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怎么调理轻松排便的小妙招(干货排便不畅可能跟你非要忍着有关)
你有每天早上大便的习惯吗?两三天不上大号就是便秘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便秘怎么调理轻松排便的小妙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便秘怎么调理轻松排便的小妙招
你有每天早上大便的习惯吗?
两三天不上大号就是便秘吗?
实际上
便秘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而长期的便秘对身体有很大损害
那么,便秘都可以通过泻药解决吗?
应如何正确治疗与防护呢?
佛中医肛肠科副主任中医师赵英武
下面将为你介绍
怎样才叫便秘?
便秘可以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并发症。普通人认为大便干结,解不出来就叫便秘。其实,便秘并非这一种。
现代医学罗马Ⅲ标准认为便秘症状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条件以上:
1.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2.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
3.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6.排便次数为3次1周。
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可诊为便秘。
有些人大便很软,但也很难排出,也属于便秘的范畴。简而言之,便秘就是排便不顺畅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所以,一般人们偶尔遇到的粪便干硬如球,如厕时憋到面红目赤的情况只能称之为大便干结,并没达到便秘的诊断条件。
强行忍便也会导致便秘
据赵英武介绍,导致便秘的因素很多,与自身饮食、服用药物、起居、运动、精神因素、躯体疾病和盆底解剖学异常等因素有关。
平日摄入食物中纤维素少,饮水量少或过度出汗,活动量少或长期卧床,无规律饮食及不规律排便习惯,人为抑制便意(如小朋友因玩耍忍便、女生厕位少且课间时短而忍便、工作繁忙忍便),环境的改变(出差、旅行),焦虑、紧张、抑郁等精神因素都会造成便秘。
此外,自身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低钾血症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等)亦会导致便秘。
同时,一些药物也有可能诱发便秘。如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东黄营碱)、治疗精神类疾病药物、补血的铁剂、治疗胃病的轻剂及抗酸药、抗帕金森症药物、抗高血压药(如利尿制、神经节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惊厥药(如治疗癫痫病的部分药物)、部分泻药的滥用(如果导片、排毒养颜胶囊、肠润茶、大黄、番泻叶)、部分治疗腹泻的止泻剂(思密达、蒙脱石散)等。
便秘严重可能威胁生命
便秘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影响美容、导致肥胖、产生体臭,甚至导致饮食无味、神经衰弱、性欲减退,并发痔疮和肛裂、诱发结肠癌、造成猝死,特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患者,严重便秘努挣时可能会使血压急刷上升而造成猝死。
便秘危害如此之大,需要大家提高防治意识,除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外,还可视严重程度进行积极治疗,治疗分为3种方法。
1
首选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
赵英武强调,每周、每日食物的多样性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比如早中晚食物尽量不重复,每餐食物尽量超过3种以上,可以参照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调整。
运动则应参与促进肠蠕动的运动,如慢跑和锻炼腹压的运动,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赵英武个人比较推荐慢跑,慢跑不需要速度,只需要坚持,临床上许多病人都是通过慢跑和多样化饮食结构治好了自己顽固性便秘。
2
药物治疗
治疗便秘药物很多,临床首选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比如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4000散、纤维素。而大家熟知的果导片、肠润茶、大黄、番泻叶因其副作用,不建议长期服用。
便秘的药物里包含部分外用药物,如开塞露。开塞露般适用应急情况,如大便干结、想排便却难以排出的情况。
Tips:如何使用开塞露?
将开塞露慢慢挤入直肠内,最好忍5分钟再去排便。开塞露是通过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帮助排便,不建议经常使用,直肠被刺激次数越多,敏感性就越差,一旦适应了该药物将不再有反应。
3
手术治疗
便秘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在改善了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后,经过系统正规的药物治疗无效,并且有临床手术的指征,才可考虑手术。
对于因其他疾病导致的便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因自身疾病需长期服药的便秘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在其指导下,尽量避免服用副作用能导致便秘的药类,转换其他种类的药物。
专家介绍:赵英武
肛肠科副主任中医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治疗痔、肛瘘、肛裂、肛门脓肿、便秘、炎症性肠病、肛门瘙痒症、肛周性病(尖锐湿疣、梅毒等)、小儿肛门病(小儿肛裂、小儿直肠息肉、小儿便秘等)。
开诊时间:周4、5下午
开诊地点:1号楼四楼肛肠科诊室4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