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点亮学生成长路(点滴灌溉绘出学生成长蓝图)

编者按:由教育部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和中国教育报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获得者名单近日揭晓,包括10名年度人物、39名年度人物提名和149名年度人物入围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高校优秀辅导员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本版今日集中展示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专业点亮学生成长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专业点亮学生成长路(点滴灌溉绘出学生成长蓝图)

专业点亮学生成长路

编者按:

由教育部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和中国教育报承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获得者名单近日揭晓,包括10名年度人物、39名年度人物提名和149名年度人物入围。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高校优秀辅导员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本版今日集中展示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

编写学生成长的“梦想书”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辅导员祝鑫,2009年至今已送走三届共942名毕业生。9年间,她撰写1319封共计逾50万字的书信,坚持“书信”育人关照学生;她开通“鑫曰心语”辅导员博客,迄今已撰写440余篇80余万字的博文,连续三次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十佳优秀博客奖”,成为全国唯一蝉联此奖项的辅导员;她创办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祝鑫工作室”,网上网下跨界融合,推送1000余篇作品,与30000名师生同频共振,吸引了60多所高校师生前来参观学习;她的著作《鑫曰心语——当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深受学生喜爱。

祝鑫以“三色”育人践行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她联络教师,精心搭建起“红色加油站”平台,推动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成才融合发展,营造全员育人环境。她坚持“蓝色的坚守”,打通线上与线下育人。“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我来说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祝鑫概括了她在网络育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她坚持“绿色的关爱”,用书信育人,与学生携手成长。她为每届新生量身规划“悦行计划·奋斗书”;她给每届考研学生送去包含鼓励和祝福的“梦想书”;她为每个就业学生组建抱抱团,相互帮扶抱团公转。9年来的细水长流,50多万字1319封的书信,她在看似琐碎的言语间关照和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实现主渠道教育向日常生活的延伸。

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沈菲:

开启师生沟通的“心灵锁”

同事常常戏言,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沈菲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辅导员生涯就是一个不断解答各类题目的“故事集”。

2004年,作为南师大广告学专业的首届毕业生,拥有丰富校内外实习实践经历的他,放弃了进入省级媒体工作的机会,留校做了一名辅导员。14年中,他始终坚持3条标准:一是充分掌握学生个体信息,努力走入学生内心深处;二是研究学生审美诉求,创新载体、内容和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三是密切联系“两个课堂”,将学工与教学从“两张皮”变为“双面胶”。

多年来,他坚持每天与1—2名学生面对面交流,同时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实时沟通。他较早尝试用第三方软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通过特长爱好、学校荣誉、奖助学金、学业记录、谈话记录、重点追踪等13个维度的记录更新,输入检索关键词,学生信息与谈话内容在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可查,学生4年个性化成长轨迹清晰可见。在学校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下,这一模式得以推广,现已通过系统开发,形成覆盖全校的“学生大数据中心”。

“我的工作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一把打开心房的钥匙,而不是去配一把万能钥匙。”这是沈菲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时代呐喊,也是沈菲的座右铭。他说:“辅导员的诗和远方,就是千千万万学子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辅导员米娜瓦尔·胡吉:

抱紧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艰苦奋斗,立志报国,用石油精神挑起干事创业的大梁——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辅导员米娜瓦尔·胡吉为少数民族学生绘制的成长蓝图,也是她始终坚守的育人初心。

2001年,米娜瓦尔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并留校担任辅导员。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在国家能源战略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中西部边疆地区。米娜瓦尔17年来奋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把党和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薪火相传,用爱播撒下石榴籽的种子,为培养“政治合格、堪当大任”的少数民族石油人才辛勤耕耘。她每年组织学生回乡发声亮剑,宣讲民族政策;邀请专家学者为少数民族学生培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月”,促进民族团结;汇聚新疆内派教师力量,助推学生成长;打造“石榴籽”微信公众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学生成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种极端思想对学生的渗透和腐蚀,米娜瓦尔对每一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了然于心,坚定维护着校园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中坚持用主流意识引领学生,用国家意识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7年耕耘筑梦,6000多个日夜陪伴,10万公里栉风沐雨,米娜瓦尔用自己的努力带动学生的努力,用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真心,用自己的梦想引领学生的梦想,从她身边走向社会的少数民族学生,正以自己的青春智慧成长为“大美边疆”的建设者和国家“能源新丝路”的开拓者。

西藏民族大学辅导员仁青丹增:

钻研思政教育的“绣花功夫”

成长在雪域高原,奉献在雪域高原。10年来,仁青丹增在西藏民族大学累计管理32个班级,1623名学生。教育,成为他的天然职责和不二使命。

他独创学生管理的“丹增理念”。仁青丹增有一条工作理念: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生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辅导员没有上下班概念,只要在校就是工作时间段。

他苦心钻研思政教育的“绣花功夫”。对于民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仁青丹增有着自己的感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太多的复杂诀窍,打铁必须自身硬,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仁青丹增的案头,有着数不清的表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反馈表、学生行为跟踪分析表、学生学业表现曲线图、谈心谈话记录单、成长分析表……“无论网络如何发达,不能丢掉传统的笨办法、老办法,因为它们是做好思政工作的法宝”。

“民族团结要像糌粑和糍粑那样,捏成团、聚成团、抱成团。”为了帮助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让各族孩子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仁青丹增组织了“左右手”“搭房子”等场景协作互动活动,开展了“弘扬中华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与互联网 ”系列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彼此了解、相互欣赏、紧紧团结。

浙江大学辅导员王玉芬:

搭建国际化思政的“金字塔”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8门专业课程,担任硕士生导师,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在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多次获奖,在思克莱德、曼彻斯特等大学做访问学者……很难想象这是一位高校辅导员的履历,而这只是浙江大学专职辅导员王玉芬工作经历中的一小部分。

2016年,王玉芬成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的第一批工作者。面对来自46个国家的189名留学生,要在文化差异中形成以中国为主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难度和挑战可见一斑。

在王玉芬的努力下,国际联合学院形成了本土国际化思政的金字塔型工作体系:以“正面教育”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以素质发展提升学生全球竞争力,以“中外协同”建构学生管理体系。她主动吸收外方教学优势,让思政课活起来;推动留学生在课程中体验中国社会,走企业、下农村、进社区,身体力行阅读中国社会这部大书,让“中国国情课”成为最受留学生欢迎的课程。

她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中英文版本发放到中外学生手中,并邀请专家为留学生全英文解读十九大报告。课后竟有不少留学生和外国教职工主动索取,称之为“读懂中国的最新文献”。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地,都留下她与中外学生的身影。

“借着中外学子汇聚的天然舞台,我要以最自然的方式让中外学生一同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王玉芬说。

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

点亮师生相长的“七色光”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辅导员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6年间,她博采众长,实地走访全国20余所著名高校,学习先进做法。她互通有无,多次受邀赴各地作能力提升专题报告,与1000余名辅导员面对面,借鉴优秀经验。她创办“辅导员加油站”,精心拟定每期主题和交流内容,从提升自身到带动同仁。

王银思把大学生教育工作比作阳光。“阳光由七色光组成,缺少哪一种都不行。培养新时代有担当的大学生,也需要多角度培养。”基于这样的初心,王银思创建了“七色光”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以“赤心奉国”爱党爱国教育为基础,以“黄雀衔环”生命感恩、“紫芝眉宇”文明修身教育为前提,以“青云万里”职业规划、“绿草如茵”自我服务教育为抓手,以“橙黄橘绿”文体健康、“兰芝常生”朋辈教育为载体,从细微入手引领学生。她树立先优实践楷模,推出四届“风华机械人”榜样人物评选活动,累计挖掘80余名学生榜样;她开展理论学习、求是创新、争先创优“三课堂”,覆盖2000余人。

“七色光”教育体系结出累累硕果。王银思的学生毕业后,有远赴边疆、驻守国防的人民子弟兵,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人民公仆,有参与大飞机、天眼研制的科技领军人才,还有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问道的灵魂工程师,甚至有一名学生在读博期间,放弃高薪兼职,无偿担任兼职辅导员。

中南大学辅导员袁世平:

学生叫他“万能的袁导”

18年坚守立德树人一线,以价值塑造为引领,以至情至精为两翼,精细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度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他是学生口中“万能的袁导”。

“万能的袁导”是中南大学辅导员袁世平。2000年,袁世平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先后带过四届学生,兼任分团委书记12年,累计带班112个,学生人数4000余人,累计指导、培养团学会学生干部1000余人。

袁世平注重思想引领,创建“1 1 2 1”学生党建新模式,累计为5000余人次主讲党课和形势政策课。以学生为中心,对所带4000余名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担任副书记后仍坚持与每名学生谈心谈话,甚至为信守约定错过爱子出生,精准助力55名特殊问题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核心成员创建学生工作研究所,助推工作创新发展,获教育部首批辅导员精品项目。推动创立学生工作委员会,构建全员育人体系,近4年筹集学生资助金600余万元。培养了捐献骨髓的“最美新娘”刘子健,大二出版《红心向党》的柴小桠等一批又红又专的优秀学生。

“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辅导员工作是爱的奉献。我是一个平凡的辅导员,但却在从事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袁世平备受鼓舞,他更加勤勉工作,希望用更好的自己来面对最爱的学生和这份最神圣的工作。

哈尔滨理工大学辅导员任佳伟:

做学生梦想的“护航员”

“开启学生思想和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坐标”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辅导员任佳伟一直以来的职业梦想。

学生时代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干部经历,让任佳伟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怀着那颗初心,他坚定理想信念,打牢职业素养,情系学生成长,做好良师益友,终于成长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佼佼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任佳伟努力从“懂理论的实践者”向“会实践的理论者”目标迈进。他主讲的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课程堂堂爆满;他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8篇,参与课题7项;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等各级奖励12项;连续3年担任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评委;连续5年担任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主讲教师;赴省内外30余所兄弟院校与近千名辅导员同仁进行经验分享。

为了将理想信念教育引向深入,他组建“砺剑实践团”,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对人民的情感、对国家的责任和对党的忠诚。他们的足迹从珍宝岛哨所向人迹罕至的边境线延伸,向密林深处的抗联路延伸,向伏牛山贫困山区的蜿蜒山路延伸。7年间,他两次担起学校党委赋予的重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在国防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思想引领促进行动自觉”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多年的深耕细作,使他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较为科学有效、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国防生“精英式”管理模式在全校得以推广。

南华大学辅导员马军:

越平凡越不凡的“马大姐”

2018年,南华大学辅导员马军迎来了自己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第23个年头。23年的风雨兼程,她寒来暑往;23年的砥砺前行,她任劳任怨。她带着一身责任,携着满腔热情,把时间给了工作,把生活给了学生。

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马军经常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项目指导老师、知心姐姐等。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引导青年学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用爱心点燃学子希望,用责任成就学子梦想,用行动助力学生成才。

马军争做“懂理论的实践者,会实践的理论者”,在23年的繁忙工作中,实现了实践与研究的完美结合,成为学校辅导员队伍中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示范带头人物。她参加各类省级培训班8次,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获评学校辅导员中唯一的正高职称;成为教育部辅导员精品工作项目“‘马大姐’心灵微时空”主持人、湖南省首批高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心理咨询师。

20多年努力的沉淀,马军在工作中形成了“马大姐”品牌,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辐射效应,如她的选修课总会超额,学生都喜欢和她聊天倾诉,仅2017年6月心理咨询预约记录就达到了41人次;她在工作中结合了家庭治疗理念,许多学生家长或是学校的一些同行也都愿意和她交流谈心,得到了满满的信任和肯定。

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

“望闻问切”把好育人脉搏

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立德树人,是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坚守的使命。

李青山是一名讲政治的辅导员。他是教育部“千名高校优秀辅导员‘双巡’活动”成员,赴沈阳、大连、抚顺、锦州、阜新多地高校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敢于“正面亮剑”,是李青山12年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的一个缩影。

李青山是一名会讲课的辅导员。他是全校辅导员中唯一的辽宁省优秀教师,他将学生工作案例与科学理论紧密融合,课程颇具特色。12年来,他还为学生举办各类讲座200余场,他的课程和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务实,讲究互动,深受欢迎。

李青山是一名会写作的辅导员。他在文章中号召辅导员在党的十九大的精神指引下读懂立德树人,用辅导员的智慧和故事引领学生成长。12年来,他在校报、校园网、微信平台上累计发表文章300余篇,30余万字。

李青山是一名会“唠嗑”的辅导员。他喜欢与学生“唠家常”,他研究的谈心谈话“望、闻、问、切”四步法,在全校辅导员中进行示范和推广。他也在实践中成功聊出了30多名心理问题学生的“心里话”。他常年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谈心,他将谈心的经验加以总结,公开发表论文《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探微》。

李青山是爱“串门”的辅导员。家访是他的“家常便饭”,他走访学生家庭100余家,通过家访为7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也被评为辽宁省“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先进个人。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25日第6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