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搞懂麦克斯韦(做一个麦克斯韦妖)

从能量的流动规律说起,能量的流动需要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认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或者说,没有某种动力的消耗或其他变化,不可能使热从低温转移到高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图搞懂麦克斯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图搞懂麦克斯韦(做一个麦克斯韦妖)

一图搞懂麦克斯韦

从能量的流动规律说起,能量的流动需要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认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或者说,没有某种动力的消耗或其他变化,不可能使热从低温转移到高温。)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熵(单位:焦耳/热力学温度)一定会有所增加。熵增定义了“时间的箭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麦克斯韦妖”)来挑战第二定律:(在这个思想实验中,有一盒被隔板一分为二的气体,盒子的每一边都包含等量的有着相同平均速度的分子。隔板是可移动的,有一只小妖可以有选择地打开隔板。小妖“把守”隔间,让移动速度比平均速度快的分子(高温)朝一个方向移动,让移动速度比平均速度慢的分子(低温)朝另一个方向移动。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小妖可以“分离”高温分子和低温分子,而分离过程让两个隔间之间产生了温差,一边的隔间变得更冷,另一边变得更热。这种温差可被用来做功——能够在不需输入任何额外能量的情况下驱动发动机。如此一来,热力学第二定律就被打破了。)

只是,如果没有额外的能量,麦克斯韦妖如何对分子进行识别、分类和开启隔板呢?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冲突被转移到麦克斯韦妖身上了,冲突并没有消失,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没有被打破。麦克斯韦妖还是增加了总体的熵。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只是在不同的形式转换,能量总体保持平衡,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可以做功的能量会越来越少,做功会转化为热能,整个系统虽然能量保持守恒,但是最终大概率处于热寂平衡状态,即熵值处于最大值,因为热寂平衡所以没有可以做功的热量。

本文确非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而是从麦克斯韦这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得到了另一个启发:其实人类的大脑的意识就像“麦克斯韦妖”,会分辨,会分类,会归纳,会思考。。。只是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换句话说,运算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譬如,电脑消耗巨大的电能做各种各样的运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能转化为热能(服务器肯定会发热),但是并不是所有电脑都转化为热能或者动能,光能,那么剩余的能量转化为甚么形式的能量呢?

我们身体的生物化学能,一部分热量被人体运动所消耗,譬如人从山脚下爬山爬到山顶,身体把生物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克服地球引力最后转化为势能,这个势能可以让你不费力气从山顶“滚下”山脚,如果你愿意滚下山的话。我们的身体与空气与泥土做了各种碰撞,所以这些能量并没有消失,最后各种形式的能量都转化为热能。庆幸的是,这部分被运动消耗掉的卡路里没有转换为脂肪,而没有消耗掉的卡路里热量转化为脂肪,等我们身体死后被火葬时,脂肪转化为热能,成为无法做功的均匀分布的热能,散布在空气中。

我们的大脑内部的神经联结的放电需要消耗40%的身体能量,脑电波发现大脑思考比不思考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大脑思考的能量并非转化为热能,虽然大脑的思考现象会让大脑发热,但是转化为热量的部分微不足道,那么大脑消耗掉的这些能量暂时转化为什么性质的能量呢?虽然所有的能量最后都转化为热寂的热能。

就像晚上多余的电能可以把水抽到水库转化为势能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放水发电。势能看起来是静止的。 那么我们大脑思考的能量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作为猜想,这些能量转化为某种“势能”,暂且借用一下势能这个词,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微观粒子的振动频率越大,能量越大,而相对论也发现,当其振动频率越大时,能量转换为质量。最精微层面的意识与微观粒子的振动是类似的,就如我们5G或6G的高频振动的无线电波可以携带人类编码的信息,而信息又包含知识和智慧一样。

科学家发现大脑在面临大量创新的时候,比如国际象棋运动员比赛的时候大脑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在思考每一步,所以国际运动员的比赛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但是平时人的大脑的思考模式却不怎么消耗能量,我们的大脑缺省采用的模式是采用过去的惯性模式来思考,大脑处于省力模式或者节能模式,所以大部分人的大脑并不消耗能量。

有的人说那么如果我想入非非,做白日梦,胡思乱想会不会消耗大脑能量呢?如果妄想引发了压力情绪,压力情绪又导致茶饭不思或者新陈代谢紊乱,那倒是会起到减肥的效果,不过这条减肥的因果路径和大脑通过创新思考消耗能量的模式却不一样。

我把大脑的创新思考模式称之为麦克斯韦妖,这个小妖是消耗巨大能量的。因为智慧等级越高的知识输出可以给组织从无序带来有序。譬如伟大的毛主席通过巨大的智慧组织了无序的中国人民消灭了军阀的混战最后统一了中国让中国从无序状态又进入到有序状态,说明智慧可以让系统从熵增到熵减,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企业家任正非也提出组织管理的熵减原则,虽然能量整体是保持平衡的,但是从无序到有序的逆向过程却需要大智慧。

如果把大脑的焦虑无聊视为熵增,那么大脑的宁静平和则视为熵减,大脑在后者的状态下思考更有智慧,而组织在这后者智慧的导引下,组织的熵可以从逆转,同样的企业,换一个不同智慧等级的首席执行官,低智慧的CEO让组织更加无序,而高智慧的CEO让组织变得有序,成为高绩效活力组织。和大脑一样,组织也有组织IQ,一个组织如果可以群策群力依据有效的路径(譬如开会用六顶思考帽,大家根据催化师的指示,不同的组织成员在同一时间戴同样帽子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地高效率解决问题,其组织智慧一定大大高于另一种混乱无序的组织的智慧(譬如开会混乱无序,同一时间戴不同帽子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则开会到处是冲突导致效率低下)。

从华为任总的管理智慧来看,同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为客户创造高价值则是熵减,创造低客户价值或者无法创造客户价值则是熵增。德鲁克也判断组织只有两个过程是有价值的,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营销,而其余都会熵增的表现:比如流程冗长,管理越来越僵化和官僚化,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是用心用脑来创新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还是死气沉沉僵化执行指令的机械机器,都可以看出组织的熵是增加还是减少。

要让大脑的熵减下来,终身学习是不二法则,要让组织的熵减下来,组织学习或者学习型组织发展之路也是不二法则。 学习意味着不自我封闭的开放性,敢于破除我执,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不学习意味着自我封闭和自以为是,学习意味着敢于尝试和试错来验证内心的概念假设,而不是先入为主认为自己想出来的就是正确的。

所以企业管理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共生共赢的丰富多彩的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百花齐放,也许表面看起来不如整齐划一来的有序而看起来混沌无序,但是却内在却生机勃勃,每天不断地迭代更新,而企业CEO的大脑就像麦克斯韦妖。

企业进步的唯一标志是:和过去相比是否在处理更新的问题,一直在处理老问题说明企业停步不前,固步自封。而大脑的进步也在于是否能够不断地更新内在的假设,信念,知识体系。

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的自我更新的组织学习力。对内,企业的长期研发能力和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定力,对外,以更柔软的立场和出发点,包含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多维度视角,构建生态系统的协作能力,这些对内和对外的表现都是企业组织学习力的外在表现。

意识能量的等级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让内外部系统发生熵减逆转呢?也就是,大脑意识选择什么态度来对待事物时,大脑的意识对外是可以引导系统熵减呢?答案是大脑选择“开放谦逊,自主勇气,自律延迟满足”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时,大脑的意识具备了引导熵减的智慧。

谦逊,意味着开放,符合耗散系统的结构前提,谦逊意味着你可以兼听则明,而非偏听则暗,封闭系统一定是熵增的;练习倾听,主动寻求反馈,可以增加自知之明,也可以更加了解问题的本质。

勇气,意味着自发自主,意味着做回本真,不怕被拒绝,不怕被讨厌,无有挂碍则无有恐惧。真正的勇气是认识到压力不只是外界给予的,压力更是自己对待外界的态度导致,勇气让自己从无助的受害者转化为参与者,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更有意识认识到,所有的负面情绪本质上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所有的施加给自己的外部伤害本质上自己也是参与者,自己也有责任。

自律意味着延迟满足,当别人娱乐时你能够坐下来学习,让自己的快乐无意识本能需求尽量地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意味着承认自己本质上还食人间烟火,还有七情六欲,只不过君子爱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取之有道,甚至还有成人之美,尊重对方的自主选择,而非采取外部控制的手段(用金钱或权力让对方违背自己的自主自发的意愿)。

熵增意味着惰性与贪婪,意味着你既想要身体苗条,同时你又希望能够睡懒觉和无节制吃各种美食。(所谓精神病,就是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通过惰性去达成贪婪的愿望大概是世界上最难的悖论。即:我希望通过不变来达成改变的愿望。

职业倦怠就是典型的熵增现象,虽然其有许多内因外因导致,但是权力控制、等级制官僚化、无法自主选择的任务导向,让个体失去自发自主的主体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做一个“麦克斯韦妖”吧,采取“开放谦逊,自主勇气,自律延迟满足”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努力抗争自我的惰性与贪婪,也是一种有趣有意义的人生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