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

如果说起在中国近代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外文化符号,那么《叶塞尼亚》这部电影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1977年,这部墨西哥电影被引入中国。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在当时属于极度的稀缺题材,再加上曾经创造过无数经典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各位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使它在那个文娱产品稀缺的年代在中国产生了现象级的影响,其中的精典台词“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也很自然地成为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内的一句流行语。在电影《叶塞尼亚》中,美艳绝伦的女主角叶塞尼亚来自一个非常独特的族群,也就是吉普赛人,而电影的核心冲突也和吉普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与身份有密切关系。那么吉普赛人在欧洲历史上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他们又如何到了美洲?在现代世界他们的生存状况又是如何呢?


来历不明的流浪族群

桃花石杂谈的一些老朋友应该知道,桃花石杂谈之前写过不少关于犹太人历史的文章。犹太人这个族群在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点是:他们曾经长期没有过自己的国家,而且曾经长期散居各地,但却始终能保持独特的民族属性,而且相互有一定认同。但其实在欧洲历史上,有类似特点的族群并不是只有犹太人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吉普赛人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这样的族群。

当然,跟犹太人相比,吉普赛人的历史要短一些。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吉普赛人独特文化的一种反映。因为吉普赛人自己对自己的历史并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关于吉普赛人的历史,现代人只能通过古代欧洲的一些零星史料来了解了,而这样的史料来源也就使吉普赛人的早期历史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1)

君士坦丁时代似乎已经有了与吉普赛人类似的群体

现代一些研究认为,欧洲历史上最早可能跟吉普赛人相关的族群可能是在公元9世纪曾经出现过的一个神秘族群阿齐加尼人(Atsingani)。根据东罗马史书的记载,在公元803年,东罗马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曾经请这个神秘族群的人用“魔法知识”帮助自己平息过一次叛乱。而一些中世纪的文献甚至还提到,早在罗马帝国时代,对基督教在欧洲传播起到过决定性作用的君士坦丁大帝甚至就曾经请阿齐加尼人这个神秘族群帮助自己驱赶林中的猛兽。

但这个族群却在公元11世纪之后逐渐从欧洲史料中消失了。而在此之后,阿齐加尼人在许多欧洲语言里就成为了占卜师、腹语艺人和巫师等在外界眼中有一定神秘感的边缘流浪群体的代称。所以具有类似特点的吉普赛人出现在欧洲之后也曾被称为阿齐加尼人,但从族群传承方面阿齐加尼人是否和吉普赛人有关目前并没有定论。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2)

描绘早期吉普赛人来到德意志地区的画作

而现代认为最早确定是关于吉普赛人的记载则出现在公元1323年。在这一年,一名来自爱尔兰的修道士西缅尼斯(Semeonis)记载说自己在希腊南方的克里特岛上见到了一个和阿齐加尼人类似的族群。这些人似乎还在遵循一些当时在欧洲早已绝迹的古希腊宗教仪轨,但他们又自称是基督教传说里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的后代。而这个族群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在同一个地点停留时间绝不超过30天,只要接近30天他们就会带着自己的小黑帐篷进行迁徙。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3)

频繁迁徙是吉普赛人最显著的特征

不过在当时,西缅尼斯并没有把他们定期迁徙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而是说是因为他们生活方式原始,在一个地方停留久了就会给当地带来大量害虫和污物,使他们无法再在当地生存,所以才被迫迁徙。当然,这种看法可以说也是欧洲人对吉普赛人根深蒂固的歧视使然了。而在公元1350年的另一条记载中则提到了吉普赛人说着一种独特的语言,当时这种语言被欧洲人称为曼提波洛斯语(Mantipolos),现代一些研究认为这个词跟“先知”和“占卜人”相关,而这恐怕也就说明当时吉普赛人就已经开始大量从事占卜等后来使其扬名于世界的职业了。

吉普赛人的全球迁徙

而虽然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各地流浪,但他们进入了欧洲的封建社会之后,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欧洲社会的制约。在公元1360年左右,一部分生活在希腊的吉普赛人就沦为了当地封建主的农奴,被迫放弃了不停迁徙的生活方式。

不过在当时的欧洲,多数吉普赛人还是逃避了成为农奴的命运,继续不停迁徙,很快就扩散到了欧洲各个区域。很多记载显示,在公元14世纪,许多吉普赛人就已经迁入巴尔干地区和今天捷克境内的波希米亚地区,到公元15世纪则达到了德意志、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区,到公元16世纪则相继进入了俄罗斯、丹麦、苏格兰和瑞典等国。而根据一些现代的考古发现,其实早在公元11世纪,就有部分吉普赛人已经迁入了英格兰地区。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4)

吉普赛人在欧洲的迁徙路线

而在公元1378年,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的一条法律第一次对吉普赛人这个族群进行了界定,当时他们仍然被称为“阿齐加尼人”。在公元15世纪,一些原来生活在北非的吉普赛人又通过西班牙迁入了欧洲,后来这部分吉普赛人在法国与早先进入欧洲的吉普赛人相遇,又重新实现了融合。

所以通过前文大家已经可以了解到,吉普赛人最早出现在欧洲在距离非洲非常近的希腊克里特岛,这个岛屿在近代被许多学者认为曾经是古埃及文明对欧洲产生影响的重要中转站。而克里特岛也确实距离北非的埃及非常近,所以对于欧洲来说,他们无疑是个外来族群。同时,也许是因为部分吉普赛人在早期也生活在北非地区,总之在吉普赛人在欧洲被确认为一个独特的族群之后不久,欧洲各国都开始普遍将他们视为一个从埃及迁徙而来的族群,因此开始将他们称为了吉普赛人。而“吉普赛人”(Gypsy)这个名词其实就是“埃及人”的一个变体了。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5)

20世纪初美国波特兰郊外的吉普赛人

而在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乃至后来的殖民时代之后,相当一部分擅长长途旅行的吉普赛人又飘洋过海,迁徙到了美洲新大陆去生活。在美国独立之前,在英属弗吉尼亚和法属路易斯安那就已经分别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吉普赛人聚居区。而在公元1860年代之后,英国的吉普赛人开始大量移居美国。进入20世纪之后,原来生活在东南欧的吉普赛人群体也开始大量移居美洲,使得美国和拉美各国在现代都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吉普赛人群体。

根据一些统计数字,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拥有吉普赛血统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些人认为美国拥有吉普赛血统的人口多达100万人。此外,巴西也拥有数量众多的吉普赛人,有吉普赛血统的人差不多能达到80万人。此外,智利、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就相当数量的吉普赛人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在墨西哥这个拉美国家会诞生以吉普赛人为主题的电影《叶塞尼亚》的历史根源了。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6)

吉普赛人迁徙场景

而在欧洲,吉普赛人口最多的国家包括西班牙、罗马尼亚、土耳其和法国等国,这些国家的吉普赛人口差不多都超过50万人。此外,保加利亚、匈牙利、英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等国也都拥有数十万吉普赛人。当然,因为吉普赛人散居世界各地的特点,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近代不可避免地都和当地人有一定混血,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早已放弃了吉普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当地族群之中,因此对于什么人能被算成吉普赛人也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关于其具体人数的争议也很大,比如有些观点就认为,目前世界上其实只有200万人可以被称为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身份与迁徙之谜

刚才我们已经说到,吉普赛人在早期欧洲被认为来自埃及,甚至连欧洲人给他们的名字“吉普赛人”都是因为认定他们是来自埃及。但这种看法在近代却被完全颠覆,而其原因就是因为各项现代科学的发展。

首先对吉普赛人人来自埃及的传统认识提出异议的看法出现在公元18世纪。在公元1782年,德国语言学家约翰·鲁迪格尔比较明确地提出吉普赛人的语言和印度及巴基斯坦流行的印地语以及乌尔都语存在关联。而后来各国语言学家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则越来越多地支持了这种假说。大量研究发现吉普赛人语言里与人体部位和日常生活相关的许多词汇都和印度的一些语言有着共同的词根,同时在语法和发音方面也有大量类似的地方。所以在进入公元19世纪以后,认为吉普赛人最早是源自印度而不是埃及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观点。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7)

吉普赛人迁徙场景

而在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乃至21世纪之后,基因研究则又为吉普赛人的起源添加了更多佐证。2012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公元6世纪生活在印度北部的一个族群多姆人可能是吉普赛人的主要来源。当时多姆人的一支离开了印度,开始向东北方迁徙,在公元12世纪前后进入巴尔干地区,并从巴尔干逐渐扩散到了整个欧洲。同时研究发现,吉普赛人虽然很早就散居欧洲各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基因上与周边的欧洲人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有70%的吉普赛男性的都归属于一个吉普赛人独特的基因世系。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8)

1980年代的法国吉普赛人

所以基于近代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结果,目前吉普赛人主要源于印度北部地区,是印度-雅利安人的一支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公认的定论。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欧洲人给吉普赛人所取的名字因为字面含义带有埃及人的意思,所以也就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因此在现代,在多数欧美语言里,“吉普赛人”这个名称已经处在了逐渐废弃的过程之中,通常情况下,吉普赛人会按照其自称的称呼被称为“罗姆人”(Roma或Romani)。而罗姆人这个词汇很可能是源自古印度的梵语,有“一家之主”或者“丈夫”的意思。

因为其非常独特的出身与生活方式,所以虽然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一样在独特的方式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但和犹太人一样,吉普赛人在历史上也曾多次遭受过宗教和民族迫害。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发生在二战期间。当时吉普赛人也被纳粹德国视为了劣等种族,许多人也被关进了集中营,最后遭到集体屠杀。据现代估计二战期间被屠杀的吉普赛人在22万人到50万人之间。因此在现代的许多欧洲语言里,甚至有一个专有词汇来称呼吉普赛人在二战期间遭受的屠杀,叫做“吞灭”(Porajmos)。

美洲原住民文明落幕的最后悲歌(源头却在亚洲腹地)(9)

纳粹时期被集中驱逐的吉普赛人


而在二战之后,欧洲多个国家曾经尝试同化吉普赛人,部分吉普赛人也转变身份进入了不同国家的主流社会。比如,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都曾经出现过为数众多的吉普赛人政治家和艺术家。但因为部分吉普赛人持续抗拒同化,坚持自己迁徙式的生活,所以相当一部分吉普赛人的民族特性还是得到了保持。因此直到目前,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洲,尽管仍然处于社会边缘,但在许多国家内还是仍然有相当数量保持着独特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吉普赛(罗姆)人群体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