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甲醛超标怎么处理?蔬菜甲醛超标还能放心吃吗
相信很多朋友最近都和我一样,在网上刷到了“蔬菜甲醛超标”的视频:
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试剂盒上深深的颜色,让很多人不禁开始担忧:自己平时吃的蔬菜水果是不是甲醛超标了?以后我们还能放心吃蔬果吗?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际的实验以及相关资料与文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
一、用试剂盒测蔬菜的做法,靠谱吗?
为了得出结论,我们还原了网上的实验:首先,我们在某买菜平台购买了 6 种我们常见的蔬菜水果(小白菜、干香菇、香蕉、葡萄、鲜香菇、小番茄)。
然后准备了 6 个试剂盒。
接着将试剂盒放在装有蔬果的容器中,封上保鲜膜,等待 30 分钟。
30 分钟后,结果出炉。通过比色卡对比,得出:这 6 个试剂盒里有 5 个甲醛超标!其中一个甚至还是严重超标!
那是不是就说明网上的视频都是真的,蔬菜、水果有严重的甲醛超标问题?
先别急着下定论!让我们看完下面的实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拿了一个空的试剂盒到通风的草地上做了空白实验。
结果,在室外的草地上,试剂盒也测出甲醛超标了。
要知道,室外空气的甲醛浓度是很低很低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就曾指出:城市环境空气中的甲醛浓度通常在 0.001~0.02mg/m³ 之间(参考:室内甲醛浓度 ≤0.1mg/m³ 为合格)。
室外空气甲醛这么低,为什么试剂盒还得出了甲醛超标的结论呢?
这是因为,试剂盒采用的是酚试剂比色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让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然后用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判断甲醛浓度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酚试剂同样会与其他脂肪族醛类发生反应,导致结果的误判。
而且,试剂盒是检测室内空气甲醛的,并不能直接代表蔬果内的甲醛含量,这个检测方法本身也是错误的。
所以,用试剂盒测出蔬果甲醛超标,并不可信。
二、蔬果里甲醛有没有超标?如果试剂盒不靠谱的话,那这蔬果里的甲醛到底是超标了呢?还是没超标呢?
前段时间,上海辟谣平台就联合两位农科专家做了相关实验。专家们分别按照网上的试剂盒法和专门的“水蒸气蒸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蔬菜样品中的甲醛含量(《 NY/T 1283-2007 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图片来自上海辟谣平台,左为仪器实测数据,右为试剂盒显色结果。可明显看出,试剂盒显色与仪器实测有偏差。
结果显示,检测的几款蔬菜甲醛含量都非常低(目前我国没有食用菌中的甲醛含量限定标准,但参照日本进口要求鲜香菇甲醛含量不超过 63mg/kg 来看,这个量真的是很低很低了)。其中,被试剂盒判断“甲醛超标”的蟹味菇甚至未检出甲醛。
不过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问了:这不还是有甲醛吗?还是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啊。
这里需要引用一句话: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很多生物(包括人类)本身就含有极其微量的甲醛,是细胞代谢的产物,被称为内源性甲醛,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种量对于我们正常的生活来说,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相关文献截图
但应该又有朋友会担心:会不会有不良商贩用甲醛泡蔬果来保鲜?
关于这点,我们也想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第一点 在食品中添加甲醛是违法的,是要被判刑的。商贩用甲醛泡果蔬前,还要想一想,卖菜卖水果挣多少钱,被罚了要罚多少钱、要蹲几年。
第二点 用甲醛保鲜也不会节约多少钱。现在低温贮藏、控制温湿度等物理保鲜手段非常普遍,一样能保鲜,还安全好用。
第三点 甲醛要达到防腐作用浓度会比较高,会有明显的刺激性味道,容易导致果蔬卖不出去。商贩自己也要担心会不会吸入过多甲醛。
这几个限制,加上如今越发严格的监管力度,我们从正规渠道买蔬果的话,应该是不用太担心甲醛问题的。
如果你实在担心,也可以:
最近,网上关于食品“科技与狠活”的讨论非常多,很多人都很焦虑,担心自己吃的东西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说实话,我们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我们在帮家人采买产品的时候,也会思考同样的问题。
但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在焦虑之下正确认清事物的本质,并理性对待它。可能当我们了解真相后,会发现这些“危险”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这些年的科普也是如此,无论是发现生活中看不见的危害,还是辟除广为流传的谣言,都是想要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做出正确的应对,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
祝我们大家都能够吃得安心、住得放心!
ps:本文中没有一个蔬果被浪费
真香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2000). Air quality guidelines for Europe, 2nd e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王慧芳,周激,刘永利.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天津化工,2013,26(02):7-12.[3]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48587&sid=200[4]邢增涛,赵晓燕,谭琦,刘海燕.2012年食用菌“平菇甲醛”事件浅析[J].菌物研究,2012,10(03):210-212.DOI:10.13341/j.jfr.2012.03.015.[5]励建荣,朱军莉.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09):247-25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