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

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常被称为父系、Y单倍群、Y-DNA等),用来区分谱系树上各个不同突变的枝叶,由A到T的字母来标记。后来发现不同枝的突变实在太多字母已经不够用了,只好把字母合并起来,变成一个新字母名字,例如:BT、CT、CF。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

所有单倍群的共祖点,我们假设为一个“Y亚当”(或“最近共同祖先( MRCA)”),是现存人类的共同祖先,全球39亿男性都是他的后代。

非洲以外的所有族群,都是在10~7万年前迁出非洲的人群后裔。(相对于非洲人,欧亚人在7~10万年前是一家)

一、 非洲父系情况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

2012 年以前,大部分学者都以为“Y亚当”的年龄大概只有15万年左右。后来在一名美国黑人男子身上,发现了开创性的单倍群A00,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分支,分化年龄大约在19万年~30万年前之间。这一下把“Y亚当”的年龄推前了10万年。这名男子的祖籍是来自喀麦隆,因此西非的喀麦隆可能就是A00单倍群的发源地。

A0单倍群(V148):主要发现于西非,和极少数的北非。

A1a单倍群(M31):在西非广泛分布。

A1b1单倍群(L419):发现于东非和非洲南部。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4)

科依桑人不少属于A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5)

A单倍群分布

B单倍群(M60):主要分布于非洲的中部,特别是俾格米人和Hadzabe。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6)

生活在森林里的俾格米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7)

B单倍群分布

再往下来就是CT-M168了,CT代表除了A 、B 以外的所了各种单倍群的共同祖先。CT被认为是走出非洲的标记,这里保留争议。有观点认为CT发祥于东非,但没有证据表明CT也走出非洲,只是他的下游子孙走出了非洲。

CT下游的子孙有:DE-M145 和 CF-P143。其中DE又分 D、E。CF也分 C、F。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8)

二、E、D父系

E单倍群主要分布在非洲,也是非洲人口占据主体的类型。肤色较黑的黑人基本属于该类型。E作为CT的下游,在亚洲也有零星发现,特别是中东。考古发现2万多年前的中东纳图夫古人就属于E单倍群。另外,17、18世纪通过“黑奴贸易"很多黑人被贩卖美国,我们经常看到的黑人篮球明星,基本都属于E单倍群。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9)

纳图夫古人复原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0)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1)

E单倍群分布

D单倍群广泛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半岛等地(包括印度、沙特、里海附近也有发现),其中西藏、安达曼群岛、日本拥有相对高的比例。比较明确研究显示,单倍群D至少4万年前就达到了缅甸一带。

D单倍群是中国最主要的几种父系类型之一,占男性人口的2.38%(1722万),相对高频的群体有普米族、藏族、木雅人、白马藏族、羌族、拉祜族、彝族等。据推测,古代的西夏王室可能也是D类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2)

D单倍群分布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3)

白马藏族

三、C、F父系

C单倍群是中国最主要的几种父系类型之一,占中国男性人口的9.27%(6705万)。C单倍群大约在6.5万年到5万年前产生,并先后分化成几个重要的的下游支系。

C-M8分布于欧洲和日本。(可能是最早向欧亚北部扩散的C分支,约4万年前就达到了欧洲)

C-M356分布于南亚次大陆、阿拉伯半岛,和东亚大陆北部。

C-M347分布于澳大利亚。

C-M38分布于东南亚岛国和大洋洲岛国。

C-M217分布于日韩、西伯利亚、北美和中国等地,中国的C父系在蒙古族、土家族相对高频。

(避免误区,由于C父系扩散得非常成功,很早就遍布了世界各地,所以他们之间的常染很早就已经分离,同为C开头的单倍群不代表就是同一种族。网上常常有人把世界各地的C都归为一类,将某些落后地区的C父系来代替所有的C人群的形象。这种作法如同将东南亚落后地区的K父系来代表大部分中国人或大部分欧洲人一样,因为他们都属于F单倍群,这种作法明显是自欺欺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4)

C单倍群分布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5)

印度带有C单倍群的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6)

欧美带有C单倍群的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7)

澳洲土著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8)

中国土家族

F单倍群约占全世界90%的人口,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很罕见。

F下面又分G、H、IJK。IJK下面又分IJ、K。IJ又分I、J等。类此分级规律基本相同。

F系主要明晰的大支:T、G、I、J、H、R、Q、O、L、N、M、S、O。也有其它支系F1、F2、F3、F4,这些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东南亚地区和印度的低种姓中。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19)

四、西欧亚、南亚、大洋洲父系

J单倍群是较有中东特色的类型,在北非、东非、索科特拉群岛、高加索、欧洲、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都有分布,那些中东石油大亨,土豪,罗斯查尔德家族,一般都是这类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0)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1)

J单倍群分布

I单倍群较早进入欧洲的类型,大约3万年前就进入了欧洲,但它所诞生的地方应该在西亚一带。这个父系也有不少的名人土豪,据推测,前首富比尔盖茨就属于这一类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2)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3)

I单倍群分布

G单倍群:常见于格鲁吉亚,在很多高加索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相当比例,例如奥塞梯人。另外,在欧洲、南亚、中亚和北非的族群中以低频率广泛分布。著名的奥滋冰人就属于G单倍群。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4)

G单倍群分布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5)

年轻时的“奥滋”

R单倍群白人中的占据主体类型,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白人都有很高比例。美国白人约60%左右都是R,因此世界范围内都很具影响力。但R的祖先可能发源于西伯利亚中部或者中亚北部,相当于亚欧之间的混血儿。R的三个主要分支:R1a、R1b、R2。其中R1a最高比例是在东欧。R1b最高比例是在西欧。R2最高比例是在印度。中国的R占男性人口的1.71%(1237万)。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6)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7)

R1a单倍群分布

L单倍群分布在整个南亚,以及中亚西亚等地。复旦大学研究推测,明代航海家郑和应该就属于L类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8)

L单倍群分布

H单倍群主要在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另外在欧洲的吉普赛人中也有相当比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29)

H单倍群分布

T 单倍群主要在西亚和东非,一些还散布在欧洲东南部。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0)

T单倍群分布

M单部群主要分布于大洋洲,特别是新几内亚岛。

S单倍群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1)

身上涂满颜料的新几内亚土著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2)

M和S单倍群分布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3)

五、东亚父系

东亚主要的父系有C、D、N、Q、O,以及一些人口较少的类型,C 和 D前面已经介绍过下面就不再重复。

Q单倍群约产生于3万年前,和R单倍群共祖于P单倍群。主要分布于美洲土著人、西伯利亚少数民族、中亚、和中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几种父系类型之一,占男性人口的2.74%(1820万)。根据考古研究,西周倗伯就属于这一类型,另外在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和北方汉族都有发现。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4)

印第安人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5)

Q单倍群分布

N单倍群占中国男性人口的6.44%(4658万),是中国最主要的几种父系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北亚、东北欧和中国。中国的N单倍群在鄂伦春族中达到最高比例。另外在8千年前的山东古遗址中也检测到N单倍群。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6)

鄂伦春族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7)

N单倍群分布

O单倍群是中国男性人口中最多的类型(约占75%)。主要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另外在北亚、中亚、大洋洲等地也有一定分布。O单倍群主要分支有O1a-M119、O1b-M268、O2-M122,其中O1a单倍群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可能起源于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侗台语族群中,在台湾邹族中达到最高比例;O1b单倍群在中国也呈南高北低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壮泰语族群中,在海南黎族中达到最高比例;O2单倍群是汉族中的主体类型(占中国男性的53.25%),可能起源于黄河流域,在藏缅族群中占到很高比例,在独龙族达到最高比例。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8)

台湾邹族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39)

海南黎族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40)

云南独龙族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41)

O单倍群分布

中国父系人口相对较多的有O、C、D、N、Q、R,人口相对较少的有E、F、G、H、I、J、LT、A、P、K等。

中国有一些父系可能并非“原产”,如I、J、G等应该是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流入了中国,在西北回族中比例最高的是R 和J。但R在中国的历史要比 J 久远得多。

超级祖先

从约1万年前至6千年前间,中国产生了六大超级祖先,这六大支系占中国男性人口的约近60%。

O-F8 共祖6900年前,人口占比15.56%

O-F325 共祖9020年前,人口占比10.81%

O-M307 共祖9650年前,人口占比10.26%

O-F46 共祖9130年前,人口占比10.05%

C-F978 共祖10380年前,人口占比7.58%

O-F1803 共祖10060年前,人口占比6.16%

3维流形基本群(分子人类学基础入门七)(4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