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1)

几个月以前,和几位宝妈聚会,休息之余聊起了朋友圈。有一位宝妈说:我朋友圈90%以上都是做微商的,打开朋友圈都是广告,很想拉黑他们。前几年还好,能经常看到朋友圈真实的生活分享,现在,哎!都不想看朋友圈了。

另一个宝妈给她支招说:你不想看到这些广告,你屏蔽他们就好,选中不看他们的朋友圈就可以了,很方便的呀!也有宝妈说:没事啊,他发他的呗,有用的信息你就看看,没用的,你就不看呗,说不定哪天他卖的东西,你需要呢?

有位宝妈也有话说:最讨厌朋友圈发的那些负能量了,不是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就是看谁不顺眼,骂人的话一堆一堆。看得我心情都不好了。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2)

其中一位宝妈说:朋友圈现在越来越假了, 就像我的好几个朋友,发出来的图都是美颜,大都P过才发出来的。太假了,每天不是秀脸,就是秀腿,秀胳膊的。天天自拍照,自恋得不行。我以前认识她,脸上长很多麻子的,哪有晒的图那么漂亮哦!每天看到她发的自拍照,都想吐......

另一位宝妈接话到:朋友圈也未必都是假的啊,像我发的动态,我就是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且我经常发朋友圈的,为什么呢?因为生活过的太有趣太美好太幸福,太多想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可以发了。今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谁对我特别好,谁说了感动我的话,做了感动我的事,我都会忍不住去记录。发发旅游照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最主要的是,当然是希望家人在我的照片下点个赞,夸夸我啊,他们会说:哇!好美啊,身材真好啊!哈哈.....

也有宝妈说:发朋友圈就像是日记,写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过段时间来看,很尴尬。一想到别人也看了,就更尴尬了。所以越来越不太喜欢发圈了。经常发的话,其实就是想给别人说话了,想分享点什么了,于是无脑的在朋友圈上发东西(完全不考虑,马上就选择朋友圈发了)。

还有宝妈说:我也很少发朋友圈,只是增加自我重要感的内容都很少发,因为个人基本不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自我价值感了。发出去的基本就这两个目的,一个是有好东西想分享给大家,一个是偶尔觉得有必要让朋友知道我最近的一些生活动态,所有就发了。

最后有些宝妈总结式的说: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应该比较乐观活泼,或者是憋不住事神经大条的那种,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应该比较谨慎内敛,怕让别人看到太多自己的隐私,怕同事领导觉得自己负能量爆棚,所以选择不发。这也很正常的。

平时嘴皮子比较多的一位宝妈打趣到:我就是一个爱怎么发就怎么发,你不想看你可以屏蔽我啊,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很多负能量的东西发出来。心情好的时候就晒自拍照,晒一晒娃和出去逛街的照片,或是买了什么好东西,看了一场什么电影这些。我很喜欢发,几乎随时随地,没心没肺地发。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3)

还有一位宝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发喜欢发朋友圈,开心时就想记录下来, 不开心了想吐槽,同时还希望有人安慰。遇到好的电影和剧集,听到好听的歌,吃到不错的餐厅,读了一本很精彩的书,想分享出去,纯粹觉得好的东西值得被交流。

看到美丽的风景,分享一下。难得拍出一张好看的自己,发出去试试能不能撩到他。有了新的感悟,发个朋友圈,让别人看到自己不只是个逗比,也能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刚学会一新曲子,拍个小视频。小朋友取得好成绩,得了个什么奖状,晒一晒,让亲戚朋友高兴一下,共同分享一下快乐。

等等......不胜枚举。

可是后来发现,我分享这一切的目的不过希望别人跟我有共鸣,跟我同喜乐。但是三观不同、志趣不同的人真的很难共鸣。虽然叫“朋友圈,”但大家或许都心知肚明,可以称作朋友的,只是寥寥无几。

就像我看到别人分享的鸡汤,看电影拍了票根发的朋友圈,别人分享的自家娃的游玩照......我也觉得没啥意思,很少去关注,别人分享我不喜欢的音乐类型,我也一般会置之不理,置若罔闻。

这个世界除了至亲的人,很少会有人跟自己感同身受,所以,“朋友圈”形式上是在分享不同的生活和体验,实际上大部分的心情却被阻隔在了几寸的手机屏背后,一不小心,还加深了彼此的距离感。即然不能做到真正的分享,也就失去了发动态的意义。

很多时候往往是一个人的精彩,自己欣赏和享受就好了。

别人在不在意且不说,发多了万一引起三观不合、志趣不同者的反感呢?

一言不合就屏蔽……那还是自己主动选择缄默吧。关键后来的自己看以前的东西——这个SB是我?是我??我???

发也可以,大不了定期再删除咯~

发了又删或许是因为缺认同,看了不赞也可能因为缺平衡。

总之,不管“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莫要以己度人呀。

之前不怎么发,因为会觉得很尴尬。以前用qq的时候我从来不在qq空间里发东西,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但是现在会比较常发微信的朋友圈,因为它有了分组功能,我完全可以屏蔽所有人只发给我自己看,或者有选择的让别人看。

当然了,目的肯定也是记录,毕竟每天写日记做不到,每天打几个字发几张图还是很容易的。过了很久再去看看当时自己的生活,还是很有意思.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4)

宝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得甚是愉快,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共同话题。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位网友这么解读喜欢发朋友图的和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两种群体,感觉很有道理,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有的人喜欢晒朋友圈,有的人喜欢看朋友圈(很少发)。

我发现身边晒朋友圈的人更多的走在了一起,而看朋友圈的人更多的走在了一起。

于是,晒朋友圈的人形成了一个群体,而看朋友圈的人形成了一个群体。我们以下分别简称为“晒群体”和“看群体”。

这两个群体就像两个原始部落,他们开始进行着一些有趣的群体行为。“看群体”的人,给“晒群体”的人贴了一些标签:刷存在感、张扬、炫耀、骚、秀等。

这样一来,“看群体”的人,因为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群体而获得了无限的群体优越感:我们不刷存在感,我们很低调,我们有修养!

之所以有“看群体”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发现:那些很少发朋友圈的人,他们只是发的少而已,但他们经常看朋友圈。

这两个群体,分别形成了两种价值观。

晒朋友圈的人:我的朋友圈,我做主;如果没有人分享,那朋友圈拿来干什么呢?我喜欢做什么,那是我的自由;我的人生,取决于我自己。

看朋友圈的人:做人要低调,不要太张扬;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朋友圈发得怎么样;我的幸福和快乐,取决于身边的人怎么评价;我的人生,取决于我的人际关系。

“晒群体”更多的形成了一种个人主义文化,拥有独立的文化观,他们主张的是:人要为自己活着,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即遵从于自己内心的喜好。

“看群体”更多的形成了一种集体主义文化,拥有相互依赖的文化观,他们主张的是:争取到身边的大多数人,是一种明智的表现。即遵从于某种文化规范。

倘若有引火线进行生理唤醒,这两个群体和部落就开始了一场战争。

一边像游牧民族部落,一边像中原汉人部落。

一边是像巅峰时的项羽,一边像巅峰时的刘邦。偶尔可能还会挺进汉中,来一场生死决战。

一场网络骂战蓄势待发。

“看群体”的人教“晒群体”的人怎么做人,“晒群体”的人教“看群体”的人怎么活出自己。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5)

揭秘

我们先问一个问题:

有的人,是如何知道其他人在秀朋友圈的?通过看朋友圈!

进一步,这些人为什么要去看朋友圈?因为没事干!

再进一步,为什么他们没事干?因为他们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不需要努力工作了,我们姑且先这样下结论。

那么,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在做什么呢?

他们要么在忙着准备去全世界度假,在网上查看哪个国家的哪些地方值得去旅行;要么已经在旅途之中了,他们忙着开劳斯莱斯,忙着欣赏美景,忙着拍照;要么在忙着接电话,筛选项目,做投资决策。

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去看朋友圈。由此可见,说“看群体”的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并不成立。

现实是复杂而多元的,人们很难去解释这个世界。

尽管如此,人们也必须找到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否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或生理不适。(人人都喜欢思考“为什么”)。

这些都是潜意识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有意识努力去获得解释世界的方式。

为此,人们会简化解释这个世界的方式,降低生理不适。

常见的简化方式有:内隐人格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些看起来“相关”的人格特征组合在一起。比如,一个“热情”的人,通常也是善良、慷慨、乐于助人、值得依赖等的人。因果归因方式:说白了,就是只要内心觉得“合理”,能够形成某种“因果关系”(事实未必),这件事就算解决了。比如,为什么我的男人晚上没回家,因为在外面有女人。图式解释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自动的、无意识的、不需要努力的思维方式。比如,通过匹配过去的经验、眼前的目标或近期的记忆来形成解释。

回到主题。

“看群体”需要对“晒群体”发朋友圈的行为进行解释,否则内心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而这种解释方式就是“刷存在感、张扬、炫耀、骚、秀等”,这体现了一种“自利归因”,即对自己有利的解释方式,情绪上的或利益上的自利。

晒朋友圈的人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呢?

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获得快乐和愉悦感!在发朋友圈的准备阶段,在朋友圈的瞬间,在获得别人点赞或评论时,都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

看朋友圈的人为什么不发或少发朋友圈呢?

这种方式同样能够带给他们快乐和安全!发个朋友圈可能会暴露自己,或有被别人贴上标签的风险,带给他们情绪上的不适,所以保持沉默最安全。

我们得出的结论:“看群体”和“晒群体”,关于朋友圈的处理方式,目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6)

不发朋友圈与发朋友圈,目的都是让自己高兴、情绪愉悦!

既然目的都是一样的,给别人贴标签,为自己开脱,显得非常荒谬!

同时,有些发朋友圈的人也不是什么善类。因为他们发的朋友圈充满了埋怨、不满和负能量。

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无非是快乐!

性是一种快乐,食是一种快乐,尊重是一种快乐,金钱是一种快乐!

发朋友圈是一种快乐,不发朋友圈是一种快乐!

所以,建议朋友们:

如果发朋友圈能够带给你快乐,你完全不必去在乎“看群体”的评价。如果不发朋友圈才能够让你安全,建议你也少发朋友圈。

人们对各种生活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即高峰时的感觉和结束时的感觉,而过程则会被忽略掉。

被称之为“峰终定律”。

相比于整个人生,你更在乎你人生巅峰时和结局时的样子。

在一天之中,也有巅峰时刻和结局时刻。无论是发朋友圈,还是看朋友圈,还是不发朋友圈,我们都是为了记忆快乐的瞬间。

所以,怎么快乐,就怎么干!

◇总结◆

1.朋友圈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群体。晒朋友圈的人形成了一个群体,而只看朋友圈的人形成了一个群体。

2.“晒群体”与“看群体”形成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前者更注重遵从于自己的喜好,而后者更遵从于一种文化规范。

3.晒朋友圈的人和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让自己快乐和愉悦。

4.“晒群体”与“看群体”之所以会互相贴标签,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简化了的、自利的、潜意识的。

5.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快乐!怎么快乐,就怎么干!

真正喜欢是不会去发朋友圈的(你喜欢发朋友圈吗)(7)

在我看来,朋友圈和以前的QQ空间说说没区别。偶尔还会庆幸自己没有删掉那些状态。那里有自己成长的痕迹。

个人而言,朋友圈,我是属于有些时候少发,有些时候多发的人。发的最多的:1.记录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2.分享一些有趣的事;3.转发推送同时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朋友们交流各自的看法;4.有时候手痒就想发一个问问早安,哈哈...5.踌躇不定时向大家征求意见,或者寻找某件商品;6.分享喜欢的歌曲;

我认为常更新朋友圈是单纯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兴趣。

然而那些不发朋友圈的,我认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生活得方式。有的人喜欢分享有的人却喜欢沉静。

有时候觉得自己有一天终要老去。记忆也会渐渐斑驳。所以记录下这刻的开心和感动。随心而动。如此,而已。

我的朋友圈,极少发负能量的东西,希望朋友圈可以记录下美好的回忆。

不是为了装作自己过的很幸福,而是希望日后翻看自己朋友圈的时候,会唤醒那些开心的记忆和感人的时刻。

我不太在乎人家晒机票,晒电影票晒美食,晒健身,晒娃。我只是觉得,偶尔看到一些同学/朋友的状态感觉很不错,这总比不联系好一点,这算是朋友圈对我的作用了。另外,我把有关微商的大部分屏蔽了,请别来问我屏蔽了谁。

反正我的爸妈,我是不会屏蔽,哈哈......

有一次打电话,我妈说,最近怎么很少看到你发朋友圈了,小宝贝怎么样?他们现在还跳舞吗?还去表演吗?学习怎么样?我突然才意识到,原来我爸妈会经常研究我的朋友圈,似乎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发朋友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让自己的爸妈了解我们的生活近况。远嫁的女儿不能常和父母相聚,但小小的一个朋友圈,就能给父母带去安心和慰籍,也是值得我们偶尔更新朋友圈的。

你呢?属于哪一类?喜欢发朋友圈?还是不喜欢发朋友圈?


记得点击关注哟~ 您小小的善意是我持续写作的动力.

欢迎留言评论点个赞, 谢谢温暖而可爱的你!

本文由九瓣九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