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

2001年的盛夏,伴随着夜幕的降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的村民们,都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匆匆吃完饭后,便陆续进入了梦乡。

“啊!”一户人家传来的一声惨叫,惊醒了不少人的美梦。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1)

这家主人黄开宁听到呼救声,一个箭步就冲到了客厅,打开灯后,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

只见一个陌生男人倒在客厅的地板上,全身被一条黑色大蟒蛇缠绕得严严实实,而大蟒蛇缓缓用力,男人原本不断呼救的声音逐渐变得微弱:

“求求你,救救我……救救我……”

眼见男人的脸色变得涨红,眼珠不断外鼓,眼里布满了红血丝;裸露在外的双脚,也从不断抖动到没有抽动,可见男人已经处于窒息的边缘了,如果不马上施救会有生命危险。

黄开宁连忙呵斥:“兴财!快松开!快点!”

大蟒蛇这才不紧不慢地松开自己的身躯,爬到黄开宁的身边。

男人捂着自己的脖子,好不容易喘上两口气,脸色渐渐好转,便问:“这蛇怎么那么听你的话?这蟒蛇是你养的吗?”

黄开宁笑了,摸了摸大蟒蛇的蛇头:“因为他是我家的成员,它叫黄兴财。”

陌生男人看着眼前这一幕,陷入了无语境地,他哪里能想到,自己是看到这家外面没养狗,方便偷东西,这才趁黄开宁睡着后偷偷溜了进来。

黑灯瞎火的,啥也看不清,不小心踩到地上一根“滑溜溜的绳子”摔倒在地,为了不惊醒主人家,忍痛没出声。

哪知道,这压根不是什么“滑溜溜的绳子”,而是一条大蟒蛇。还没等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大蟒蛇就把自己“捆”了起来,本想奋力挣脱一下,哪晓得大蟒蛇居然越缩越紧。

原来这个陌生男子是一个入室行窃的小偷。

小偷不想让自己死在这里,这才开始大声呼救。好不容易逃过一劫的小偷,收起不该有的心思,开始向黄开宁道歉认错,表示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自己知道错了。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2)

黄开宁知道:要不是有兴财在,这小偷早就偷完东西扬长而去了。这番忏悔也是因为有兴财在,小偷才没得逞,否则早就溜之大吉了。

犯法了就得交给法律制裁,黄开宁才不会原谅这个小偷,等左邻右舍赶来后,将小偷捆得结结实实,扭送到了公安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此事就此告一段落,黄兴财“看家神蟒”的名声也传遍了十里八乡。

不少人都很好奇:黄开宁是如何将一条野生大蟒蛇“驯服”成“看家神蟒”的。毕竟蛇是冷血动物,还常常与“阴险”、“养不熟”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农夫与蛇》的故事,更是让蛇的“恩将仇报”的形象深入人心。一般人要养宠物,尤其是用来看家护院的,都会优先选择狗,例如牧羊犬、中华田园犬、边牧甚至藏獒等。为何黄开宁选择了一条蟒蛇?

对此,黄开宁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把兴财看成一条蛇,或者是宠物

在黄开宁的眼中,大黑蟒兴财是自己的家人,和家人之间的相处又何来“驯服”一说呢?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一人一蛇是如何相识,又是如何成为一家人的?海南巨蟒又如何为报恩甘当“保姆”,还为其看家护院,挽救孩子一命。

本文的主人公黄开宁生于1972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椰子寨人,他的名字是父母为他起的。

他所在的椰子寨地处海南较为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很少有旅客会到这里来。也正因如此,椰子寨的环境和生物系统没有受到影响,保存了较为原始的样貌,这也是大蟒蛇黄兴财能在这里出现的原因之一。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3)

黄开宁自小就被大人们教导:“要对动物心存爱护,遇到受伤的动物,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它们。”

从小到大,黄开宁每次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时,都会提供一些帮助,自己无法解决的就去找老中医帮忙。

时间一转,来到了1996年,黄开宁已经是个24岁的年轻小伙了。

那年秋天,黄开宁像往常一样,去附近的一家槟榔园打工,他的任务是查看每棵槟榔树的状态。

在检查槟榔树的同时,黄开宁用余光扫了一块岩石,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于是,又特地走回去再看了一遍。他知道哪里不对劲了:

岩石上居然趴着一条小蛇,它的花纹与岩石十分接近,不容易辨别。

24岁的黄开宁曾救助过很多动物,经验很丰富。他知道

蛇是冷血动物,喜欢待在阴凉的地方,不用出来晒太阳就能保持体温,就连沙漠中的响尾蛇,也是在天黑之后才出来活动的。

大晴天,这条蛇为啥出来呢?事出反常必有妖。

黄开宁打算一探究竟,便凑近一看,这才发现了原因:从蛇头就能看出,这不是毒蛇,而是一条蟒蛇。

这条小蟒蛇的尾部受了重伤,人类的到来都不能引起它的敌意。可见,小蟒蛇已经奄奄一息了。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天黑之后,它就会被外出的觅食者一口吞入腹中,毕竟尾部的伤已经严重影响了它的爬行能力。

要是别的动物,黄开宁连犹豫都不会犹豫的自己直接施救,或者是直接去找老中医了。

这可是蛇,虽然蟒蛇一般没有毒牙,没毒性,但《农夫与蛇》的故事还是深入人心的,对于冷血动物,黄开宁是不敢贸然施救的。

天快黑了,眼见着小蟒蛇是出气多进气少了。黄开宁心一横还是将小蟒蛇带回村里,寻求老中医的帮助。

老中医给他开了点止血药和消炎的草药。黄开宁道谢后,匆匆赶回去照顾小蟒蛇了。

谁也没想到,小蟒蛇养伤一养就是三个月。

三个月后,小蟒蛇的个头也是猛长,原先黄开宁一只手就可以拎起小蟒蛇,现在得用两只手才能托住小蟒蛇。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4)

伤养好了,该放小蟒蛇回大自然了。没想到黄开宁不干了:三个月的朝夕相处让他对小蛇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黄开宁知道把小蟒蛇放归大自然是它最好的选择,可是他真的舍不得。

黄开宁还担心一旦放小蛇回去,想要再看到小蛇几乎不可能了;万一,小蛇又被什么猛禽伤害了怎么办?伤很重,没人能医治怎么办?黄开宁越想越舍不得。

而此时的小蟒蛇也越来越粘黄开宁。

最终黄开宁做出了一个让众人都吃惊的决定:收养小蟒蛇!

听到有人要收养蟒蛇的消息后,村里的人立刻反对。村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救助过动物,但“治疗伤势”和“收养”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为动物受伤,需要短暂地收留;而后者“收养”是让一个动物在家里长期生活。

黄开宁要是收养一些其他动物,村里人的反应也不会这么强烈,那可是一条蟒蛇!又不是什么小兔子、小猫、小狗之类的家养动物或者宠物。

虽然你现在和它熟悉,万一蟒蛇哪天“翻脸不认人”,趁着黑夜悄悄爬上你们的床,将你们活活勒死,那可真是后悔药没得吃了。

反对最强烈的就是黄开宁的母亲,她甚至痛斥儿子:

“你都24岁了,该成家了!整天和一条蟒蛇混在一起,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你!”

可是黄开宁的母亲绝不会想到:自己儿子的姻缘真的和这条蟒蛇有关。

黄开宁不敢反驳母亲,但也不想把小蟒蛇放回大自然。他打算亲自训练小蟒蛇,让蟒蛇变得听话,温顺一些,不要那么具有攻击性。

为了训练小蟒蛇,黄开宁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查阅资料,找村里的老人请教。慢慢地,他摸索出一套训练小蟒蛇的方法:

毛巾裹在手臂上,逗弄小蟒蛇,训练小蟒蛇,降低其因玩弄而引起的攻击性,除此之外,还会使用几种专门的奖惩办法来训练小蛇。

黄开宁还给小蟒蛇起了个名字:“黄兴财”,俨然已经把小蟒蛇当成家中的成员了。每次训练时,都会“兴财,兴财”地叫,时间一久,小蟒蛇就知道“兴财”是在叫它了。

一人一蛇的关系也在逐渐加深,有时小蟒蛇半夜会偷偷溜进黄开宁的被窝,和他一起睡觉。黄开宁当然不怕了,可是母亲担心得不得了: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蟒蛇显得越发安静,但蟒蛇终究是野生动物,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那蟒蛇野性未驯、蛇性大发,趁儿子熟睡勒死他,可怎么办?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5)

村里经常流传着诸如“蟒蛇是千年妖怪,专吸人阳气”、“蟒蛇前世被黄开宁救过,今生守在黄开宁身边是来报恩的”,此类的流言蜚语,还愈演愈烈,这让黄母很是担心。

母亲不仅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更担心他找不到媳妇。

要知道,这时的黄开宁已经25岁了,在村里,同样年纪的小伙子早就娶媳妇成家、可黄开宁却一心一意扑在那条蟒蛇身上,每次让他去相亲,他都借口说“要照顾兴财”不肯去。

长久下去,如何得了。

黄开宁的母亲思绪良久,给黄开宁下了最后通牒:

“蛇和我,你只能选一个!要么它走,要么我走!”

看着母亲强硬的态度,黄开宁无奈地叹了口气,同意了。

他抱着黄兴财来到当初发现它的地方,找到一个偏僻的角落,将黄兴财放下,不舍地摸了摸黄兴财的头,转身离开了。

黄兴财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还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黄开宁回到家后就失魂落魄,家里人叫他吃饭他也不理。躺在床上时,黄开宁回想起自己和兴财的点点滴滴:

抱它回家治疗、给它敷药、捉老鼠给它吃、用毛巾训练它、晚上和他一起睡觉。

想着想着,黄开宁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枕头上湿了一片。

母亲怎么也没想到:蛇一走,黄开宁的魂就像跟着去了一样。

距离丢蛇已经过去四十天了,黄开宁早已无精打采,每日只会埋头做事,什么社交活动也不去参加,连相亲也只是坐在那里发呆。

母亲有点后悔了自己的决定到底对不对?

正当母亲后悔不已时,蟒蛇黄兴财突然回来了!

那天晚上,黄开宁像往常一样在被窝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感觉到:一个滑腻腻的东西溜进了自己被窝,再仔细一摸,这熟悉的感觉,是兴财!

黄开宁连忙打开灯,正是兴财!黄开宁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敲开了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兴财回来了!”

还没等母亲说什么,黄开宁就表态了:“我是绝不可能再放弃兴财的。”令他没想到的是,母亲居然同意了!

看到儿子这些天的状态,母亲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她愿意相信黄兴财一次,但有个要求:快点找个老婆。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6)

令母亲没想到的是:曾经她以为兴财会阻碍儿子找媳妇,没想到兴财会成为儿子和儿媳的媒人。

早在黄开宁救治兴财时,一人一蛇的事迹就传遍了十里八村,而隔壁村的一个名叫晓兰的女孩子,看到了有爱心的黄开宁,对他芳心暗许。

兴财回来之后,晓兰就多次前往黄家,和黄开宁一起准备兴财的一日三餐。

时间一久,黄开宁对这个善良的姑娘也心生好感,就经常和她交流。

1999年,黄开宁和晓兰在兴财的“撮合”下,最终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年后,黄家就添了个大胖小子,而兴财也从最初的小蟒蛇,成长到了一百多斤重、足足有四米长的大蟒蛇了。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首先,兴财的胃口日益增长,每顿的伙食至少需要几只鸡,黄家也不是富裕人家,如何能长期供应?

其次,黄开宁的大儿子刚刚出生,家中的开销也大。

最后,黄开宁的大儿子才刚出生,它的气味对兴财来说是陌生的(动物对气味是比较敏感的),那么兴财是不是会对儿子产生攻击倾向呢?谁也没有把握,谁都不敢打包票。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7)

这次,没等其他人开口,黄开宁就决定:为了儿子,把兴财放回大自然。

可令所有人想到的是:兴财在上一次就记住了回家的路,不仅自己回来了,还成功抓住了一个小偷。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经此一事,所有人都对黄兴财刮目相看,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兴财是个“看家神蟒”;甚至有人专门捉了老鼠、青蛙,来投喂兴财。

黄开宁更是安心了:一个具有攻击性的小偷潜入家中,兴财都没有完全置其于死地,更何况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在蟒蛇抓小偷时,自己一声呵斥,兴财就停下了,可见在兴财眼中,自己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蟒蛇还是能听懂人的指令的。

兴财这次被抛弃、回来之后,性格变得更加温顺,在黄开宁大儿子眼中,兴财就是一个大号的玩具,不管怎么玩,兴财都不会生气。

就这样,巨蟒甘心当起了“保姆”帮黄开宁照顾孩子。

原以为兴财只是个“看家神蟒”、“照顾孩子的好手”,想不到还是个“救人高手”!

有一年的夏天,黄开宁的大儿子和几个小伙伴去河边游玩,黄兴财也跟着一起去了。

大家玩得正开心时,一个熟悉水性的小伙伴却不慎陷入了河底的暗流之中,无法脱身。眼见小伙伴即将被河水吞没,黄开宁的大儿子立刻下水救人。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8)

可是一个小孩子如何抵得过汹涌的暗流,黄开宁的大儿子救人不成反身陷其中,其他小伙伴见状,立刻奔走寻找大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黄兴财直接下水,庞大的身躯像一块结实的板子,将两个孩子从河底抬上了水面;又像一条结实的绳子,拦住两个精疲力尽的孩子,不让河水冲走他们。

村里匆匆赶来的大人见此情景,瞪大了眼睛,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巨蟒还会救人!

在大人们的帮助下,兴财顺利地把孩子们都送回到了岸边。

劫后余生的两个孩子开始嚎啕大哭,匆匆赶来的黄开宁夫妇一把把孩子抱进怀里,安慰好孩子情绪,又摸了摸兴财的脑袋,说:“今天真是辛苦你了。”

蟒蛇救人的故事越传越远,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少媒体前来采访,听着黄开宁诉说这几年的经历,每个人都觉得很神奇。

甚至有人开出了十五万的高价,想买走黄兴财做宠物,都被黄开宁拒绝了。

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黄开宁带着兴财上了不少节目;妻子还在家中养了一些蛇,后来开了家动物园,里面只有蛇,各种各样的蛇,当然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黄兴财。

村民捕120岁巨蟒(海南巨蟒为报恩当)(9)

几年前,决定收养兴财的黄开宁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善心给自己带来了妻子、儿子和更多的收入。

笔者认为,在我国历史上,蛇就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蛇是我国最古老的图腾之一,也是我国十二生肖之一,在古代就有许多与蛇有关的故事,《白蛇传》还成就一段姻缘。

黄开宁救了蟒蛇之后,同样也因为蟒蛇成就了姻缘,此后,蟒蛇还甘愿当起黄家的“保姆”为主人照顾孩子,还为其看家护院抓住一个入室的盗窃贼,不仅如此,巨蟒还救了孩子一命。

黄开宁领养的蟒蛇可以证明:只要对大自然的生灵心存善意,大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地回报你。

只要你有善意,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是能和谐相处的!

参考文献:

山西新闻网:蟒蛇为黄开宁牵线搭桥、看守家门、照顾孩子

中国新闻网:海南省琼海市一农民与蟒蛇同居六年演绎“人蛇情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