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

古代诗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得不远离家国。而长时间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又往往会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以及对自己的身世之感。元曲作家马致远曾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见这种羁旅之愁是足以令人断肠的。

李商隐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天涯》,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羁旅诗。据冯浩《玉溪生年谱》载,它写于公元855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九年,当时李商隐正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府任职参军。由于深陷牛李党争,李商隐很不得志,终日抑郁寡欢。再加上妻子王氏的病逝,这让他在梓州幕府的生活,就如同这首诗的题目,沦落天涯。

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又正值春残日暮。这让李商隐不仅自感身世之悲,还伤春伤时。所以在短短4句诗中,它蕴藏着极丰富、极深沉凄惋的感情。而从艺术创作来看,《天涯》无疑是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全诗一气浑成,明白如话又婉转多姿,具有盛唐绝句风味,令人叫绝。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商隐的这首《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2)

首句“春日在天涯”,意思是说,繁花似锦的春天,李商隐独自一人在天涯。单独看“春日”一词,它可能会让我们想到春光旖旎、繁花似锦,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可一旦加上“天涯”一词,它与诗人沦落天涯的漂泊之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后。就会变得春日愈美好,诗人愈惆怅。细细品味这句诗,可以说只是开篇5字,便令人黯然神伤。

次句“天涯日又斜”,则更进一步,即在诗人为自己沦落天涯而感慨的时候,却又发现天边的太阳又在渐渐西斜,一天又将要过去。言下之意,也就是李商隐不知道自己沦落天涯的漂泊之苦何时才能到头。除此之外,“日又斜”无疑又给本来艳丽的春景,笼罩上了一层凄暗的阴影。这便意味着春光终要逝去,繁花终要凋零,可见诗人的羁旅之愁上,又多了一层伤春伤时的意味。

李商隐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3)

第三句“莺啼如有泪”,作为这首诗的转句,无疑是在婉曲回环中见奇警。莺鸣本来是悦耳动听的,但是在李商隐这首诗的诗境中,它却像在啼哭。这是因为李商隐将自己的天涯羁旅之愁,包括伤春伤时之悲,都寄托在了啼莺身上。因此黄莺悲啼而垂泪。从手法上看,这是移情及物的妙用。

最后一句“为湿最高花”,即李商隐希望黄莺能够把啼哭的泪水,洒向树梢顶上的花。“最高花”,是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这也就说明了春日即将逝去,美好的事物终要消逝,李商隐的伤春伤时之情不言而喻。但这里最深刻的情感,其实是李商隐对自己身世的悲叹。

李商隐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4)

盛开在最高处的花,自然就没有庇护,只有任凭风雨摧残,早早凋谢。这其实就是李商隐在晚唐王朝个人命运的真实写照。所以这里李商隐的愁苦早就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表现了一种人生幻灭的痛苦。比较惋惜的是,李商隐在写下这首诗的三年后,也就是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在郑州病故,年仅45岁。

李商隐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5)

综观李商隐的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极深沉凄惋的感情,其实不仅是诗人自己人生的挽歌,更是那个时代一代人的挽歌。即便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极悲之意,感人至深。总的来说,这首诗是李商隐水平很高的一首诗,一气浑成,短短4句,令人叫绝。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