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

水浒中的公孙胜,是位很复杂的人物。概括说来,有一明一暗的两大特征。

其一:法术高深。这是公开的特征,只被公孙胜降服的,就有樊瑞、高廉、乔道清等。

其二:公孙胜总在“入世和避世”间摇摆不定。比如,主动投奔晁盖,劫持生辰纲。这意味着他主动入世了。当宋江上山后,却又离开梁山,一去不复返,这又是避世。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1)

可当宋江派李逵和戴宗请他回来时,公孙胜先是避而不见,但当被李逵逼出来后,又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师父罗真人身上,为何公孙胜不直接态度坚决地表示:不玩了呢?

只能一个理由,他怕宋江揭了他老底:他参与劫持过生辰纲。所以,公孙胜就这么矛盾异常的,夹在“入世和避世”之间。

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为何公孙胜再次入世后,表现的那么“专业”。即不在跟晁盖主动接近,也不刻意避讳宋江,梁山上啥事都不管,就一门心思的“正法”。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2)

就这样,樊瑞、高廉等会法术的人都被公孙胜制服,一路跟随着梁山,到剿灭方腊前,这才“奉师父之命”,对梁山兄弟们,挥一挥手,不留一片云彩,仿佛真就避世而去了。

但公孙胜真能避得开吗?樊瑞、朱武等就辞官去找他去了。这其实就意味着公孙胜避不开。自然宋江被高俅等毒死的消息,公孙胜也必会事后知道。

那么公孙胜、樊瑞和朱武,为何不替宋江来报仇?须知报仇这事,对公孙胜加樊瑞,这俩会法术的人来言,手到擒来般简单。就更不要提,还有神机军师朱武出谋划策了。想来,原因有两个,堪称一个比一个让人深思。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3)

一、宋江失道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宋江之所以能在水浒中,尤其前期,那么一呼百应,并击败了柴进、晁盖等江湖老大,成为水浒中的第一大佬,就是因宋江一直占据着“道义”的高地。

比如,冒着风险救晁盖等人,在逃亡中感化武松,上了梁山后,无论哪个江湖人士有困难,只要求助宋江了,他必会下山去解救。这一系列的行动,使得宋江最终胜出。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4)

但可惜,当宋江抛出“招安”后,就失去了道义支持。因为梁山上,存在着一大批不同意招安的好汉。结果正是宋江招安导致了,水浒108将的死伤惨重。故而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公孙胜想救,樊瑞和朱武,也不会同意。

因为这两人被宋江打压得非常狠不算,且还明显都是反对招安的人。不然,为何功成身退,辞官来找公孙胜?故而宋江失道,是第一个原因。

由此也给我们,尤其是那些立有大志的人士,提了个醒:道义虽看似虚无,可若一旦抛弃,无不身败名裂。因为道义,就代表着人心所向。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5)

二、公孙胜求道

开篇笔者就谈了公孙胜的一大特征是,在“入世和避世”间摇摆不定。这其实完全可视为,是公孙胜的求道所致。

公孙胜主动入世,联系晁盖劫持生辰纲,是因对北宋现状失望。宋徽宗搞花石纲,闹得民怨沸腾,并导致了方腊的最终起义。所以公孙胜的入世,是想救民水火之中,这完全符合道家的行为标准:乱世下山救苦,盛世上山修为。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6)

显然,公孙胜最初是认可晁盖的。但晁盖却让他失望了,不然无法解释为何宋江上山后,在抛出 “九天玄女”和“天书”这两个“道家概念”后,公孙胜就决然而去了。若晁盖可以辅助,以公孙胜主动投奔来分析,他必会辅助晁盖的。

故而,公孙胜是不认可宋江的,这也就说明了,公孙胜不认可宋江推行的招安。不但他不认可,连罗真人都不认可,不然为何要求公孙胜,在剿灭方腊之前离开呢?换个角度就是:公孙胜其实更认可方腊,这种推翻大宋的模式。

公孙胜在宋江的地位(法术高深的公孙胜)(7)

所以公孙胜的求道之路,便在这摇摆不定中暴露出来了。虽跟宋江“道不同”,但由于参与了劫持生辰纲,已无法摆脱“梁山好汉”的标签。就只能跟宋江“暂且相谋”。

所以宋江之死,意味着公孙胜求道之路的终结。对他来言,世上以无道可求。所以只能彻底避世修为,是不会去给宋江报仇的。

从公孙胜的这纠结中,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倘若把求道,视为人生奋斗的话,显然“合伙人”就成了关键了,对此需要慎之又慎,以免重蹈公孙胜这般,难以脱身的痛苦和纠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