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康熙朝有三个成龙,其中两个名字一模一样都叫于成龙,另一位名字跟这两位就差一个字叫喻成龙,除此之外,他们三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廉吏典范,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三位成龙的事迹。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1)

大于成龙画像

“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大于成龙-于北溟

大于成龙,字北溟,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山西离石人。曾在明崇祯年间参加乡试,但看到明末局势混乱,官场腐败,于是在试卷上大骂一通,然后就回乡种地去了,顺治八年(1651年)参加乡试,落选,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从国子监肆业后“吏部议叙”到广西罗成县当了知县,因稳定住了当地混乱的局面,从此受到朝廷重视,一路升迁,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湖北武昌知府,这时候赶上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湖北战事四起,不久转任黄州知府,在武昌和黄州,数次数次平定叛乱,受到时任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2)

《于成龙》宣传海报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升任湖广下江防道道员,次年,转升福建按察使,康熙十九年(1680年),54岁的于成龙出任直隶巡抚。直隶拱卫京师,免不了与王公大臣打交道,而于成龙任上,不畏豪强,不管你是谁,只要犯法,一律从严处置,谁的面子也不给。于成龙为官廉洁,除了俸禄之外,一介不取,从不接受他人贿赂。所以于成龙一生都非常穷,每天只能和仆人一起喝粥。转任两江总督后,照样廉洁奉公、勤俭节约,每天只吃白粥就青菜,于是人送外号——于青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病逝,享年68岁。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身边又无儿女,于是,由曾经的下属于小于成龙(于振甲)主持料理了丧事,陈廷敬的《于清端公》记载:“时署中无亲指,衣食、饭舍皆不备,江宁守于公经理其丧。”出殡时,百姓商贾集体送行,哭声震天,康熙命塑建雕像祭祀,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雍正时入贤良祠。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3)

康熙御赐牌匾复制品,原品藏于美国

大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大于成龙堪称天下廉吏模范,深受康熙欣赏,“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在康熙年间,一提于青天,指的就是这位大于成龙,于北溟。

“奉公守法,洁己率属”小于成龙-于振甲

小于成龙(1638~1700),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生于清崇德三年,辽东盖州人。小时候家里很穷,给地主放过牛,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因过继给伯父于得水,于得水在旗,就以荫生的身份,出任直隶乐亭知县。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4)

小于成龙画像

小于成龙也是一位能员干吏。在任乐亭知县,以及滦州知州时,老百姓安居乐业,深受百姓拥戴。在其被弹劾离任时,全城百姓为其喊冤,联名上书朝廷要求留任。

比较巧合的是,当时的直隶巡抚于成龙和他同名同姓,冥冥中注定他们两个人会有连系,大于成龙改任两江总督时,上表举荐同名同姓的小于成龙出任江宁知府。康熙南巡时亲自召见小于成龙对其多家勉励,让其向大于成龙学习,并擢升安徽按察使,负责治理河道,颇有建树。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5)

清代北京河道疏浚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出任直隶巡抚。到任后,雷厉风行,很快废除了累民弊政,惩治贪官污吏受到百姓和朝廷一致好评。他经常微服私访,体查民情,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深入匪巢。面对仗势欺人的官宦子弟、土匪豪强、宫廷太监等为非作歹之徒,他不畏强暴,勇敢果断,为百姓平冤昭雪,在他的治理下,直隶省犯罪率明显下降,百姓安居乐业。

次年,加封太子少保衔,康熙同时勉励他“国家设官分职,原以绥靖地方,惠养黎庶。督抚为封疆大吏,表率属员,尤须才守兼优,谙练政务,方于吏治民生实有裨益。巡抚于成龙自为县令以至郡守,素秉清操,爱民尽职。遂从臬司超擢巡抚。简任以来,孤介自持,清廉益著,厘奸剔弊,扶弱锄强。境内谧宁,旗民允服,殊为可嘉。从优特加太子少保,以为廉能称职者劝。”康熙二十九年,任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康熙听闻其家贫如洗,便赏赐房屋194间,一家人才享受到团圆之乐。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6)

清朝时期永定河疏浚图

康熙亲征噶尔丹期间,小于成龙负责粮草转运,由于转运及时,助清军一举剿灭噶尔丹,回京后,康熙帝慰劳于成龙曰:“卿辈辛苦,得成大功!”特加军功四级,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一职,可世袭。次年小于成龙以总督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职务管直隶巡抚。这是其第二次担任直隶巡抚,不过这次是以总督之名任职,在任期间浚通浑河、无定河,竣工后。康熙帝亲自视察,龙颜大悦,经小于成龙提名,康熙御赐永定河,就是宣宗大名鼎鼎的北京永定河。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时年63岁的小于成龙因积劳成疾在河道总督任上去世。赐其谥号曰:襄勤,并多次派人祭奠。雍正八年(1730),诏入祀贤良祠。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7)

永定河流域图

“有龙图之目”喻成龙-喻武功

据《建德县志》载:“喻成龙,金州人,才猷练达,陛本府别驾,转潞安同知,陛本府知府,丁尤服关,辅临江府,晋山东监道,转按察司,陛布政使司,三任山东,转工部侍郎,授安徽巡抚,历湖广总督,刚明果断,遇事立剖,人莫敢欺,所至,有龙图之目。”

喻成龙,字武功,清汉军正蓝旗人。历任安徽建德知县、山西潞安府同知、池州知府、山东布政使。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太常寺卿,协同左都御史于成龙督运中路军粮,平定噶尔丹叛乱。因功授大理寺卿。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转任兵部督捕侍郎,不久调任工部左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提拔为湖广总督,负责督修高家堰,深受康熙赞赏。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8)

康熙御赐喻成龙“廉善是推,贪黩毋宥”碑亭

喻成龙本人才谋兼备,见多识广,而精通人情事故,处事刚明果断,为官清廉,如龙图(包拯)再世。为官期间,每日粗茶淡饭,如果遇到荒年,就吃糠粥,省下来的米用来赈济灾民;在任的时候为了减少开销,从来不喝茶,即便是当上湖广总督以后,他照常一日三餐吃粗米,就青菜。他的品行也和两位于成龙一样,一心谋国,从不营私;舍小家为大家,爱民如子,为官处世,恪守清廉,从不纳礼收贿。在任期间严厉打击盗贼贪吏,拯救民生,选福百姓。

康熙与于成龙有交集吗(康熙时期居然有三个)(9)

蒲松龄画像

喻成龙本人也比较有才,好舞文弄墨,曾跟当时的大文学家王世禛学过诗,自己著有《塞上集》、《九华山志》十二卷、《西江草》一卷。历史记载他曾于蒲松龄多有交集,任山东按察使时,听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即将书成,他便邀请蒲松龄到府做客,提出用一千两银子换取《聊斋志异》的署名权,虽然蒲松龄穷困潦倒,但还是婉言拒绝了,但是这件事确实是喻成龙一生中的最大败笔。

晚年,喻成龙辞官归田,专心吟诗作对,安享晚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病逝。

大清康熙年间三个成龙,皆为清官廉吏,可谓是巧合至极,彼此之间又颇有渊源,实在奇中又奇。三个人为康乾盛世付出了毕生贡献,历史应该铭记住这三位廉吏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