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非凡s315寸2022款测评(产品应用已如此成熟)
有幸收到宏碁的邀请,我参加了宏碁裸眼3D系列城市巡展北京站,在去之前,我对于裸眼3D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裸眼3D大屏幕的阶段。在我的印象中,裸眼3D更多是3D技术在影院兴起后的跟风产物,噱头大于实用。但此次体验宏碁裸眼3D技术之后,我对于裸眼3D有了全新的认知。
先说结论:超出预期太多!宏碁裸眼3D技术及产品完成度和可用性都非常高,个人认为市场潜力巨大。
01 “你甚至想用手去抓”
现场提供了4台体验机,其中1台笔记本,型号为ConceptD 7 SpatialLabs超感空间裸眼3D版,3台便携显示器,型号为SpatialLabs View/View Pro超感空间裸眼3D版系列。两者的裸眼3D体验几乎是一致的,后面提到的实际体验就不做区分了。
首先,宏碁裸眼3D的效果非常逼真,仿佛屏幕中的世界悬浮在屏幕之上一样,特别是纵深明显的画面,立体效果很强。现场体验的朋友甚至伸手去抓看到的画面,结果显而易见,抓了个空。
其次,即使你在观看的时候前后左右移动,当然移动距离不要过大,你看到的3D效果依旧一如既往,并不会出现重影、发虚的情况。
宏碁裸眼3D的观看效果与AR眼镜非常接近,好于3D影院的效果(也可能是我没看过效果出色的3D电影),但不需要佩戴任何硬件设备。
02 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实现如此出彩的裸眼3D效果,其背后有着一套复杂的算法和硬件做支撑。算法这部分直接跳过,我不怎么了解,Acer方面的专家也只是简单一提。我们重点聊一下现场提到的一些技术。需要注意,以下描述会包含个人理解,部分内容可能存在错误。
在此之前可以简单的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有立体视觉的。当我们注视某一物品时,左右两只眼睛能够获得两幅图像,这两幅图像是存在视差的,然后大脑将两幅图像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获得距离、凹凸等信息。
所以想要“伪造”3D效果,那么就需要根据人眼与屏幕的距离提供合适的视差图像,可拆分为5点需求。第一,需要知道人眼与屏幕的距离,并且这个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追踪;第二,需要图像内各部分的景深信息;第三,需要算法将景深信息模拟出视差图像;第四,需要一块能够显示视差图像的特殊屏幕;第五,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一定要有不错的算力支持。
由于视差图像的缘故,相机和手机是拍不出裸眼3D效果的。
我们来看宏碁裸眼3D是怎么做的。
在SpatialLabs View Pro超感空间裸眼3D版(现场体验的裸眼3D便携显示器)屏幕的上方有两个图像传感器,它可以识别并追踪使用者的头部和眼睛,做到了实时反馈使用者的位置信息,解决了人眼与屏幕距离这个问题。当然由于两个图像传感器只能追踪一个人的面部和眼睛,所以目前宏碁裸眼3D只适合一个人使用。
3D内容包括3D图像和3D模型,前者本身就提供两张存在视差的图像,后者包含了丰富的景深信息。面对2D内容怎么办?宏碁裸眼3D的做法是利用自研AI算法,把2D内容转换为3D内容,相当于通过算法自动计算出图像内景深信息。
模拟视差图像的算法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应该就是该系统的核心了。
此外宏碁裸眼3D的屏幕是特制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光学透镜。个人猜测原图像 光学透镜所折射的图像叠加在一块,相当于两只眼睛各获取的图像。其中光学透镜的折射率是可以控制的,模拟不同距离下眼睛获得的图像。
最后,现场演示的产品中,三台便携显示器所连接的主机配置未知,ConceptD 7 SpatialLabs超感空间裸眼3D版的独显是英特尔i7 RTX 3080,看来对算力的要求着实不低。
03 它的价值在哪里
个人觉得,宏碁裸眼3D的最大优势并不仅仅是出色的裸眼3D效果,也在于不需要任何硬件设备辅助。它将用户的学习和操作成本降到非常低,低到你只需要在屏幕前就可以,这种极为出众的易用性决定了它在行业中更容易被接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行各业对于此类技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宏碁裸眼3D做到了所见即所得,可以显著提升效率。而企业是非常愿意为提升效率买单的。
宏碁裸眼3D适用于以影像作为重要输出的行业,比如三维设计领域、医疗领域、零售展陈领域、教育领域。个人认为宏碁裸眼3D最早被广泛采用的领域极有可能是教育培训,这也是消费者最早能接触到宏碁裸眼3D的领域。
教育培训市场一直对创新型的教育工具有着迫切需求。宏碁裸眼3D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个是能够带来更好的培训成绩,另一个则是能够吸引更多潜在客户。而且教育培训市场足够大,宏碁裸眼3D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更快的得到体现。
我正是看到了它在教育培训市场的可能性,才认为它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有好奇的朋友咨询ConceptD 7 SpatialLabs超感空间裸眼3D版售价,当听到超过5万(并非最终零售价)时,我的内心抖了一下。技术很好,当目前处于技术创新阶段,成本还比较高,适合商用,但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个人判断,那款独立的裸眼3D显示器也就是今年的新品主角,售价应该在万元上下的定档,让我们拭目以待。
(800298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