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用英语怎么说(英语热该降降温了)

作为80后的我们,现在还依稀记得当年开始学习英语的场景。李雷和韩梅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初中英语教育课本中的人物。每当听到他们,便会想起当初初中英语的那一幕幕场景。那时学习英语方法有限,简单而暴力,永远都是背不完的单词和考不完的试卷,也给那段青春岁月添加了一点点苦涩。

天气热用英语怎么说(英语热该降降温了)(1)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我女儿也即将迈入三年级了,英语学习也即将变成她学习生涯中一段重要经历。英语学习对于像她这样的小学生来讲,意味着什么?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对于这样的小姑娘,花十几年最好的光阴学习英语,最终受益的是什么?

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极贫极弱,迫切需要睁眼看世界,快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与世界接轨。这时,英语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获取收益。留学,我们需要考雅思;商贸,我们需要与客户签署合同和确认技术指标;出国考察,需要与国外友人面对面地交流。会英语的人,优势会更明显。企业招聘,会英语的人员,工资普遍会高于不会英语的人员;企业或者高校职称评定,会英语的人员,相对更加容易获得机会。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开放后,国力日益强大,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时在向全球输出。在国外,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学习汉语已变成一个潮流。还记得前几年,每年农历春节,特朗普的小孙女在推特上用中文给网友拜年吗?我们从不否认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在日益强大的中国,英语学习在某些方面有点畸形,我举几个例子如下:

1. 某些大学的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专业,外语也得考,要是过不了,就不能上研究生。

2. 2013年曾有6所高校自主招生,不约而同地不考语文、只考英语。

3. 某水产养殖企业,所招聘员工均必须拥有大学六级英语证书。

4. 某高校学生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面对外国记者镜头,面红耳赤无法交流。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们全社会对英语的定位,是不完全正确的。

英语是工具,而非目的—— 有句熟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理化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而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正是理工科全面井喷和勃发的结果。在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时,借助英语这个工具,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但是我们千万不要颠倒一个关系:理工科是目的,而英语只是工具。如果颠倒了这两者的关系,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我身边曾经有一个例子:亲戚家小孩高考650分(超本一120分),原本可以上复旦大学的金融专业,最后因为考虑欠妥,录取到复旦大学英语系,最后在大学阶段,拼命选修其他专业,我问她为什么?她解释:入学后她明白一个道理,英语只能作为一种工具,一个好的专业,再加上英语的加持,就会无敌。但是如果只是英语好,其他专业不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更何况现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大部分翻译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根据需要而学习—— 当我们准备学习英语时,我们能否先问一下自己:我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我以后大概率会从事何种工作?我从事的工作需要使用到英语的频率高不高?其实从实际来看,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经历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时间和金钱是天文数字,但是步入社会后,究竟有多少人会使用到英语。我想说比例绝不超过30%。所费时间和金钱成本,和我们的收益比较成比例吗?如今的社会分工明确,专业的事情有专业的人办理。我们看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人普遍英语不好,而且英语也是作为选修课供学习选择和学习,但是这并不妨碍日本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欧美最新的信息,也会第一时间传入日本,这是为什么?因为日本有专门英语人才,在新闻和出版行业,他们会运用专业知识,第一时间将全球资讯翻译和转化成日语,供国内使用。其实这样才是最经济的培养人才的模式。

被人工智能替代—— 近几年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之前出国要翻译随行,现在一个科大讯飞翻译器直接搞定。以后除极个别专业需要专业英语翻译外,大部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干净,这是大趋势,无法改变。

国人心态调整—— 中国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第一大制造国。再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必然会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样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如果想要发展,就要主动和中国打交道,这样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会越来越多,中文也会也来越热。所以,大家要从心理上慢慢自信起来,相信以后走在地球哪个角落,中文都会随时在你耳边响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