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内容及由来(汉字说年数个)
大年初五,破五!同样,春节假期也要过完!满打满算,还有一个双休的时间!
此时此刻,估计大家的心情是这样子滴!
曾经有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好好去珍惜…等到即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说:假期,爱我别走!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365天!!!
不过,愿望总归是愿望,提醒大家,今日起要收收心,不要胡吃海喝了!不要晚不睡早不起了!调整生物钟,预防假期综合征!“上班”在等着你哟!
接下来,咱们就掰着指头,算算这有“文化”的春节假期吧!
“一”字“最大 “二”是两张鹿皮
小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户地主姓百,生了个儿子取名为百千万。儿子上学后,老师教他习字。第一天教了个“一”字,第二天教了个“二”字,第三天教了个“三”字。此子便以此认为习字很简单,第四天便不去上学了。地主问其原因,他回答说全部学会了,地主甚喜,让他写一下自己的名字,此子提笔便画,画了一整天也没写完自己的名字。
“一”字非常简单,只有一条横杠。《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即一是宇宙的之始,万物之源。
汉字楷书中从一的字有很多,笔者在此试举两例:
“天”:字,从一从大。大是人的正面立形,人之上的那个“一”代表人手触及不到的广阔天宇,自然寓意为最大。
“天”字的演变
“吏”字,从一从史,意为治理人的人。笔者认为“吏之治人,心主于一”,也就是说,当官的治理百姓,其心应该宽厚博大。
“吏”字的演变
古代的诗文中也有许多含有“一”字的诗篇。清人纪晓岚曾作有一首含有十个“一”字的绝句: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吊钩。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芥子园画谱》专为此诗配图,表达诗的意境。
“二”字由两个“一”字组成,在古代“二”字读“丽”。在甲骨文中,“丽”字是两只鹿,意为二鹿。古代送礼送两张珍贵的兽皮,谓之丽皮,丽即是“二”。
“二”字用于记账,为防止有人偷改,便在“弌”下加一,成“弍”,后又加“贝”字写作“贰”。
叁由参演变而来
三在中国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庄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三由道而出,又产生了世间万物,三代表了“道”与“万物”。表示事物的起源,有时也可以表示非常多,相当于唐诗中的数字“九”。
解释“三”字之前,必须提到另一个字——王。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王的含义为:天下所归也。从《说文解字》所引用的文献来看,孔子就曾提出“一贯三为王”的说法。按照此种说法,三字的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一竖表示王者可以将三者贯通。实际是告诉人们王上可以通天,下可以达地,中间可以统治万民,王是真命天子,王之为王是字形早就规定了的,因而作为臣民只能屈服,不能反抗。而试看“王”字在甲骨文中像一把斧头的形状,由斧头引申为王,正说明当时称王天下的人靠的是手中的武器,是“抢杠子里面出政权”,而绝非天命所归。
“王”字的演变
据学者考证,“三”字在古代读shen,同参是同一个字。篆文参字是三颗星。参是古代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即猎户座中的三星,冬夜可见。后来参字被借用做它途,“三”字为防记账时出现纰漏,于是稍微改动参字成叁字。
“参”字的演变
四的本意是鼻涕、喘息
在甲骨文中,“四”字是用四道横杠来表示的,部分金文中“四”字被写作四道竖杠,至篆文时,则完全废止了甲骨文的写法,但却吸收了金文中的四道竖杠,又因四是二的倍数,故又加上了一个“二”字,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四”字。
“四”的本意义是喘息和鼻涕,与数字毫无关系。试看”四”之中双龙出涧,既像鼻孔中呼出的两道气息,又像因感冒鼻孔中流出的两道轻涕,形象直观,诙谐有趣。后来“四”字被借用做表示数字,并逐渐的约定俗成,因此只能再造“泗”字来表示鼻涕,再造“呬”(音xi)字表示喘息。
《诗经》中有“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的句子,涕是指眼泪,泗是指鼻涕。在山东省有一条河名叫泗水,因该河的源头有四条河,并最终汇聚成泗水,这里的“泗”字则又取了“泗”字的字面解,即四条河水,与“泗”字本意无关。
朱熹的《春日》中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呬”字我们现在不常用,南北时期梁代著名医家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中记载了一种六字养生诀,“呬”即是其中的一字。六字养生诀的大意是说,纳气只有一种,就是吸气;吐气则有六种,即吹、呼、唏、呵、嘘、呬。吹可以去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去烦,呵可以行气,嘘可以散寒,呬则可以解除体内亏损。
五表禁止 六的本义是棚屋
我们古人造字,通常采用直观的方式,如数字一、二、三、四,要写的数字是几,就画几条横杠来表示。但是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导致后来的数字变得繁复不堪。因此,从五这个数字开始,就改变了书写的方式,通过将两个横杠相交叉,来代表数字五。有的写法,也将交叉后的两个横杠,上下各又加了两条横杠,使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对应更加清楚。
在笔者看来,五作为数字也应该是借用字,五应该是“毋”字的古写,意为禁止。比如我们自己家的孩子在家做了错事,为了制止他,大人们往往会发出类似于“毋”的口音。“五”字的甲骨文为一个“x”,这个标志在我们的道路上会经常见到,意思即为禁止。也正因如此,古人迷信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战国时孟尝君五月五日呱呱落地,其父王厌恶的说:“不祥之子,丢到野外去!”五月五日端午节要在室内洒黄酒驱赶毒蛇,在河上划彩船驱逐恶龙,这些原始的风俗都与五的迷信有关,最初并不涉及纪念屈原。
“六”字本义为房舍,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六”字字形很像一间十分简陋的房屋。后来,“六”字的本义消失不用,而被假借为一个表示数目的字,即现在的数字“六”。
七表圆满 八义别离
七作为个位数之一,本是原于东西南北上中下七个方位。方位只有那么多,已经满了,所以七作为数字,蕴含着圆满之意。
“八”字虽然简单,但却是个会意字。“八”字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表示一个东西被分成两半的样子,因而“八”字的本义即为“分”,后来“八”字被借用作表示数字,在意思上便与“分”没有任何联系了。
但八作为汉字部首,却依旧保留了其本意。汉字中凡是由“八”字组成的字都与分有关,如:小、分、半等。
在篆文中,“八”字好像两个人背靠背的样子,因此“八”字便有分别、分离的意思,民间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意为逢七的日子出门不吉利,逢八是分离的日子,归家不吉利。
“九”字本义为人的手肘。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就很像人的肘部,手指被简化了。后来,“九”字的这一本义渐渐消失不用。宋朝时,人们将痴傻的人称为“九伯”,也叫做“九百”。
一加白等于一百
甲骨文在表示数字的时候,用横画表示个位数字,如一横即为“一”,两横即为“二”;“十”则用竖画来表示,即一竖为“十”,两竖为“二十”。到了金文,竖画中间加一圆点表示“十”,有“结绳记数”之义。战国时期,才用一横一竖来表示“十”。“十”字的本义就是数字十,后来引申为“多,齐全,完备”之义。在古人看来,数字到十已经是巨额了,所以广大深厚的“博”字,同心协力的“协”字,都是从十得义,意为众多。
“百”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特指的字,意为一百,而在“白”字上面加两道杠即为二百,加三道杠即为三百。《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百,十十也,从一从白。
因此我们若想了解“百”,便首先要了解“白”字。
甲骨文中“白”字像拇指之形。试看自己的拇指指甲的后部有一略带白色的月牙形,将包括这一部分的指甲画出来,便会得到甲骨文中的“白”字。手的五指中,拇指粗大,排在第一位,而且不与其他四指并列,故用以表示排行老大。也正因如此,白便有“大”的意思,所以称大哥为“伯”。春秋五霸又称春秋五伯。
“白”字的演变
随着汉字意义的演化,“白”字被借用作表示一种素色,又因为素而无尘,故引申为明亮、干净之意。现在汉字中许多由“白”字组成的字都与明亮有关。如:皇、皎、皑等。
古人到十就认为很大了,现在发明了“百”,自然就更大了。“百”字因为大,还引申为众多的意思。如:百谷、百战不殆等。“百姓”一词,古今都用,现在泛指不居官位的人。但在战国以前,“百姓”往往是对贵族的总称。如《诗经》中便有: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意思是:众多的庶民和贵族,普遍感化于你的美德。
“万”竟是一只蝎子
由百而千,“千”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中间实为“人”形,下部附加的短横是个指示符号,表数目。一道横杠指一千,两道横杠表示两千,三道横杠表示三千。
而在汉字的数字中,最让人迷惑的是数字“万”,它竟是一只蝎子的形象。万字的本义也即为蝎子。
“万”字的演变
甲骨文中,“万”字上部是两个“钳子”,中间是蝎子的身子,下部是蝎尾,可谓将蝎子的动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古时候,蝎子很多,所以万字借来表示十千这个大数。那时人们的居住条件还相对简陋,经常受到蝎子的攻击。山东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清明节折柏树枝防蝎子的习俗,有“柏树枝拍墙,蝎子不蛰孩他娘”的俚语。
若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选取一句来表达先祖们的造字智慧,笔者认为非“看似平常却奇绝,成如容易却艰平”一句不能概括。
在诗词方面,以数字入诗的有一首诸君不可不知,此即为卓文君的《两地书》,全诗为: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有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