眠时间量。以后就按这个时间来完成睡眠量。

3、药物辅助恢复睡眠。

如果上述2部分做到位了,再辅以药物帮助,那睡眠大多是能够恢复的。现在临床针对失眠药物分为3大类,A安眠药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类。B抗焦虑和抑郁类药。C抗精神病类药。D中药。现在专业临床医生都觉得睡眠障碍是个复杂的疾病过程,单一用药,难以奏效。所以往往采用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有如下几种方式。(1)、A B。(2)、A C B。(3)、B C。(4)、B D等等。这不是说治疗或恢复睡眠就是这种固定方式,我只是在临床中发现的用药现象,总结一下,发现医生目前所用药物的组合方式。

我一贯不主张用固定的模式给患者用药。因为同样的一个病有不同的病因,而且病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就需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药物。所以我给病人用药是多样化的。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我是尽量不用安眠药的,除非病人特别强调就用安眠药。因为医生用药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患者本来的睡眠功能,而不是让患者在药物作用的催眠下而被动睡眠。还有一点强调病因治疗,就是要解决引起失眠的原因,如果患者是抑郁或焦虑,那就解决患者的抑郁焦虑。如果病人由疾病引起,那就要治疗原发病。病因解除了,睡眠也就更容易恢复。这也是联合用药的原因。

四、音乐辅助恢复睡眠。

音乐治疗是一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简单来讲,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人体对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患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身健康的过程。随着音乐治疗的发展,音乐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音乐治疗,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也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五音与脏腑的关系,角音属木,通肝制怒。徴音属火,养阴助心。还有宫音、商音、羽音都有相对应的脏腑关系等。国外4000年前埃及古书中亦有记载,音乐是治疗灵魂的仙丹。550年前,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提出音乐有助健康。著名古典音乐大师巴赫还曾经创作了多首变奏曲,用于治疗失眠。著名护理学家南丁格尔、用音乐给战争中受伤的伤员做康复治疗收到良好功效。由于音乐治疗有着悠久历史应用的基础,促使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就顺理成章了。

40年代,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首先开创了音乐治疗专业。70年代末,我国中央音乐学院开启了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序幕。目前国内外许多报道,运用系统音乐针对睡眠障碍,高血压,免疫功能减低,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状态,儿童智障和孤独症等多种疾病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 国内音乐治疗并没有完全普及,只有部分音乐学院和个别三甲医院开设音乐治疗专业。那么对于失眠患者,可以推荐一些改变不良情绪、睡眠障碍的音乐曲目供大家选用。

注意,音乐治疗也不是简单听一下“催眠曲”,而是音乐欣赏中,人体视/听觉接受音乐信息后刺激体内激素调节的过程,所以有音乐素养的病友效果会更好。

按照上面的措施,患有睡眠障碍的病友有一部分可以自行恢复,有些时间较久又顽固的睡眠障碍可能还要求助专业医师的帮助。祝大家人人每天都有一个甜美的睡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