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

内阁在明代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很微妙。一方面,它处于皇帝与中央部、院之间发挥着协调的作用。明朝后期的嘉靖皇帝严嵩垮台后,对内阁曾有一番评语,认为内阁“虽无相名,实有相职”。隆庆年间的首辅大学士高拱也说,内阁“虽无宰相之名,有其实矣”。

但是另一方面,内阁大学士却又觉得办起事来缩手缩脚。万历末年的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就说:“阁臣无相之实,而虚被相之名。”

有人说阁臣是“有名无实”的宰相,也有人说阁臣是“有实无名”的宰相。到底该如何理解?这需要从明朝内阁的由来说起。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1)

北京故宫文渊阁

洪武十三年(1380 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中书省丞相。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这意味着所有的中枢政务都要集中到皇帝一个人的身上。

有人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 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中,内外诸司的奏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道,涉及的事情达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二百零七份奏章,处理四百二十三桩政事

因此,废除宰相制度带来了两个问题。首先,谁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其次,六部、都察院等机构并列所带来的支离破碎的中央权力,由谁来进行协调

废中书省后不久,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从翰林院中选择儒臣为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向皇帝提供咨政议政的服务。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对当时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从翰林院儒臣中遴选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的做法,为内阁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形制上的基础,可以视为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2)

到永乐初年,内阁制度初现端倪。朱棣即位不到一个月,即命解缙、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七人入翰林院,“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朱棣命令入阁的七位阁臣,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为皇帝起草诏令,一是与皇帝商议机务

纵观永乐一朝,内阁诸臣的品级虽然很低,官止五品,但赏赐却往往是按照六部尚书的标准进行的。洪熙朝及宣德初年,内阁诸臣的地位和品秩迅速上升

内阁学士备顾问,最初多半是靠着与皇帝面对面的交谈来实现的。然而,随着皇帝日益深居简出,大臣们跟皇帝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学士的顾问之责,只能通过书面意见呈现,面谈为笔谈所取代。这种书面交流越来越制度化,内阁开始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

票拟又称条旨、票旨、票本、拟票,是指内阁大学士用墨笔在小票上写下意见,再将小票贴在奏疏之上,交给皇帝,以备决策参考。最早在仁宗时期,户部尚书夏原吉就已经开始替皇帝票拟了。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3)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湘阴人,是15世纪初最有经济才干的名臣。永乐一朝二十二年,夏原吉当了十九年的户部尚书,熟悉国家财政。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北征,夏原吉曾经辅佐过时年十三岁的皇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被朱棣褒奖为“周公辅政”。

永乐十九年(1421年),夏原吉劝朱棣不要再北征,触怒了朱棣,被捕入狱。后来,朱棣在北征途中死于榆木川,死前感叹说:“原吉爱我。”朱棣逝世的消息传回北京后,太子朱高炽来到锦衣卫大牢,赐夏原吉“御膳”,“咨国事”。夏原吉忠心耿耿地辅助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人

内阁专职票拟,始于正统皇帝朱祁镇时期。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朱祁镇即位后,廷臣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张太后遵守后妃“不预政事”的祖宗家法,不愿意垂帘听政,命凡事交内阁议决进呈,然后施行。内阁“三杨”,实际上相当于太皇太后所倚靠的一个“摄政团”。

黄佐《翰林记》载,正统以后,“始专命内阁条旨”。票拟制度的出现,是内阁制度完备的标志。《明史·职官志》将内阁的核心职权概括为十六个字:“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其中,票拟批答,应该是重中之重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4)

明朝中期皇帝列表

票拟的对象是诸司的章奏,表达的是内阁对章奏的处理意见。每次票拟之后,内阁都会留下底簿,称作“丝纶簿”。票拟的效力虽然取决于阁臣对皇帝的影响力,但是在票拟成为一种制度之后,皇帝也不得不重视内阁的票拟。为此,内阁被称作“政本之地”“政府”

内阁拥有票拟权的初期,票拟一般由阁臣商议而行。然而,到后来,入阁最早、最受皇帝眷顾的阁臣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称作“首辅”“元辅”。晚明学者王世贞说,弘治、正德年间,阁臣中“居首者始秉笔”。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首辅的权力更大,形成了首辅专票的局面。

嘉靖时期,张璁任首辅大学士,其他阁臣翟銮、李时没有皇帝特旨安排,就不敢参与票拟。夏言任首辅时,每次票拟后即送往内廷,只是偶尔让严嵩过过目而已。严嵩任首辅时,推荐性情柔弱的吏部尚书许赞入阁,但许赞却从来不能参与票拟。百无聊赖时,许赞就感叹说:“何夺我吏部,使我旁睨人。”意思是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把我从吏部尚书的职位上弄过来,让我坐在旁边闲看别人!

由于万历皇帝年幼,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几乎行使的是摄政的权力。其他阁臣,唯张居正马首是瞻。张居正父亲去世时,在家三日不出,内阁办事人员就用盒子装着章奏到张居正家中让他票拟,而内阁其他阁臣闲坐阁中,无事可做。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5)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人

作为辅佐皇帝决策的机构,内阁填补了明朝废宰相之后的权力空间。内阁大学士也常被人们称为“”。但是,内阁却并不等于相权的回归。官员们在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总是谦逊地说,自己是被命“文渊阁办事”。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助手,并不能自主决断事务

明朝后期的首辅大学士徐阶说:“阁臣之职,止是票拟。”内阁大学士要想行使某些举措或者弹劾某位官员,并不能直接上奏,而是需要嘱咐六部、都察院或各省官员通过奏疏的形式发起建议,再通过票拟实现自己的意志

换言之,内阁大学士必须结纳其他官员,才能实现自己的施政目的,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的权力小集团。这也是晚明党争风气特别严重的一个间接原因。内阁常常发现自己处于艰难的夹缝之中,一方面得不到他们效忠的皇帝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却还要面临来自官僚集团的压力。

实际上,为了获得入阁的机会,官员之间不惜互相攻击。崇祯年间,礼部右侍郎钱谦益担心“廷推”时尚书温体仁和侍郎周延儒会排在自己的前面,就暗中使力气想让温体仁不列名于会推名单中。温体仁便攻击钱谦益典浙江乡试时有舞弊行为,并且指使常熟人张汉儒告钱谦益贪肆不法。最后,钱谦益向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求救,使温体仁辞职,而自己也削籍而归,两人都没有如愿入阁。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6)

明亡清兴中降清的钱谦益(1582—1664年):一生最爱柳如是

还有一些大臣,为了入阁,不惜奴颜婢膝,求助于宫中的宦官。例如,正德时期,宦官刘瑾权势熏天,焦芳就是因为给刘瑾通风报信,才得以入阁为大学士;另一位大学士刘宇则是向刘瑾一次性送了上万两银子,才得以入阁。

其实,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确实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长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它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取决于内阁大学士个人的政治能力及其对皇帝的影响力

其次,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受到君主专制权力的严重束缚勤政的皇帝可以绕开内阁的票拟直接批答;如果皇帝不同意内阁票拟,可以发回内阁重拟,或者传口谕令内阁照自己的意思票拟;皇帝可以将奏疏留在宫中,不发给内阁票拟,也可以将已经票拟的奏疏留在宫中不往下发,称为“留中”。

明朝晚期的万历皇帝就常将大臣的奏疏留中不发,以至于内阁无事可做。当时的首辅大学士叶向高终日内阁闲坐,感叹道:“安得票一疏,全我体乎!”意思是,要是能拿到一份奏疏来票拟一下就好了,也算能保全我这个内阁大学士的体面啊!实际上,尽管内阁偶尔会坚持自己票拟的意见,但归根结底所有的权力还是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

而且,内阁大学士的选择权,也操纵在皇帝手中。明代中后期,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几乎是每个官员的梦想。至于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内阁大学士,则取决于许多因素。大臣的资历、威望固然很重要,而且明朝中后期大学士的入阁也常要经过“廷推”这样类似选举的程序,但是官员入阁,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皇帝。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7)

巍子伊能静版/《白门柳》 柳如是 钱谦益

一般说来,如果一位官员曾经在皇帝还是皇子或者太子时做过他的老师,他进入内阁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像明代后期的著名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等人,都曾经是隆庆皇帝裕王府的讲官。而且如果皇帝愿意,可以特旨简选自己喜欢的人进入内阁办事。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统治了十七年,内阁大学士用了五十人,这充分说明专制君主在选择内阁大学士时的随意性

内阁权力还严重地受到宦官势力的制约。几乎在宣宗朝内阁获得“票拟”权力的同时,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最重要的机构司礼监获得了“批红”的权力“批红”指司礼监秉笔太监按内阁的票拟,经皇帝审批后,用朱笔代皇帝写出。如此一来,章奏批答多半经由宦官之手,故有“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的说法,这里的寺人就是指宦臣

随着宦官干政的程度越来越深,内阁诸臣由于需要与宦官频繁打交道,对宦官也就越来越客气。陆深《玉堂漫笔》中记载,英宗天顺年间,司礼监的太监到内阁,阁臣李贤只需要常服接见

彭时任首辅时,就要衣冠整齐接见太监,阁臣向西坐,而太监向东坐,太监中的第一人对着阁臣中的第三人。至于相送,之前李贤是作一个揖便算送客了,后来送出阁就可以,到商辂的时候须送下台阶,到万安的时候要送到内阁门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一个宦官的话说:当初我们见到张璁张阁老时,我们要打个躬;后来见夏言夏阁老时,我们只平眼正视就可以;现在严嵩严阁老见到我们,总是先拱拱手再进去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8)

桃花扇

在宦官权力最厉害的天启时期,非但不经内阁票拟的旨意经常自宫中发出,而且经过内阁票拟的章奏,也必须等到魏忠贤到了才敢批答

内阁大学士冯铨(1595—1672年)靠着投靠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非但复官,更在天启五年(1625 年)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魏忠贤被崇祯皇帝清除之后,冯铨作为阉党之一,被追究责任,论杖徒,赎为民。到清顺治元年( 1644年),清兵入关,冯铨应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征召,开始在清朝做官。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朝改设内阁,冯铨以礼部尚书兼中和殿大学士。冯铨是在明清两代都曾做过内阁大学士的人物。这也表明,在内阁制度上,明清两代是相承不替的。其区别在于,清朝皇帝更专制,似乎也更勤政,大臣奏章多由皇帝亲批

一种制度的出现和消失都有着当权者各自的目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它的必然性。在明朝手握重权的内阁,到了清代,变成了不再拥有票拟之权的内阁,从此也就失去了作为政治中枢的地位

明朝的内阁有什么权(明朝内阁究竟是有名无实还是有实无名)(9)

卜宪群 总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撰稿

华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