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还有俄狄浦斯情结(我也要和妈妈一起洗澡)
当你的儿子说出:“我也要和妈妈一起洗澡的时候”,别以为这只是小孩子天真烂漫的话语。
不经意间,可能在孩子心里,爱自己的妈妈,已经不同意亲情,演变成一种极度扭曲而且占有欲十足的别样情感。
没错,这就是“俄狄浦斯情节”,也叫恋母情节。
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俄狄浦斯情结描述了性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当孩子对异性父母产生性感觉并对同性父母产生情感嫉妒时。这个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俄狄浦斯,他在不知不觉中杀父娶母。
在俄狄浦斯情结中,一个男孩被他的母亲所吸引并嫉妒他的父亲。结果,他对父亲感到愤怒,并试图将这些情绪转移到其他男孩身上,与他们争夺母亲的注意力。女孩版的这种情结称为伊莱克特拉情结,涉及对父亲的吸引和嫉妒。
恋母情结是如何产生的?
俄狄浦斯情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普遍现象。它在 3-5 岁时开始发展,此时儿童了解家庭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概念——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儿童观察父母的关系和对他们的感受。
儿童的欲望在发展这种对父母专有爱的情结中起着主要作用。影响俄狄浦斯情结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性别认同。弗洛伊德认为,在男孩的性心理发展中,他会经历五个阶段:
口腔阶段(出生至18个月)
肛门期(18个月至3岁)
阳器阶段(3 至 5 岁)
潜伏期(5至12年)
生殖期阶段(12 岁以后)
俄狄浦斯情结是发生在阳器阶段的儿童发展的五个性心理阶段之一。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发展阶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殖期,并对异性父母(通常是母亲)产生性感觉。
他认为有必要分析这种情结对成人行为的影响,因为他认为这一时期未解决的冲突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并可能导致终生神经症和以后生活中的其他心理问题。
俄狄浦斯情结的迹象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儿童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将其作为发展的常规部分。孩子正在经历俄狄浦斯情结的一些迹象包括:
希望或幻想与异性父母亲近(例如,希望与自己的母亲或父亲结婚)
希望或幻想伤害或杀死同性的父母(例如,希望杀死自己的父亲)
对异性成员的不当性感觉
对异性成员的性感受的恐惧和焦虑
渴望拥有有吸引力的人
恋母情结与伊莱克特拉情结
如上所述,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精神分析术语,用来描述孩子对性身份和浪漫吸引力的困惑。弗洛伊德提出,每个男孩都想与母亲发生性并杀死父亲。这会让男孩嫉妒他和他母亲之间的任何男性形象。
另一方面,厄勒克特拉情结类似于恋母情结,但它适用于女孩而不是男孩。Carl Jung 引入了这个词来描述女孩类似的无意识性欲及其表现方式。
然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女孩在开始发展性时会经历与男孩相同的感受。他们不想与母亲发生性,而是想与父亲发生性。这导致女孩长大后会嫉妒自己的母亲。
在这两种情况下,潜在的主题都是两人之间的性吸引力和感情。当一个兄弟姐妹因为拥有他们想要但没有的东西(即来自父母的关注)而嫉妒另一个兄弟姐妹时,可能会涉及强烈的嫉妒元素。
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
俄狄浦斯情结的解决的特点是力比多从异性父母转移到同性父母。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为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导致这一形象及其特征的内化。
简而言之,当男孩意识到他的父亲比他优越并与他的母亲发生性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意识使他认同父亲并放弃对母亲的性欲。女孩通过认同母亲并放弃对父亲的性欲来解决她的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摆脱对父母的渴望;客体关系理论表明,这种感觉可以持续到成年,并且是成人爱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他来说,解决恋母情结对于正常发展是必要的,因为它允许孩子与父母分离并形成自己的身份。然而,他也假设有些孩子从未解决过这种冲突,并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异性父母。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成功解决俄狄浦斯冲突后会发展出“独立的自我”。
未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后果
恋母情结没有解决怎么办?自从弗洛伊德首次发展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在被问及。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可以在一个或另一个发展阶段保持专注。
未解决的恋母情结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来自性变态。如果一个孩子被迫压抑他们对父母一方(通常是父亲)的吸引力,他们可能会开始通过与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在某些方面与父母相似的人)进行不适当的性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吸引力。有未解决的俄狄浦斯问题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以下一些行为:
他们可能会被自己的性别所吸引,或者对自己的性别感到不舒服。
他们可能难以认同他们的父亲或母亲,这可能会导致在以后的生活中与其他人建立关系时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会自卑,难以信任他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们还可能与孤立、抑郁和恐惧作斗争,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地方。
俄狄浦斯情结的批评与争议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概念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批评。一些批评家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性别歧视的;其他人则声称它过于狭窄,无法解释人类心理中的性别差异。尽管如此,其他人仍声称弗洛伊德的理论仅基于猜想和猜测。
特别是,女权主义者对弗洛伊德在发展男性主体性时过分强调性欲提出异议。凯特·米利特 (Kate Millett) 和朱丽叶·米切尔 (Juliet Mitchell) 等女权主义者批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未能考虑虐待儿童在女性发展中的作用,而南希·乔多罗 (Nancy Chodorow) 等其他女权主义者则试图通过强调社会结构如何塑造个人经历来扩展精神分析理论。
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另一种批评是,它没有考虑不同人的经历可能有何不同。例如,我们可以看看孩子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或宗教中长大的。
最后的想法
综上所述,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妙语连珠的心理学理论。它处理的是孩子对异性父母有性欲的一种相当特殊的现象。,恋母情结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有助于为未来的行为创造蓝图。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当孩子长大成人时,童年记忆的无意识残余仍然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并可能引发情绪反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