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大赏(又是一年端午节)

“大汗淋漓,动了真感情,眼泪哗哗的。”演完《白蛇传·断桥》,白娘子扮演者邢娜还沉浸在剧情中。6月25日,上海淮剧团围绕“端午、非遗、淮音”三大主题开展“端午话非遗·淮音诉衷肠”主题直播,聊端午习俗、话非遗故事、品浓情淮音。

端午节粽子大赏(又是一年端午节)(1)

以一代宗师筱文艳为首的几代淮剧表演艺术家打造《白蛇传》,让它在淮剧发展史上取得了里程碑式地位。淮剧《白蛇传》风靡一时,曾荣获中国金唱片奖,其中离不开筱文艳的贡献。她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以其鲜明而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在淮剧界独树一帜。1939年她创造的旋律婉转、行调自如的自由调极大地丰富淮剧的声腔艺术,与淮调、拉调一起沿用至今,成为淮剧艺术的三大声腔。淮剧《白蛇传》传承过程中,迎来一批批青年演员,张洵澎、王芝泉等名家都曾指导《白蛇传》剧组。

直播中,邢娜、邱海东、陈荣荣主演《白蛇传·断桥》。邢娜感慨,这是上海淮剧团搬迁新址后第一次在筱文艳演艺厅推出《白蛇传》,“经典之作必须多演。”由于疫情,演员们前期准备时一直通过微信不断沟通表演细节。邱海东说,作为淮剧经典作品,《白蛇传》是自己在戏校学习时接触过的一出戏。有趣的是,当时他除了演许仙,还要客串当龙套,“比如‘水斗’一场,学生演员人数不够,就需要我去演神将、翻跟斗了。”虽然对主演们来说,《白蛇传》太熟悉,大家依然一丝不苟,不敢对直播有半点马虎,“压力很大,一代代老艺术家把经典传承到我们手上,这是一种鞭策。”

端午节粽子大赏(又是一年端午节)(2)

除了演出《白蛇传》,直播还介绍了喜闻乐见的端午民俗。青年演员王俊杰、黄金鑫、顾芯瑜围坐一桌,做香囊、吃粽子,忙得不亦乐乎。“民间有习俗,在端午悬艾草,用艾草做成香包、香囊佩戴在身上,能驱蚊挡虫。”顾芯瑜拿起艾草的香囊材料包,自告奋勇尝试手工活,“民俗认为午日午时太阳最烈,这时百草都是药,因此端午是采药的良日。端午习俗甚至影响到越南、朝鲜、日本都有采药习俗。挂菖蒲、饮雄黄酒也是端午避邪解毒方式。佩彩丝,挂玉佩,不得瘟病,后世民间多用五色线,系在小儿手腕上,男左女右,称为端午索或长寿线。”

端午节粽子大赏(又是一年端午节)(3)

“五月家家过端阳,盐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的粽子是意蕴丰厚的文化创造物,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包裹的方式与内容都有特别的含义。黄金鑫介绍,汉魏前,粽子是夏至吃的,也叫“夏至粽”,后移到端午,才叫“端午粽”。演员们边吃粽子边回顾历史,粽子附着了追思屈原的传说,“有人特地在粽子里包上一枚红枣,象征屈原的赤胆忠心。”龙舟则是直播另一个话题。王俊杰说,龙舟竞渡起源于南方水乡,江南地区如苏州、扬州、杭州等地沿袭了端午竞渡的传统,不过有新的变化,重点展示舟船的华丽、水面的嬉闹等。百姓买卖杂货食品,十天才结束,俗称为“划龙船市”。晚上万船灯火,尤为奇观,俗称“灯划龙船”。

端午节粽子大赏(又是一年端午节)(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