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或是巧夺天工的建筑,或是匠心独运的工艺品,都积淀着古人的奇思妙想,见证着沧海桑田,提醒着我们历史的厚重。

对于这些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秉持着尊重科学的态度认真保护它们,让后代也一睹它们的真容。然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想当然的做法。这些缺乏深思熟虑、草率决定的做法不仅无益于文物保护,还有着损毁文物的风险。

沧州的铁狮子正是这种不当保护工作的牺牲品。它在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屹立不倒,却在专家们自作聪明的保护下毁于一旦。到底是怎样的做法,才毁掉了这座珍贵的文物呢?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

一、用于纪念的“替代品”

2011年3月28日下午1时,河北省沧州市狮城公园迎来了它的地标性建筑——沧州铁狮子

这个新铸的巨型工艺品拥有120吨的重量,设计寿命为2000年,在外观上可以说是威风凛凛、雄壮无比。

经过了用时5个小时、长达80公里的运输,沧州铁狮子终于从铸造地——泊头市郝村镇万家寨村被送到了狮城公园。

送达目的地后,工作人员立刻开始了吊装作业。

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4台重型吊车密切配合,把新沧州铁狮悬吊到早已布置好的基座之上。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2)

施工持续到次日早上,在3月26日8时,新沧州铁狮的最后吊装作业完成,新沧州铁狮威严地屹立于狮城公园中心,守护着这个城市。

无数的沧州市民前来观看了这一过程。在他们的心中,铁狮子是这座城市的吉祥物,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些老沧州人还仔细端详着这座新沧州铁狮,品评着它与老沧州铁狮的异同。

新沧州铁狮的铸造工作持续了两年。

在沧州市政府的牵头领导下,沧州东塑集团自愿为这一建筑筹资、施工,也有诸多艺术家参与了新铁狮的设计、铸造过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铁狮呈现出了古今结合的风貌,既在整体上仿造了古狮子、尊重了原型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建筑元素、符合了当代审美。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3)

在体积上,新铁狮是古狮子的1.32倍,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整体浇铸建筑的记录。

新铁狮的落成,意味着古铁狮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铁狮虽然光鲜辉煌,但在它的背后是沧州人民对于铁狮子的强烈感情,更有一个关于老铁狮的曲折、遗憾的故事。

那么,老铁狮有着怎样历史?又是因何而被摧毁的呢?

二、作为沧州记忆的铁狮子

河北有四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4)

作为紧邻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地区,河北拥有着这四样最为著名的文化遗产。

它们分别是自隋唐时就已问世的赵州桥、建造于北宋真宗年间的定州塔、代表了北宋初年铸铜工艺的千手观音像、代表了唐末五代铸铁工艺的沧州大铁狮

其中,又以沧州大铁狮最富有传奇色彩。

《沧县志》中记载了这个雄壮的建筑:“铁狮,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上各有‘狮子王’3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

据考证,这座大铁狮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是在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时罚罪人所铸,用以镇守沧州城。

铸成之时,沧州铁狮子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体量十分庞大。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5)

在佛家文化中,狮子古称狻猊,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而开元寺中供奉的正是文殊菩萨。这座巨型狮子身着福田衣、背负莲花座,身上雕刻着《金刚经》的铭文,具有明显的佛教建筑特征。

据传,沧州因为离海不远,古代时常受海水倒灌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因此这座铁狮子被命名为“镇海吼”,表达了人们对于清除海患、消除水灾的向往。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6)

这座拥有“镇海吼”威名的铁狮子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它由古代技师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

在铸造时,铁狮外表被拼成600多块、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铸。

如此特殊的技艺,在铸造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浇筑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沧州铁狮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的冶金、雕塑的宝贵实物资料 。

尽管有着赫赫威名,沧州铁狮子的“晚年”却格外凄凉,一次次面临着倒塌的风险。

根据沧州县志记载,在嘉庆八年(1803年),“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沧州铁狮子被大风吹倒,这是自其建成以来第一次倒塌。这次倒塌也严重地伤害了铁狮子的外表。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7)

在光绪年间铁狮子被重新立起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它的下颌、腹部和尾部都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再也不复之前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了

这次倒塌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并不构成致命伤。

直到20世纪,一系列人为的操作才最终将这座命途多舛的铁狮子送上绝路。

三、自作聪明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这座珍贵的文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1950年代,沧州地区夏季频降暴雨,一下就是数个小时,地面内涝严重。沧州铁狮子也深受其害,狮腿和狮腹常常被浸泡在雨水中,长此以往形成了明显的腐蚀。

当时,中苏关系紧密,苏联“老大哥”派出了大量专家来支援我国的生产、建筑。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8)

1956年,沧州的苏联专家目睹了铁狮子被水浸泡的处境,建议修一座亭子给它遮风避雨。

出于对苏联专家的盲目信任,当地并没有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而是直接采纳建议在铁狮子上面修建了一座八角亭。

然而,这一方案可谓是弄巧成拙。

铁狮子所在的位置地势低洼,极易积水,而当地夏天又降水不断。有了这座八角亭以后,铁狮子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住了,周围的积水根本不能快速被风干。

就这样,八角亭以下的潮湿度和温度比周围的露天环境都要高,这导致了积水不能快速蒸发。缓慢蒸发形成的水蒸气也不能立刻扩散出去,而是围绕在铁狮子身边,对铁狮子造成了更为严重的腐蚀。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9)

21年过后的1975年,在长时间的侵蚀下,铁狮子全身已经惨不忍睹,遍布着生锈的痕迹。而铁锈又加重了铁狮子的脆弱。

铁铸巨兽在千年的风吹日晒中昂首挺立,却在短短二十一年间的水汽蒸腾中奄奄一息。

1975年,当地政府发现铁狮子的锈蚀实在是过于严重,而此时中苏早已交恶,便把这座由苏联专家倡议修建的八角亭拆掉了。

困住铁狮子的八角亭被拆除了,对铁狮子的人为“折磨”并没有结束。

80年代,拨乱反正后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文物保护。

有鉴于50年代八角亭的惨痛教训,专家们心想:既然覆盖铁狮子上面的空间不利于对它的保护,那何不从铁狮子下部入手呢?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0)

于是,为了拯救这座已经被侵蚀得遍体鳞伤的铁狮子,专家们在1984年决定为它修建一座防水台,让它“逃脱”原来的洼地,避免被内涝浸泡。

在铁狮子北边8米处,人们修建了一座2米高隔水台座。

同年11月22日,两部吊车通力合作,像拔萝卜一样把这座重逾32吨的铁狮子连根拔起,平移到新建的防水台上。

然而,这次“搬家”行动对铁狮子造成了致命的破坏。

由于常年饱受锈蚀的困扰,铁狮子的材质已经远非当年铸成时那么坚硬。

被吊起、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刮擦、碰撞,造成了铁狮子表面的缺损。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1)

被挪移到防水台上后,铁狮子全身大大小小的破损多达42处,其下巴、尾巴、左后足、右前足更是完全缺损,狮子腹部甚至出现了7平方米之大的漏洞。

原来威风凛凛的狮子在迁址后可以说是身负重伤。

为了将狮子吊起,狮嘴处要被勒上吊绳,在狮身巨大重力的拉扯下,狮子下颌处被挤压得完全变形。两足的缺损更是让狮子连平衡都难以维系。

除了搬迁过程中的损坏,一些人工施加的其他材质更是破坏了铁狮子的自身稳定性。

吊装过程中,为了防止狮子腿部挤压,工人们在狮腿中灌装了剂量不小的硫磺锚固合剂,这种材料具有极易膨胀的特点。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2)

在搬迁完成后,灌入狮腿中的硫磺锚固合剂并没有被及时清除,随着当地降温,硫磺锚固合剂在凝固中体积膨胀,从内部挤压狮腿,加速了狮腿的断裂。

四、铁狮子的彻底损毁

铁狮子既已缺失两足,便有着从两米高的防水台上跌落的风险。于是人们便开始了对铁狮子足部的修复工作。

这场修复中使用了大量的调和剂作为填充材料,同时也用了分量不小的粘合剂将“假肢”与本体之间进行固定。

可怕的是,在进行了一系列加工后,人们并没有认真清理这些粘合剂。在雨水的作用下,粘合剂遇水膨胀,使得“假肢”很快就与狮身发生了分离。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3)

1994年,大家发现,这座铁狮子已经很难保持平衡了,几乎可以说是命悬一线。

为了给重量巨大的铁狮子提供支持,专家们讨论后决定安放一些铁质支架,对铁狮子进行固定。

1995年,人们打造了十六根直径15厘米的铁管,把狮子固定在防水台之上。

对狮腿的修理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着。吸取了硫磺合剂膨胀的教训,专家们这次决定采用膨胀系数更小的混合材料进行填充。

这些混合材料以炉渣、砂子、石灰为主。然而,它们具有极好的吸水性,在雨水浸泡下仍然产生了膨胀的效果,使得狮腿处的裂缝再次扩大。雪上加霜的是,连狮身也出现了多个裂缝和破洞。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4)

至2000年,铁狮子在数次名为保护实为摧残的折磨下,已彻底濒临倒塌。

直到这时,专家们才真正地认识到保护方案的失败。

从威风八面的镇海神兽,到遍布支架的困兽,铁狮子所受的创伤伤害着沧州市民对于城市地标的深厚感情,也让当地政府痛定思痛。

为了博采众长,沧州文物管理部门不再迷信于当地专家,而是向社会各界广泛征询挽救铁狮子的方案,但始终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出现。

2003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将征集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但都因为考虑到当地气候、降水的影响而未能通过。

铁狮子的存亡牵动着全国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5)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把沧州铁狮子保护列入科研项目,对它的抢救工作予以了更高程度的重视。

在对沧州铁狮子进行三维光谱分析后,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设想:

首先,把铁狮子现有的支架撤掉,为铁狮子安装一个牢固的内胆来稳定重心;

其次,现有的防水台是不够用的,还需要加装一个高十几米、能通风的亭子。

由于这一方案预算极高,且可行性未知,便没有通过。

这一方案的论证失败,也让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干脆重建一座新沧州铁狮,于是便有了2011年新沧州铁狮的问世。

沧州铁狮子复原图(沧州铁狮子重达32吨)(16)

古沧州铁狮历经了千年风雨依旧屹立,却在短短几十年间被人们的“保护”送上了毁灭之路,专家们缺乏论证、想当然的保护方案有着逃不脱的干系。

沧州铁狮的悲惨经历提醒着我们,要永远尊重科学规律,保护文物绝非空喊的口号,而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千城胜景|河北沧县:千年“镇海吼”狮城铁狮子》

2、中国知网;千年国宝沧州铁狮子将“得救”;哲学与人文科学;考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