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生活日志(黄多多抑郁地活在人设里)
引言:黄多多抑郁地活在人设里
黄多多,原名黄忆慈,是黄磊和孙俪的大女儿。8岁的她参加了《爸爸去哪儿》,就此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之中。在节目中,8岁的她,显得异常懂事,不少网友吐槽:多多很做作,这也太假了吧,都是装出来的……
但多多却越长越优秀,2015年10月16日,为法国动画电影《小王子》中配音,2019年6月10日,与小伙伴一起包揽了钢琴独奏/钢琴四手联弹小提琴独奏的一等奖,运动/西点/手工一样也没落下过……
前一段时间,声称是多多同学的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爆料:在精英汇集的学校里,多多依然很优秀,很受老师的喜欢,人很漂亮,身上散发着淡淡的香味。但是,多多很高冷,看起来不开心,很忧郁,还会突然陷入沉默……多多要做的事情比同龄的孩子多很多,感觉她在强撑……
后来,我看到很多人写文,对这个事件进行评论,有的人在褒奖多多,有的人在批判黄磊的教育,其中,这样一个评价让我很是触动。作者说:黄多多优雅懂事,多才多艺的“人设”并没有翻车。
戳中我的是“人设”这个关键词,“人设”这个词,被反复地用在明星身上,是指明星们展示在公众面前的,外在和内在形象,且人设的性质都是比较讨喜的,至于“人设”是否与本人真实的状态符合,就另论了,所以也就有了“人设崩了”这一说法。
但是,我并不认为,“人设”这一词应该用在,一个还未定性/未定型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还没有人设。如果,非要用,我更愿意说:孩子们正在奋力地打造自己的人设。
优秀的孩子都活在人设里
优秀的孩子,能够将自己活成“人设”的样子,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对自己的人设形象,进行印象管理,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国王”。
孩子在打造自己的人设时,都会经过以下这三个阶段,有的孩子没能走到最后一个问题,还有的孩子连第一个问题都没有顺利地闯关成功。而优秀的孩子,在这几个关键点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1.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启了“认认真真建人设”的征程。而建设人设的第一步是: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童年期的孩子,还无法进行自我评价,他对自己的评价,来源于周围他人的评价,别人怎样评价他,他就怎样评价自己。特别是孩子身边的老师和家长,这些人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圣旨,虽然孩子嘴上不说,但是他心里接受着这样的评价,并且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因此,你的评价对孩子就显得格外重要。最好的评价,是对事不对人的评价。也就是说,批评和表扬孩子的时候,应该批评和表扬他所做的事。例如,你怎么打其他小朋友呢?你知道打人,这件事情不礼貌吗?而不是,你怎么打其他小朋友呢?你不知道打人,是坏孩子做的事情吗?例如,你今天画的这副画,颜色搭配得很漂亮哟~而不是,你画得真好,你真棒!
不仅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还要关注、纠正别人对孩子的评价,帮孩子答疑解惑,“妈妈,好朋友说我,是全幼儿园画画最差的小朋友”!这个评价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孩子不知道,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自己,就要纠正这个评价,“你的好朋友不会知道,其他班小朋友是怎样画画的,所以你不是最差的。”紧接着,鼓励孩子在这方面努力,重建孩子对于画画的信心,“画得好的小朋友,肯定很喜欢画画,而且经常画画,你要喜欢上画画,每天画一画吗?”
客观公正的评价,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而随意偏颇的评价,会让孩子陷入自我认知的误区,从而变得自卑或者自满……
2.社会期望:我被期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在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时,也会慢慢察觉到:我被期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西西看了很多的绘本,她知道非常多的知识呢”中,孩子意识到:我被期望成为一个喜欢看书/知识丰富的人;在“谁在上课的时候调皮捣乱,待会儿就不能参加游戏活动!”中,孩子意识到:我被期望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人。
孩子对社会期望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给予孩子适宜的社会期望,就很重要。更准确地说,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发展任务,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对孩子提出适宜的期望。你期望你2岁的宝宝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这样的期望当然是不合理的,孩子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孩子无法达到期望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等消极情感体验,会影响孩子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等。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接触的圈子就更多,社会期望就不再只来源于父母和老师了,还有网络/朋友等等。越长大,这些各种各样的圈子所传达的社会期望,对孩子的影响就越重要,尤其是是非观还未成熟的孩子。
遗传学家罗伯特·普劳敏和丹尼斯·丹尼尔斯在研究中发现:
儿童经常会拒绝尝试某一种食物,即使父母要求也不愿意,但是,当这样的孩子,经常和另外一些喜欢吃这食物的孩子,一起吃饭时,他们就会有所改变。
尽管,会吸烟父母的孩子,会更容易吸烟,但是,最主要的影响仍来自他的同伴。吸烟的孩子大多都有一群吸烟的朋友,这些朋友向他们聊吸烟的快乐,并向他们提供香烟。
……
最后,研究者得出:社交圈会对我们的人格造成40%-50%的影响。
不同的社交圈,会有不同的社会期望,在孩子还无法辨别是非的时候,很容易去接受各种各样的社会期望,因为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并没有好坏之分,甚至,忽略好坏之分。所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如何了解他的社交圈,并进行有效地规劝就显得尤为重要。
3.印象管理: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人生命中永恒的话题,而这个话题,始于人生中的青春期,甚至更早。在见过世间万象,人生百态之后,孩子们会发现:不同圈子有不同的社会期望。而我,要成为哪个圈子的人?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为此而努力。
成为一个既符合自我期待,又符合社会期待的人。无疑是人生这个考场上的满分答案,但是,人生的考场,不是只用笔写下这句话就行的,是要用长年累月的行动,去坚持的答案,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
一个既符合自我期待,又符合社会期待的孩子,绝对是个优秀的孩子,但是优秀背后,绝对有冷暖自知的辛苦。而年龄越小的孩子,心智发展越不成熟的孩子,对这份辛苦的体验会来得更深刻。而随着时间与生活的磨练,孩子们会越来越看淡这种辛苦,而学会去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去接受生活给予他们的一切。
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孩子们永远追逐,但永远也不会到达的人生彼岸。
结语:孩子,请认真地活在人设里
孩子,愿能有勇气与毅力,认真地活在人设里,并活成人设,活成“自己的国王”和“别人家的孩子”,纵然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苦痛,但谁的生活不痛苦。
请点个赞,为木子查资料写文充个电呀~(✿◡‿◡)
-END-
我是木子,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的幼儿园老师,@我在幼儿园溜达,要一起吗?一起聊聊幼儿园小朋友的那些事儿~
#0-6岁育儿经##明星育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