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复习策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说明数学教学方式不能再是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除困惑、明确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复习策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初中数学教学与复习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说明数学教学方式不能再是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除困惑、明确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自主性
一、传统数学复习教学的弊端所在
在传统的数学复习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是就某个专题或某章节教师总结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后,教师一条一条的讲,学生被动的听。对于典型例题,教师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自己主动思考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练习,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讲解,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根据我校学生的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要有以下步骤。
二、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行复习课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复习课的操作步骤有:明确目标,回顾基础、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巩固练习,及时反馈、运用新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四个环节。
一、明确目标,回顾基础
预习提纲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前明确复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要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本专题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预习提纲上要注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知识回顾:一是将每个专题或每一章节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选择、图表式、问题等等,指导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辨析,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针对疑难问题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基本知识点。台上的学生总结的不对或总结不出来的地方,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在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利用投影仪将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放出。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基础知识部分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可促使学生主动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促进师生交流。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甚至到后来学生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甚至还能自编出口诀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这一步骤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结构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精选或设计具有典型性的几道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2、小组讨论。对于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不能解决的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进行讨论,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此时教师应在全班巡视,深入各个小组,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协调者等多种角色,及时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结果,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下一步有效的教学调控做好准备。3.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讨论结果以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此时,教师可让已解决此问题的小组来帮助释疑。交流结果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4.点拨:这一环节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经过小组学生讨论仍有争议或有疑难的问题,教师应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释疑。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如果仍然不能解决,教师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可进行精讲。教师讲解时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计算题的步骤、应用题上的等量关系、证明题中辅助线的作法及证明思路等。
3、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教师通过这种练习可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调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导向作用。学生也能从练习中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矫正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练习的设计和练习的操作都很重要。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目的地选配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教师要拓宽巩固练习的设计思路,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以便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对知识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练习的操作要尽量采用游戏或竞赛的形式,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练习也可以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练习犹如“实弹演习”,它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练习结果的处理: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可采取让学生口答或板演,一般板演以中下生为主,因为他们暴露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对于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评判,而是让学生判断正误,找出具体错误并更正,教师只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操作步骤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会使学生越学越想学,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能从在教师指导下的预习发展到独立的自主预习,并且预习时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使用正确的方法;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4.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得到生成和发展,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勇,赵宪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潘小明.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之透视[J].教学与管理,2007(3):52-55
3.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6-21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1-289.
5.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自主学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